跳转到内容

三角洲工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角洲工程概观

三角洲工程荷兰语Deltawerken)是荷兰为防御北海风暴潮侵袭而建造的大型防洪系统,主要保护泽兰省、南南荷兰省北布拉邦省等地区。该工程历经数十年建设,核心项目包括1986年竣工的东斯海尔德防洪闸(Oosterscheldekering)、1997年完成的马仕朗防风暴潮屏障(Maeslantkering),以及2010年全数堤防达到“三角洲高度”(deltahoogte)标准的哈灵斯水坝(Harlingse Keerdam)。其设计标准由《三角洲法案》(Deltawet)规范,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的防洪结构强度与高度。

荷兰约27%国土低于海平面,1953年北海大洪水造成1,836人死亡后,政府启动此计划。工程结合固定式与可动式结构,如: - 东斯海尔德防洪闸:采用部分开放设计,平时允许潮汐维持生态,风暴时关闭闸门; - 马仕朗屏障:两扇重6,800吨的浮动钢门,透过电脑系统监测自动启闭,为全球少见的可移动防波堤。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将此工程列为现代世界七大工程奇迹,肯定其“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与技术创新一[1]。后续更启发荷兰“还地于河”(Room for the River)等弹性治水策略,转向与水共生的空间规划。

历史

[编辑]

几个世纪以来,莱茵河默兹河斯海尔德河的河口,反复发生海水倒灌造成的大型洪水。1953年北海大洪水发生后,尼德兰政府开始思考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编辑]
  1. ^ asce.org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026093022/http://www.asce.org/People-and-Projects/Projects/Seven-Wonders/Seven-Wonders/. 2013-01-26 [2025-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6).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北海保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