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Arthur011hk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Arthur011hk:
李光耀於1975年新加坡國慶日福建話演講(節錄):「……最後,小弟希望每位做父母的,要常常記得,以前你的生活不容易過,面對各種困難,辛苦栽培你的孩子、兒女。現在,得到好的生活後,卻一味地滿足你孩子的要求,要什麼就給什麼,這個是寵壞了他們。使到他們以後變得軟弱,是害了他們。但是,小弟認為我們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
Arthur011hk:
〈現代草廬對〉:自洪憲已來,豪傑並起,跨者不可勝數。金氏據有高麗,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三韓南據漢江,利盡東海,北連高麗,西通齊、魯。台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流求在北,民殷國富,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若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內修政理。誠如是,可興矣。
Arthur011hk:
釋放你感受
廣闊空間時間無限旋轉地方
黑暗轉為光明
如此自由、平靜地航行,把心智放於星辰大海之上。
Arthur011hk:
大學·章句》:「知止而後有,定而後能,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矣。」
中庸·章句》:「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發而皆中節,謂之。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孟子·公孫丑章句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矣。」
老子·第八十一章》:「聖人不積,既以為人,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天之道,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Arthur011hk:
明史·列傳第二十四》:「朱升……卒未嘗一日廢學。太祖徽州,以鄧愈薦,召問時務。對曰:『,廣積,緩稱。』太祖善之。」
Arthur011hk:
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
「尤其應該扶持私人資本。即使以國家資本開拓龐大的企業,也仍不能缺少民間企業作第二線第三線的支持。要加強其支持,則必須保障私人財產,使一切能在數目字上管理[1]、「
經過弒君復辟光榮革命之後習慣法庭廣泛接受了一個平衡原則。起先是否合於良心觀念,至此代之以是否公平的考慮。一個絕對道德問題,可以蛻變而為相對的技術因素。在我看來,這社會素質上的演化,超過其他一切特徵」[2]、「時過境遷,人類發覺他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理智,但理智不是一切世事的最後主宰。我們的知識愈提高,我們對旁人的容忍也要愈寬,我們道德上的責任也愈大」[3]、「今後的趨向,也能從這基礎上發展。其目的既不是全面實施資本主義,更不是強迫的執行共產,而是根據各地區的條件,使全民就業。自宋太祖趙匡胤企圖集以拒契丹至今已逾千年。……我們可以在當中看到很多國家朝代的成敗興亡。可是他們最後趨向以數目字管理的方式則始終如一。即是有些大陸性格的國家將互相交換的原則由戰時體制粗率組成,局勢既正常化,也仍需要改造,也仍將最基本的私人財產權予以固定」[4]、「人類既有經濟體制,則必有組織。既有組織則必有高低上下品級間之不平等(即法國大革命時之『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亦表彰在共同功利條件下,在社會產生等級之差別)。這些高低上下之不平等,或係因襲或由新創,積之則成社會階級。我們縱不滿意此中毛病,也當設法救濟,例如限制過度的利潤、增加社會流動性、使弱者及環境上不利之人仍有社會之保障及突破環境之機緣。」[5]、「以私人資本主體並且儘量保障其牟利的體制資本主義,在內中滲入公眾的資本,也藉社會之福利之名目限制私人財產的體制為社會主義,兩者只是相對的不同,無實質上基本的差別」[6]「策動各個人私利觀使公私利害凝合為一,各人在自行其是的途徑下無形之中有助於社會秩序之穩定」[7]、「明代方志三十九種,內中無不包括當日徭役稅收的標準名詞,有如『里甲』、『均徭』、『驛傳』與『民壯』。如果用以分析讀者可以一眼看出當中亳無體系,可算雜亂叢蕪,互相矛盾,我們可以斥之為官僚制度之無能,也可能責之為腐化。可是經過一段綜合之後,所見又不同了。明代稅收章程一方面包括著一種中央體制,一方面又顧及地方實況,內中有永久法則,亦有臨時條款,總之即不明白區分,而係囫圇的套入,所以外表全國一致,實際當中則萬別千差。因為如此,全朝代避免整體的改組而能支持二百七十六年。但是如此之中央管制產生一種負面作用:此體系不鼓勵各地發展其特長,而製造一種人為的平衡。這種作用,是與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仍然有關[8]、「也有清教徒的醞釀,英皇受外國津貼,成立秘密協定,行暗殺,發傳單,束縛異教徒人身自由等等糾葛及黑幕,前後超過半個世紀。直到國內低層機構徹底改造之後……當年赫爾特首席法官,他命令行普通法法庭,接受與商業有關的案件時,照商人習慣辦理。茲後農業與工商業對流,全國經濟併為一元,成為該國十八世紀後富強的基礎。其他國家也無不經過這磨折。美國為得天獨厚的國家。開國時已有了英國法治經驗,又在一個空曠的地區發育成長,仍因南北制度之不同,發生內戰。又因為銀行貨幣工會組織、聯邦商業管制、反托辣斯問題,發生無數糾紛所以一個農業國家要蛻變成為工商業國家,不可能避免改造期間的痛苦我們小時候讀書,總以為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在短時間把一切弄得頭頭是道,使中國相形見絀。殊不知日本在德川幕府末期已經有了諸藩間的『藏元』以及『問屋』、『諸仲間』、『迴船』等等組織,其社會已在逐步商業化。況且明治維新進步過猛,其內部不健全的地方仍要經過炮火的洗禮,於世界第二次大戰後忍痛改造。這就是說,在長期上歷史總是有它的合理性,同時看來,世界各國國際貿易潮流,作內部的調整,也是一般趨勢[9]、「大可以和魏晉南北朝一段比擬。很多人物的舉動也和《三國演義》所敍接近,即是在地緣政治中行止未定,只能以人身關係為依歸[10]、「由於各朝代無法未卜先知,只能盡力避免前人的錯誤。接受歷史的長期合理性之後,我更加相信,地理具有長期的力量,可以影響人類事務」[11]、「今日需要乃是資金廣泛的流通經理人才不分畛域的聘雇,和技術上的支持因素(交通通信保險及法律上之保障),共通活用,亦即旨在各種經濟因素能公平而自由的交換,其先決條件即在保障工資,固定私人財產公眾財產,使一切權利義務明朗化……以法官判案的方式促進公平法和普通法的融合,亦即是以司法機關立法,至少也透過二十年才有頭緒」[12]、「《共產黨宣言》裡面所主張的廢止童工,施行累進稅制,提倡義務教育,和由政府管制信用等等在當日看來都有社會主義性格的措施,今日已為資本主義體制內之家常便飯」[13]
Arthur011hk:
曾國藩《曾胡治兵語錄•治心》(節錄):
「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古人辦事,掣肘之處,拂逆之端,世世有之,人人不免。」
Arthur011hk:
綠色生活發展研究和平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社會要對經濟學文明互鑒、平衡:①貨幣供應透過就業社會福利,由改善生活方式進而提振信心教育理財,應洗則洗如家用、學費等情事,要適度找情趣;②經濟適用房保障平民居住權,私人屋苑安定物價維持穩定
知進退,找出路。男看守地方,女從事護理
民權保養理解包容微笑行為溫暖開朗。
歲月身邊逃,爭執可解。
少年多姿采,幸福須珍惜。
寬恕始能忘記願望就是明天
物質回報作私字當頭,平等機會扶持孤寡老弱。
服務偏見,整潔助人為快樂
犧牲博愛父母子女夫妻
氣候變化環保食品加工健康
慎終如始,甜蜜美好踐履篤實。
覺察感受相互體諒,為地球村
世界文化交流:經典、戲曲、琴棋、書畫。
歷史貼近人物,來源地向來不是重點。
Arthur011不懂使用電腦,意趣由兒以Arthur011名義貢獻,異於Arthur011hk名義貢獻
Arthur011hk:
銀河英雄傳説
〈外傳第一卷 擊碎星辰之人·第九章 我的征途是星之大海〉:以奇策取勝,事實上是最差的勝利方式。

〈外傳第二卷 尤里安的依謝爾倫日記·第三章 全體人員集合〉:發信部分就相當於創造能力,受信部分則是包括記憶理解處理能力和批評事物的這種鑑賞能力。
〈外傳第三卷 千億的星辰千億的光芒·第七章 真實時間女兒〉:戰事、遠征、出兵、紛爭,這些事物原本是會帶給國家國民巨大的負擔,將經濟力及社會之健全加以污染的。
〈外傳第四卷 螺旋迷宮·第九章 找尋出口〉:同時代的人,常常陷入強烈的主觀感情之中,而在分析解析時犯下幼稚的錯誤。「不在場的人怎麼可能了解嘛」這種的台詞,一句話否定了人類的理性洞察力,助長思考的停止,最少,這是對於將歷史視做學問的妨礙。
黎明篇·第五章 伊謝爾倫攻略戰〉:「如果說我們必須為下一代留下某些遺產的話,我想最好的還是和平吧。而把前一代遺留下來的和平維持下去,那就是下一代的責任了。如果每一代都不去忘記自己對下一代的責任的話,那麼大概就能保持長期間的和平吧。」
〈野望篇·第五章 德奧里亞星域會戰〉:「存亡興衰,和個人的自由及生死相比的話,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雌伏篇·第四章 逝去的一切〉:有了政治和經濟的充實才會有武力,如讓這些都衰退,而只讓武力突出的話,就不可能有永遠持續的勝利了。極端地説,武力是彌補政治和外交上的敗北的最後手段,就在於不發動時才有其價值
〈策謀篇·第八章 安魂曲的邀宴〉:「雖然你有思想上面的自由,可是也不能憑自己的主觀信心來編織客觀結果啊!」
風雲篇·第十章 「皇帝萬歲!」〉:就這樣,每人頭頂上的時間陰影一點一點的移動著,但是,卻沒有人知道冬天會有多?或者多短?
飛翔篇·第四章 過去現在未來〉:並不是所有未來的指標都可以從過去所發生過的事例當中找到。
〈怒濤篇·第七章 冬薔薇園的敕令〉:「現在已不是以個人的憎惡來推動歷史的時候了。」
〈亂離篇·第二章 春天風暴〉:「命運還說得過去宿命的話,就有點惹人厭了。宿命有兩種意義,對人而言都是侮辱。其一,它會使人停止思考分析狀況;其二,它會使人類的自由意志變成毫無價值廢物。宿命是不可抗拒的啊,尤里安,但事實上無論身處何種狀況,最後還是要由當事人自己抉擇的。」
〈回天篇·第三章 鳴動〉:「唯有能夠忍耐和平之無為的人,才能夠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落日篇·第一章 皇妃誕生〉:以共和主義者的角度來看,這種討論其實只是引人訕笑罷了。因為,在他們看來,根據血統繼承最高權力的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不應該的制度。姑且不論皇妃,如果皇帝本身就無能、怯弱、愚劣的話,國政就將混亂不堪了。

參考文獻

[编辑]
  1. ^ 黃仁宇. 《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 時報文化. 1989: 12. 
  2. ^ 黃仁宇. 《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 聯經出版. 1991: 185. 
  3. ^ 黃仁宇. 《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 聯經出版. 1991: 370. 
  4. ^ 黃仁宇. 《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 聯經出版. 1991: 450. 
  5. ^ 黃仁宇. 《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 聯經出版. 1991: 457. 
  6. ^ 黃仁宇. 《地北天南敍古今》. 時報文化. 1991: 12. 
  7. ^ 黃仁宇. 《地北天南敍古今》. 時報文化. 1991: 171. 
  8. ^ 黃仁宇. 《中國大歷史》. 聯經出版. 1993: III. 
  9. ^ 黃仁宇. 《萬曆十五年》 增訂二版. 食貨出版社. 1994: II. 
  10. ^ 黃仁宇. 《關係千萬重》. 時報文化. 1998: 82. 
  11. ^ 黃仁宇. 《黃河青山》. 聯經出版. 2001: 427. 
  12. ^ 黃仁宇. 《大歷史不會萎縮》. 聯經出版. 2004: 176. 
  13. ^ 黃仁宇. 《大歷史不會萎縮》. 聯經出版. 2004: 406. 
喜歡和關注
此维基人關注或對东亚文化圈有興趣。专题 主题
這個用戶喜歡參觀展覽
這位用戶喜歡骑自行车
這位用戶喜歡音乐
UNO
這個用戶喜歡玩UNO
这个用户痛心于
此用戶關注全球变暖
這個用戶關注光污染問題,並
期望將來情況可以改善。
該用戶要求正視空氣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