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阿美士德使团
添加话题外观
Tisscherry在话题“典範條目評選”中的最新留言:7天前
![]() | 阿美士德使团是一條典範條目,即此條目可作為維基百科社群的典範之作。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 | ||||||||||||||||||||||||
|
![]() |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典范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 | 条目“阿美士德使团”各章节大小
|
新条目推荐讨论

- 1816年英国派往中国的哪一个外交使团不仅没有受到清朝嘉庆皇帝的接见,反而还被嘉庆告诫以后不必再派遣使团来华?
- (+)支持--Banyangarden(留言) 2024年3月15日 (五) 02:27 (UTC)
- (+)支持 — 𝕏ℂ𝕠𝕞𝕙𝕘𝕙𝕒𝕝𝕝 talk 2024年3月15日 (五) 03:56 (UTC)
- (+)支持,內容豐富。--凡(留言) 2024年3月15日 (五) 15:13 (UTC)
- (+)支持--oscar0123(留言) 2024年3月15日 (五) 16:25 (UTC)
(-)反对:內容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幾乎所有跨語言連結都跑掉了,太多我一個人改不完。建議往後若要使用「兩參數」式填法,應改用link-en模板。只有解決了此問題,才比較適合推上首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3月17日 (日) 07:27 (UTC)- @Ericliu1912:现在呢?最后那个蓝链我也不知道在哪里。--Cat on Mars 2024年3月17日 (日) 08:11 (UTC)
- 沒大問題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3月17日 (日) 08:14 (UTC)
- @Ericliu1912:现在呢?最后那个蓝链我也不知道在哪里。--Cat on Mars 2024年3月17日 (日) 08:11 (UTC)
- (+)支持----FradonStar|为他人抱薪者,不可使之冻毙于风雪 2024年3月18日 (一) 05:32 (UTC)
同行評審
[编辑]阿美士德使团(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 评审期:2024年3月14日 (四) 23:18 (UTC)至2024年4月13日 (六) 23:18 (UTC)
下次可評審時間:2024年4月20日 (六) 23:19 (UTC)起
由于条目体量较大,撰写时长一月有余,并且经过反复修改,最好有旁人检视。如有修改意见,欢迎指正。不过,今后不是特别有时间,因此如有问题应该会慢慢改,望请见谅。--Cat on Mars 2024年3月14日 (四) 23:18 (UTC)
- (!)意見:「回国时闻得正时告知国王云」,「正時」是否當作「正使」?--Banyangarden(留言) 2024年3月16日 (六) 20:51 (UTC)
- 嗯,是笔误,谢谢告知。----Cat on Mars 2024年3月17日 (日) 04:42 (UTC)
- 这句话现在也有,出自《欽差工部尚書蘇楞額等奏報轉諭𠸄咭唎貢使行三跪九叩之禮不從等情摺》,顺道发现一个句读错误。----Cat on Mars 2024年3月17日 (日) 10:01 (UTC)
- (!)意見:
- 行文有些地方看起来不像是维基百科的文风,最好能够用朴素的语言改写。
- “徳庇臣”是谁?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3月21日 (四) 04:54 (UTC)
- 應該是戴維斯。不怪得這名稱感覺有點像在那裡看過的樣子。--S叔 2024年3月21日 (四) 07:20 (UTC)
- 我知道是那个人,但我很好奇为啥会写成徳庇臣,发音也不对,也用了日文汉字。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3月21日 (四) 09:13 (UTC)
- 應該是戴維斯。不怪得這名稱感覺有點像在那裡看過的樣子。--S叔 2024年3月21日 (四) 07:20 (UTC)
- “东印度公司的控制委员会”这里把Board of Control翻译成“控制委员会”是原创翻译。
- “阿美士德还希望中英之间互设常驻使节,英国可以获得广州以北的一处通商口岸” —— 这个看起来像是翻译不理想。以常识判断应该是希望获得一个比广州更靠北的口岸。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4年3月21日 (四) 09:17 (UTC)
- (:)回應
- 文风问题,如果没有具体案例我无法修改,我也无法理解什么是“维基百科的文风”
- “徳庇臣”是“德庇时”的笔误,之前意识到了这个笔误有尝试做过修复,结果还是有遗留,我一向使用rime输入法和系统原生输入法,如果字体问题我无法判断;
- “控制委员会”(Board of Control)是专有名词,维基词典里面作:
small executive body in municipal government, usually dealing with financial and administrative matters.
,翻译成“控制委员会”的例子很多,现在也有很多机构叫做控制委员会,不一一赘述。我需要着重强调一点,我原文是“英国政府内负责监管东印度公司的控制委员会(英语:India Board)”,而不是所谓的“东印度公司的控制委员会”,这是一家政府机构而不是东印度公司的机构,更不是形形色色的各种“控制委员会”。 - 我不觉得“xx以北的港口”是一个非现代标准汉语内容,至少在维基百科内就有长江口以北的中国岛屿这类标题,总不至于变成“比长江口靠北的中国岛屿”。退一步说,即便我不考虑标准汉语问题,不论如何我也不会用“靠北”这个词,甚至日常生活中我也不会使用“靠”表示方位指向,而是用“比广州更往北的”这类口语表达,因此我认为这只是你的个人口语习惯问题。--Cat on Mars 2024年3月21日 (四) 11:38 (UTC)
- 几点小意见
- 1)清朝由盛转衰一节第二段有点啰嗦,和使团在中国的遭遇关系不大(使团的遭遇可没提到官吏贪腐、民间起义频发等事),建议进行删减或者着装描写军事上的问题(毕竟后文有提到使团目击清朝军队武器装备落后);
- 2)“其它适合讨论的政治性话题”,“性”或许有点多余了
- 3)“结果中文秘书连同私人秘书都被强制改作“译生”,这显然已经属于翻译错误”虽我能理解为什么是翻译错误,但仍建议补充说明“译生”是什么职位以便读者理解;
- 4)“密饬沿海文武员弁”,有点没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可能需要注释;
- 5)“长芦盐政广惠”,长芦不是常用的地名,应该加上内链;
- 6)“使团成员则是免冠3次、深鞠躬九次、起身9次”,按MOS:NUM应该统一用阿拉伯数字或汉字书写;
- 先看到这里。——Aggie Dewadipper 2024年3月21日 (四) 08:51 (UTC)
- (:)回應:“使团的遭遇可没提到官吏贪腐、民间起义频发等事”,其实都是有提及:我记得第一点,民间起义频发,尤其是和小斯当东的出使计划有关,因为当时的广州商馆认为嘉庆经历了强烈的内战所以财政匮乏,当时官府多次向广州十三行勒索军饷,尤其是天理教起义后,广州商馆认为嘉庆便幽闭深宫不再过问外事并受人蒙蔽——这种幻想正是广州商馆想要派遣使团的契机之一,然而后文是从英国政府的角度讲使团的策划,并且阿美士德使团策划本身也是出自伦敦,因此对这一部分内容有删减,并且作为背景也比较适合;第二点,官吏的贪腐更是和使团目的息息相关,正是因为广州官员贪墨成风才会导致贸易争端,但广州商馆所见终究只有广州一地,嘉道两朝实际上是全国性的吏治败坏,广州商馆的观点并不准确,所以作为广州商馆观点的延伸我也必须讲清朝的总体情况,虽然嘉庆有心处置贪官污吏,但实际上他自己洁身自好完全不影响下层官吏欺上瞒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嘉庆对待官员非常苛刻,因为他的命令在三申五令下往往最后都是敷衍了事得不到具体执行,我记得王开玺的书说这种行为属于“颟顸敷衍”,而我写吏治败坏本质只是想要体系当时官场的风气。这一段可能需要重新改写,和下文更加呼应。“密饬沿海文武员弁”,后面接了动词,前面就是密令沿海官员(做XX),不带后面动词我也看不懂要做什么,不过我记得这是原文的句读。我搜索“长芦盐政广惠”,发现我一共写了三处,就一处没有使用内联,那一处其实和另外一处只隔了一行。。。。--Cat on Mars 2024年3月21日 (四) 12:09 (UTC)
優良條目評選
[编辑]阿美士德使团(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類:历史-事件-中国大陆,提名人:--Cat on Mars 2024年10月5日 (六) 01:42 (UTC)
- 投票期:2024年10月5日 (六) 01:42 (UTC)至2024年10月12日 (六) 01:42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24年11月11日 (一) 01:43 (UTC)起
請記得為當選條目撰寫簡介頁面,如此當選條目才有可能出現在首頁。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提名人票。原创,中英文资料对照编写,较DYK简化了背景说明部分,应该符合GA标准。--Cat on Mars 2024年10月5日 (六) 01:42 (UTC)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Luwai2366(留言) 2024年10月5日 (六) 10:36 (UTC)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14810jessie(留言) 2024年10月6日 (日) 02:39 (UTC)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Banyangarden(留言) 2024年10月6日 (日) 03:08 (UTC)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TWILIGHT TRILLTALK 2024年10月6日 (日) 03:26 (UTC)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樹葉上的雫o(* ̄▽ ̄*)ブ木漏れ日 2024年10月6日 (日) 09:53 (UTC)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10月10日 (四) 01:10 (UTC)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7张,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0张,无效票0张,
入選優良條目—提斯切里(留言) 2024年10月12日 (六) 02:16 (UTC)
典範條目評選
[编辑]阿美士德使团(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類:历史事件,提名人:--Cat on Mars 2025年7月4日 (五) 07:36 (UTC)
- 投票期:2025年7月4日 (五) 07:36 (UTC)至2025年7月18日 (五) 07:36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25年8月17日 (日) 07:37 (UTC)起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提名人票。原创条目,已GA,英语暂无对应条目,窃以为足以称作特色内容--Cat on Mars 2025年7月4日 (五) 07:36 (UTC)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Banyangarden(留言) 2025年7月5日 (六) 02:31 (UTC)
- @CatOnMars:還請將所有{{lang-xx}}替換為{{langx}},如{{lang-pt|…}}替換為{{langx|pt|…}}。Sanmosa DC23 2025年7月6日 (日) 14:50 (UTC)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5年7月10日 (四) 08:47 (UTC)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金色黎明(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15:41 (UTC)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14810jessie(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17:30 (UTC)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Miyogi Sota(留言) 2025年7月13日 (四) 12:45 (UTC)
- (!)意見,
拜讀了一半,我留意到文中所述的英吉利夷官加拉威禮並不是Charles Metcalfe(覓家府),而是另有其人,但真實身份仍待考證,建議加入註腳說明,謝謝。--Clithering(MMXXV) 2025年7月13日 (日) 16:57 (UTC)- 我根據條目提供的參考資料名單查看了英文文獻原文,提前向廣東當局預告阿美士德使團訪華的「英吉利夷官」確實是覓加府,「加拉威禮」似乎是他抵達廣州時乘坐的東印度公司商船Thomas Grenville的譯名,莫非《海國圖志》誤把船名當作人名?--Clithering(MMXXV) 2025年7月13日 (日) 17:33 (UTC)
- 任命的专员应该是Metcalfe,Metcalfe当时是商馆主事之一;但是应该是奥兰多号携带了信件,「加拉威禮」实际上应该是船长Clavel,勉强也算夷官吧。----Cat on Mars 2025年7月13日 (日) 17:42 (UTC)
- 如是者,建議修訂有關段落,此外,參考駐71(Morse),到廣州者和與伍、潘兩人交涉者也應是覓加府本人?謝謝。--Clithering(MMXXV) 2025年7月13日 (日) 18:12 (UTC)
- 突然理解他们在干什么,《海国图志》“英吉利夷官加拉威禮來粵,由洋商遞番字稟函”云云说明官府以加拉威禮为夷官、商馆的覓家府为洋商,但实际上只有覓家府是夷官、加拉威禮和这件事无关,估计这时候董教增已经按照潘启官的禀贴把加拉威禮报作为夷官上去,所以坚持不能“换人”,最后因为英方不答应,于是篡改了自己这边的记录把覓家府的相关内容全部改成了加拉威禮,这样就可以和上级的记录严丝合缝没有人能够追查过失,这也算是晚清官员的惯用伎俩了。按理第一个礼仪之争的加拉威禮实际上大概率是错认为加拉威禮的覓家府,他也是实际上汇报的人,并且加拉威禮作为武官对于礼仪没有得到过指示,反而是商馆有着明确的共识。----Cat on Mars 2025年7月13日 (日) 18:47 (UTC)
- 如是者,建議修訂有關段落,此外,參考駐71(Morse),到廣州者和與伍、潘兩人交涉者也應是覓加府本人?謝謝。--Clithering(MMXXV) 2025年7月13日 (日) 18:12 (UTC)
- 任命的专员应该是Metcalfe,Metcalfe当时是商馆主事之一;但是应该是奥兰多号携带了信件,「加拉威禮」实际上应该是船长Clavel,勉强也算夷官吧。----Cat on Mars 2025年7月13日 (日) 17:42 (UTC)
- 按英国官方记录(p10),应该是Sir Theophilus Metcalfe(Charles的兄弟)、奥兰多号船长Clavel、翻译马礼逊、和商馆的Mr. Daniell参加了这次会面----Cat on Mars 2025年7月13日 (日) 17:33 (UTC)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十分詳盡的條目,讓我有機會重新認識亞英士德訪華的歷史。最後吹毛求疵一問,以下一段「地理圖4張,該國王、王妃畫像2張,銅版印的英國山水、人像畫95張」為何要加引號?按我個人理解,通常引用某人的說話或指明書籍的內容才加引號,這裡是否可以略作改寫而免去引號?謝謝。--Clithering(MMXXV) 2025年7月14日 (一) 13:57 (UTC)
- 这段话本身应该是我复制过来的,可能是之前因为我不习惯使用逗号和顿号混用,所以故意加了引号来提示结构,现在已经改写。----Cat on Mars 2025年7月14日 (一) 14:34 (UTC)
- @Clithering,提醒一下閣下,這裡是FAC,應該使用{{YesFA}},而不是{{YesGA}}。皇家水手 2025年7月14日 (一) 15:34 (UTC)
- 抱歉,已修正!--Clithering(MMXXV) 2025年7月14日 (一) 16:25 (UTC)
- 我根據條目提供的參考資料名單查看了英文文獻原文,提前向廣東當局預告阿美士德使團訪華的「英吉利夷官」確實是覓加府,「加拉威禮」似乎是他抵達廣州時乘坐的東印度公司商船Thomas Grenville的譯名,莫非《海國圖志》誤把船名當作人名?--Clithering(MMXXV) 2025年7月13日 (日) 17:33 (UTC)
符合典范条目标准。皇家水手 2025年7月13日 (日) 17:11 (UTC)
- 支持当选:9票
- 反对当选:0票
- 无效票:0票
- 结果:
当选
- 核对者: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7月18日 (五) 07:4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