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西藏和平解放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花开夜在话题“关于本条目之命名问题”中的最新留言:3个月前
優良條目落選西藏和平解放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2013年1月6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基础条目 西藏和平解放属于维基百科歷史主题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西藏专题 (获评丙級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西藏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西藏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中国专题 (获评丙級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该条目的命名既不符合中立原则,也完全不符合事实

[编辑]

第一,"和平"一词不符合历史事实。历史记载明确表明,这一过程涉及了军事入侵行动和政治压力,"和平"一词掩盖了事件的真实性质。

第二,“解放"是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宣传术语,这一点非常准确。这个词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不符合百科全书应有的中立立场。比“中国兼并西藏”这种已经忽略了军事行动的委婉语表达,在性质上更加恶劣。--Simonkeeton留言2024年7月16日 (二) 06:17 (UTC)回复

老问题。参见User:Cwek/工作室/西藏User:Cwek/工作室/关于条目常规的一些备存。en的WP:命名常规WP:中立的观点对于命名上是互相提及的。针对跟贴近这个主题的命名常规上,分开了两个章节情况:如果条目描述主体的具体事物具有常用的中文名称(en为英文。应该为项目对应语区下的语言,而且并没有提及包含译文)的话,即使是具有偏颇的情感,也是允许的;如果条目描述主体是具体事物的描述性条目(类似的“XXX的影响”),应该考虑到其描述的中立观点。en的“中立的观点”也有类似相对应的说明。而在zh上,两个规则都是相同层级的方针,但命名常规并没有提及关于中立的观点的体现,而zh的“中立的观点”有类似en的体现,所以就靠近贴近主题(即条目命名)而言,现时命名常规的常用性与“中立的观点”命名中允许(针对条目描述事务的命名上具有争议性)具有常用的专有名词,更为倾向这个命名。还有我提过类似的讨论Wikipedia_talk:命名常规/存档17#关于WP:命名常规与WP:POV的冲突。——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16日 (二) 07:55 (UTC)回复
你对规则的解释有些混乱和不清晰。我尝试了一下理解你的主要观点:所以您的意思是,在中文维基中,如果有一个广泛使用的名称(即使不完全中立),也可以用作条目名?在中文维基中,常用性规则和中立观点规则是同等重要的?
然而这种观点有严重问题,混淆了适当性和普遍性:仅仅因为一个名称被广泛使用,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准确或合适的。在某些情况下,广泛使用的名称,恰恰反映了某种偏见或不准确的观点。
您没有充分考虑到维基作为一个公开和中立的百科应有的客观性和教育责任。维基百科不应该是以讹传讹地传播误导性信息的平台。
你宣传的这种方针,可能导致使用不准确和带有强烈偏见的术语,特别是在处理敏感的历史或政治话题时。在这种情况下,追求准确性和中立性,应该优先于简单地采用广泛使用但明显有问题的术语。否则,无异于是在为“谎言重复一千次就可以是真理”张目。
另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外的汉语使用者而言,所谓“和平”“解放”也不是常用名。这个术语仅在中国大陆的官方话语和教育系统中被广泛使用。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平台,维基百科应该考虑到全球中文使用者的多样性,而不仅局限于某一言论专制地区的官方用语习惯。--Simonkeeton留言2024年7月16日 (二) 09:35 (UTC)回复
“仅仅因为一个名称被广泛使用,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准确或合适的”我想到的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我倾向这违背“中立的标题鼓励多种观点以及负责任的条目写作”。
关于西藏和平解放,存在更好且普遍认可、理解的名字吗?Wikipedia:中立的观点#条目命名禁止杜撰新名词。--YFdyh000留言2024年7月16日 (二) 09:52 (UTC)回复
2022年3月以来俄军入侵乌克兰是一个无争议的事实。所以为何阁下会产生这种表述“不准确或不合适”的想法?
“入侵”在汉语中甚至不算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词汇。叫做俄国侵乌战争或许更加合适。
反观“和平解放”术语,一来从客观上就不符合事实,二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话语之外也普遍不为接受。
如果俄罗斯官方将武力吞并或占领乌克兰称之为“乌克兰和平解放”,你又作何感想?位于俄国之外的俄语维基百科,是否也应该效仿其言论管制的官方论调?
存在更好且普遍认可、理解的名字吗?当然有,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吞并西藏”就很容易理解,也符合实际上的客观情况。
--Simonkeeton留言2024年7月16日 (二) 15:39 (UTC)回复
争议在历史讨论中很多,跑题、不想复述了。“从客观上就不符合事实”是一种观点主张,虽然“和平解放”也是,至少后者常用性(文献)更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话语之外也普遍不为接受”听上去要“排除宣传来源”,我认为这潜在违背POV,编者以某一方为主来评判事件。我倾向分列主流说法,标题尽量选兼具常用和对双方中性的。中性用词有时对某一方是非中性的。暂时也没好办法,我可能偏好“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入藏)”作主标题。--YFdyh000留言2024年7月16日 (二) 16:45 (UTC)回复
“不符合客观事实也是一种观点主张”
你混淆了主张和事实。如果有军事行动和政治压力,那么"和平"这个词就不准确。军事行动和两军交战的记录是明确的,这不是我的个人观点,而是可验证的历史事实。将客观事实等同于个人观点,不仅是逻辑上的谬误,也是对历史真相的不负责任态度。你的论述试图将所有陈述都降低到"观点"的层面。
"常用性"不等同于"事实性"。尤其是在一个信息控制严格和缺乏言论自由的环境中,某些术语的高频出现更多反映了政治审查的结果,而非历史事实或学术共识。在一个信息被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所谓"主流说法"只是官方宣传的重复。在中国政府言论管控之外的国际学界,皆认为“和平解放”不符合事实。
追求中立并不意味着要平等对待所有观点,尤其是是当某些观点明显基于政治审查环境中的宣传而非事实时。
在选择条目标题时,应该尽可能使用事实性语言,避免带有过于明显的政治色彩的术语。
同时维基百科应该制定更明确的指导方针,说明如何处理在非自由言论环境中产生的所谓"常用"术语--Simonkeeton留言2024年7月16日 (二) 17:27 (UTC)回复
基本上不谈是否符合方针,只考虑编辑自己的主观现实观点的做法,反而是不是才是有问题的做法?类似于中华民国(讨论页中)是否根据来源的描述包含民国政府到达台湾之前的台湾历史。我只是举出如果要切实讨论或者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应该参考en的描述,完善中立方针与命名规范的适配,或者从更贴合探讨主题的话,应该准许命名常规为主干,而中立方针也允许专用名词的特殊性判断。——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16日 (二) 12:34 (UTC)回复
即使考虑更完善的中立性,实际上条目的内容(导语和正文)都阐述了命名不同观点的争议,并且其他用语(无论是已存在的、基于事物的其他语言描述的译名、项目内原创的)的重定向,我认为这也体现了“中立的方针”的核心。——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7月16日 (二) 12:37 (UTC)回复
不止內容,條目也需要符合中立性原則。--Aly0411留言2024年12月29日 (日) 10:28 (UTC)回复
"西藏和平解放"是一方说法,存在中立性问题,但是"中国吞并西藏"亦存在较大争议和中立性问题。应该有更为中立的条目名,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本人就认为相较两者均更为客观。--Wengier留言2024年12月30日 (一) 00:02 (UTC)回复
按规则来,主要就是本地规则中,命名常规的常用性等一直都没有对应提及是否中立性的问题,而中立性也对专用名词有不考虑中立性的可能。en中对应这两点是相互提及的,而且也比较清晰的说明,可以避免某些用户诉诸现实观点或者“一个公开和中立的百科应有的客观性和教育责任”之类诉诸情感的说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要考虑的话,是否通过常用性的判断?——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12月30日 (一) 03:50 (UTC)回复
这个要展开说的话涉及面就广了,阁下可参照上方User:Simonkeeton及下方User:Happyseeu所述之内容,其回文都较为详细。何况规则本身也并不会是永远一成不变的,毕竟根据实践经验很容易看出条目命名与中立性之间的相关性,如确有发现问题亦可以对规则进行相应讨论和修改。—-Wengier留言2024年12月30日 (一) 19:29 (UTC)回复
注意本讨论串的标题就有问题,请记住是条目而不是词条。参见维基百科:要纠正是条目不是词条,即使不需急着纠正但也需要纠正,毕竟是错误。--Wengier留言2024年7月16日 (二) 17:04 (UTC)回复
简而言之,中立性(NPOV)在标题上允许具有专有性且不“中立”的名词使用,但同样的命名常规并没有要求条目标题的中立性,所以应该选择更为常用的用词。en具有双向相互提及的说明,但也同样允许某个专用名词足够常用的情况不单纯考虑中立性。如果没有考虑清楚这部分的关系,或者再诉诸编者主观的话,均不予响应,当自言自语处理。或者应该考虑跟进en相关说法的本地补充。(见此User:Cwek/工作室/关于条目常规的一些备存)——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12月30日 (一) 03:36 (UTC)回复
中共史觀的稱呼不能用「專有性」來合理化,否則中維的歷史條目名稱變成背書中共史觀用語。這是明確違反中立性的。--歡顏展卷留言2024年12月30日 (一) 03:48 (UTC)回复
这个问题上我基本认同你的观点;但若按照你上次在消歧义讨论上用的逻辑,反对你的人怕是可以直接抛出ENWIKISAID来否定你的说法。--自由雨日🌧️❄️ 2024年12月30日 (一) 03:48 (UTC)回复
英維與中維的不同點,是英維受中共同路人的影響很小,所以可以當成中維是否受中共影響的照妖鏡。這一點ENWIKISAID從未考慮過。--歡顏展卷留言2024年12月30日 (一) 04:32 (UTC)回复
我并不是考虑ensaid的问题,而是对比en之下,这部分的说明在中文不太清晰,所以很难用中立性来说命名的问题。如果将相关说明补充进去可能会被单纯复读“中立”或者诉诸情感会更好。——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12月30日 (一) 05:32 (UTC)回复
因为如果en中的命名常规响应中立性,主要举了两个规则:一类是来源常用即使表述上不够中性或者中立(Wikipedia:客觀與中立的觀點)的专用名词,另一类是对关联事件的描述性名词,而举例上是类似““X 的批评”的条目可能最好改名为“社会对 X 的看法””的影响性描述适用。我认为这种对于某个事件已经被专用命名化而形成专用名词的情况,应该对应类别一的情况。——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12月30日 (一) 05:37 (UTC)回复
你所說的「被專用命名化而形成專用名詞」還是替中共史觀辯護。在非中共史觀中並不稱呼「西藏和平解放」。--歡顏展卷留言2024年12月30日 (一) 05:46 (UTC)回复
你离开了“中共”、“民主”等用语之后,就不会说话了?如果不在规则的框架,只套着这些自己的主观见解来说诉诸情感的话,那就没啥继续讨论下去的。我更希望是改善规则下一些关联性问题,这样以后遇到类似条目上因为不同观点而出现争议的情况,能更好推进讨论和解决问题。PS.如果非要使用中立性另一类“描述性名词”的说法,并且能匹配命名常规的常用性的话,我倾向于“入藏”、“进藏”的描述性说法。——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12月30日 (一) 05:53 (UTC)回复
規則根本沒有說適用於史觀的問題,在過去討論也沒有共識,是閣下自己解讀為規則適用於史觀,自說自話。如果你不回答我的問題,何必回覆我?--歡顏展卷留言2024年12月30日 (一) 06:37 (UTC)回复
在對於規則的解讀方式中,英美法重視判例作為解讀法律的先例,而不是單純依賴對文字的解讀。我主張維基解讀規則也應該重視有共識的適用先例,而不是單純依賴對規則文字的解讀,因為維基編輯受過法律訓練的不多,寫下規則時很難作到文字精準的滴水不漏。--歡顏展卷留言2024年12月30日 (一) 06:46 (UTC)回复
维基不是现实的官僚体系和对法系的应用的实践。我认为如果遮盖掉双方身份,避免诉诸情感的影响,只按照现有的规则来判断,就足够处理问题。现时第一,en本身对这个关系双向说明清晰,具有操作性,可以引入完善,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讨论解决命名常用与中立不对应的问题;第二,从更贴合解决的主题而言,现时命名常规才是更贴合的方针,而不是单单强调“中立”、或者身份政治问题,而且引入en的双向说明正是能解决命名常用与中立不对应的问题。所以如果不打算引入这些解决方案的话,那就按照命名常规的逻辑去处理。——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1月1日 (三) 07:13 (UTC)回复
或者简单来说,如果仅仅是强调“中立”,为什么en会单开一个大章节说明这个问题?NPOV不是已经有一个相关的小章节,是说得不够用吗?相反,我支持推动中立性的说明和操作也纳入到命名常规的考量之中,使其更具有操作性。而不是喊一句“中立”的口号就是万能牌。——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5年1月1日 (三) 07:18 (UTC)回复
閣下既然支持推動中立性的說明和操作也納入到命名常規的考量,就應該在客棧發起對命名常規的修改,而不是每次在條目討論說了都沒有下文。畢竟條目討論頁說什麼都不能更改命名常規。--歡顏展卷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19:05 (UTC)回复
互助客栈中已有相应提案。-—Wengier留言2025年1月6日 (一) 18:02 (UTC)回复

关于本条目之命名问题

[编辑]

为避免再发生移动战、编辑战、回退战,现烦请对条目之名称有建议之人士可在此提出观点。
目前有如下可能的候选名称:

  • 西藏和平解放
  • 人民解放军进藏
  • 中国吞并西藏

各位可根据自己支持的命名进行商议,若有其他可能的名称可用(~)補充来标记。--花开夜留言2024年12月30日 (一) 06:46 (UTC)回复

@Simonkeeton@Happyseeu@Cwek@Wengier@YFdyh000 在下敬请参与了上一话题讨论的维基人前来,一起一劳永逸地解决条目名称妥当之议题。@自由雨日君若愿意亦可前来看一看怎么讨论更合适一些。--花开夜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15:34 (UTC)回复
因早前FRS系統故障未通知請求其他用戶參與討論,現重新登錄RFC並重置最後留言時間。--西 2025年2月13日 (四) 09:36 (UTC)回复

支持 西藏和平解放

[编辑]

可在此回复。--花开夜 留言 ·签名 ·贡献 2025年2月20日 (四) 10:46 (UTC)回复

我建议以现地政府(此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说法为准。中立的说法也可以,但是何为中立说法难以一时确定。至于偏负面的说法,既不名从主人也不客观中立。--The Puki desu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15:21 (UTC)回复
阁下之观点在下认为有一定道理。但正如您所说,中立原则是否符合这个条目有待商榷。 --花开夜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15:39 (UTC)回复
昌都戰役產生過不少傷亡,因此「西藏和平解放」恐難以稱之為中立說法。--Nebulatria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02:18 (UTC)回复
“中立的说法也可以”是说需要但目前没有可用的中立说法。--YFdyh000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04:22 (UTC)回复
「中國吞併西藏」就是一個中立而且符合事實的說法。事實是西藏原來不受中國政府控制,也不承認中國對西藏有主權,事件後西藏併入中國。--歡顏展卷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15:22 (UTC)回复
如果認為「吞併」不中立,可以稱「西藏併入中國」。--歡顏展卷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15:24 (UTC)回复
维基百科:中立观点争议,“在中立的表达方式中,分歧观点是以观点而非事实的形式呈现。”,“西藏自古以来”是一个需要表现的重要观点,而断言哪个是事实并非条目该做的。--YFdyh000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15:59 (UTC)回复
你主張我寫的哪一點不是事實,拿出來討論。就算「西藏自古以來」屬於中國(地域中心的觀點,基於天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邏輯),也應該稱「收復西藏」、「西藏重光」。--歡顏展卷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16:27 (UTC)回复
不需要我(编者)主张,现在是有大量来源去主张,条目要完全否定这些来源才可中立吗。避免原创名称。收复西藏有歧义项,并可能少数观点。--YFdyh000留言2025年2月21日 (五) 10:15 (UTC)回复
然而條目的命名應該考慮中立性,「西藏和平解放」在中立性上是站不住脚的,因為發生過造成數千人死亡的流血衝突。我傾向於使用「中國兼併西藏」一類的中立名稱。--Nebulatria留言2025年2月22日 (六) 10:29 (UTC)回复
“中立名称”足够常用时才可代替常用名称,否则那可能是有立场的中立化观点。因为A所以B似乎是原创研究,和平解放没有准确定义,比如说北平周边被军事击溃和包围,所以北平不是和平解放?如果最终、整体、核心不是依靠军事占领,可能就能纳入和平解放--YFdyh000留言2025年2月22日 (六) 11:43 (UTC)回复
如果常用名稱優先於中立名稱,那在内地的用詞模式下,中越戰爭應該改成對越自衛反擊戰滿洲國應該改成偽滿洲國,畢竟我在内地時沒有聽到有人會説「中越戰爭」、「滿洲國」。但維基百科沒有這麽做,顯然還是考慮到了中立性問題。
既然「和平解放」一詞極具爭議,那我們更加應該使用沒有爭議的用詞,比如兼併就有明確的定義:「在政治上是指一國將另一國的部分或全部領土完全置入自己主權統治下的狀況」,與條目主題吻合。--Nebulatria留言2025年2月22日 (六) 12:10 (UTC)回复
此外,只有這個與中國有關的條目使用了「和平解放」一詞。其他國家將別國領土納入版圖的條目,都使用「併吞」,例如俄羅斯聯邦併吞克里米亞德克薩斯併吞吞併約旦河谷。我認為為中國條目開特例有不中立之嫌,亦可能造成其他編者所言的「地域中心」。--Nebulatria留言2025年2月22日 (六) 12:21 (UTC)回复
至少新名称不宜太罕用或原创。和平解放可能不是最好的名称,但所举其他条目命名之例也非没有争议,以及应该也存在反例,建议有限参考。--YFdyh000留言2025年2月22日 (六) 13:13 (UTC)回复
個人認為使用描述性標題應不至於原創。例如「X兼并Y」只是一個簡單的描述性標題,可以用於任何條目。--Nebulatria留言2025年2月22日 (六) 13:17 (UTC)回复
并非,首先参考讨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屡见异议,这还是有来源情况下。其次,如果描述即为中立,是否“xx推翻xx”是种得当的中立命名,可以超越常用名。“兼并”似乎就有立场存在,其他人可以要求入侵/解放/...等多种描述;比如能否用于2014年克里米亞歸屬公投。--YFdyh000留言2025年2月22日 (六) 14:33 (UTC)回复
「中國吞併西藏」或「西藏併入中國」亦可指清朝征服西藏等,如果真要使用也应该明确主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Wengier留言2025年2月21日 (五) 16:07 (UTC)回复
若以現地政府(烏東四州已加入俄國)的說法為準,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應該稱為親俄派所說的特別軍事行動。這就是此種觀點的問題。--歡顏展卷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14:50 (UTC)回复

支持 人民解放军进藏

[编辑]

可在此回复。--花开夜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15:41 (UTC)回复

可以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藏」以明確主語。--歡顏展卷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14:53 (UTC)回复

支持 中国吞并西藏

[编辑]

可在此回复 --花开夜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15:42 (UTC)回复

可以稱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吞并西藏」以明確主語。--Wengier留言2025年2月21日 (五) 16:13 (UTC)回复

支持 西藏併入中國

[编辑]

可在此回复 --歡顏展卷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15:26 (UTC)回复

可以稱為「西藏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明確主語。--Wengier留言2025年2月21日 (五) 16:13 (UTC)回复

理由見上。--此條未正確簽名的留言由Happyseeu討論貢獻)於2025年2月20日 (四) 15:26 (UTC)加入。回复

意见/建议/其他观点

[编辑]

可在此回复 --花开夜留言2025年1月3日 (五) 15:42 (UTC)回复

zh-cn維持現狀不變,其他地區全部轉換為「解放軍進藏」。--🎋🎍 2025年1月25日 (六) 01:54 (UTC)回复
(+)傾向支持我个人对这个方案较为赞许--花开夜 留言 ·签名 ·贡献 2025年2月24日 (一) 16:49 (UTC)回复
字词转换不是这么用的。——暁月凛奈 (留言) 2025年2月26日 (三) 08:00 (UTC)👍 花开夜回复
解放军、人民解放军在命名上会不会地域中心和过度简化。--YFdyh000留言2025年2月20日 (四) 04:23 (UTC)回复
个人认为可以在此简化,因为主语是谁相当明确,一定要说全称可能有点(在认知上)重复--花开夜 留言 ·签名 ·贡献 2025年2月26日 (三) 07:34 (UTC)回复

结论

[编辑]

本次讨论已有1月有余。根据各位维基人的意见,本次讨论并未达成多数共识,故本次讨论为无结果。本条目更名之情况暂时维持现状,日后有讨论和共识达成再另行更改。 --花开夜 留言 ·签名 ·贡献 2025年4月2日 (三) 11:2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