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楊茜堯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初級低重要度
这个條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楊怡和周麗淇同一天生日,為甚麼「值得一提」?[编辑]

二人同一天生日,根本就不足為奇。試試看一下8月30日條目的中文版英文版,隨隨便便都找到一大堆這天生日的人,同在1979年出生的名人更至少有4名之多。假如二人有莫大關連,比如說有多次近身合作的機會(如同一歌唱組合),那麼同一天生日還有點點值得一提。但楊怡和周麗淇只不過是同一家電視台而已,連同一劇集合作的機會都沒有,那究竟同一天生日有甚麼「值得一提」?如有興趣從數學角度研究的話,可看看生日悖論條目,就知道同一天生日產生的「巧合」只是源於我們的誤解。如果把所有這些所謂「巧合」都寫進維基的話,我肯定每個人的條目都有這段「值得一提」。兩個人名字不同,擔演的劇集不同,我不明白有甚麼混淆之處,誰會因為她們同一天生日而混淆?請記著,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有興趣知道某某人和誰同一天生日的人,自會按其生日日期的條目,不須列於其本人條目之中。--Supernorton (留言) 2008年8月26日 (二) 02:19 (UTC)[回复]

请诸位IP用户注意[编辑]

莫编辑战 维基不是你们的游乐场。这个版本 修改用词之后 可能更合适一点,更符合维基的方针 更中立。这编辑我昨天就看到了 若是认为有问题 当时就会回退过去并直接警告了。—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10年2月21日 (日) 07:22 (UTC)[回复]

有关本次的票数问题[编辑]

我的建议是,不管是谁,是否IP用户都好,建议你们先在讨论页讨论好了,有结果了,再决定正文怎么写,否则继续这么战下去,只能再叫管理员过来,再次全保护,而且看现在这样子,无限期都可能,或者至少是以年为单位的。--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3年1月10日 (四) 01:51 (UTC)[回复]

請代新加一項 來源我的2012中有提及 演出作品 電視劇(無綫電視)[编辑]

|10月2日-10月23日 |京城教一 |犯人

楊怡怎會有1.75???!!!!![编辑]

我在google搜尋楊怡身高,結果......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6%A5%8A%E6%80%A1%E8%BA%AB%E9%AB%98&oq=%E6%A5%8A%E6%80%A1%E8%BA%AB%E9%AB%98&gs_l=serp.12..0.1063.1063.0.1672.1.1.0.0.0.0.97.97.1.1.0...0.0...1c.1.14.serp.S5wBpCzj4T4

她沒1.65cm嗎......????我高他3米..... --Invincible king留言2013年5月20日 (一) 13:40 (UTC)[回复]

汗,还以为wiki出问题了 google,5尺5寸=165cm 妥妥的--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3年5月21日 (二) 03:09 (UTC)[回复]

建議改名:“楊怡”→“楊茜堯”[编辑]

楊怡” → “楊茜堯”:理由同羅子溢--LuciferianThomas留言 2020年12月4日 (五) 02:24 (UTC)[回复]

(-)傾向反對 她姐自己说,她都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经常叫错)。花了40w改名,主因是为了断老公的桃花...
(!)意見另,现在每篇报道一提这俩人,后面必须跟一个注释。圈内改名的人多不胜数,你见过其他人有这种需要么?(比如周励淇都改了几次了?)--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0年12月4日 (五) 05:46 (UTC)[回复]
@Red16改名原因不是我們的考慮因素。「楊怡」一名已屬過期資訊,頂多只能是重定向而已,報導裡也只是加個括號再原名楊怡,就代表該並非主要用名,不應再作為條目名稱。這等同於當年梁烈唯改名梁競徽一樣,初期總會有一段適應期,大家還會叫舊名,但事實上「梁烈唯」一名已經屬過期資訊,報導也不會就直接以舊名稱呼。而周勵淇條目名稱也是沿用新名,改幾次我們就得改幾次。除非人物只是改本名(例如身分證上的名稱)而維持藝名的話,而條目名稱是藝名才可以不改。--LuciferianThomas留言 2020年12月4日 (五) 23:06 (UTC)[回复]
(:)回應 现在身份证上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只是本人说改了,这个我们相信,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这范围是多大,如果还牵涉族谱的话,上面改不改?这可是大事)。没人把身份证原件拿给大众看。所谓媒体,其实更多是出于对本人的尊重而已,完全可以用旧的(出律师信?)。本人都说了,无论叫什么名,我们仍然是你们心目中的我们。说白了,姓名只是个代号(但是一旦真行动之后,后面爆发的编辑战、移动战却是实实在在的麻烦)--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20年12月5日 (六) 04:09 (UTC)[回复]
那麼既然已經決定改名,那使用新名字作為條目名更為合理,而舊名則較適合作為重定向。--LuciferianThomas留言 2020年12月5日 (六) 12:31 (UTC)[回复]
( ✓ )同意:如果需要堅持,那我就不勉強了。183.171.112.42留言2020年12月5日 (六) 13:23 (UTC)[回复]
(-)反对。「楊怡」仍然是廣泛接納的名稱,且屬於較常用且普遍使用來稱呼此人的名字。它不屬於錯誤資訊或過時資訊,應保留此歷史名稱。除非改名前後引起巨大關注、舊名有爭議、涉及國際外交關係(如國家元首更名)或新名已成普遍而廣泛接納的名稱,否則人物更改姓名後,強烈不建議移動。以上是我的觀點。另引述閣下在talk:羅子溢的發言,您認為「在改名後繼續使用舊名稱呼此人物會等於錯誤內容」,是不正確的。正如上面提到,舊名根本不屬於錯誤或過時資訊。您也可以看看有多達480頁連結至本條目,當中只有不到10條條目連結至楊茜堯。既然您認為是錯誤資訊,應該先動手把那些連結更正,否則以您的角度來看會有400多條目記述這一錯誤資訊。--Bookwith留言2020年12月6日 (日) 12:10 (UTC)[回复]
您的論點錯誤,在改名前的事情使用舊名的情況並無問題,移動也不代表不可放重定向。歷史名稱不應作為條目名,但符合作為重定向的標準。--LuciferianThomas留言 2020年12月7日 (一) 05:36 (UTC)[回复]
(:)回應 說得有道理。183.171.114.89留言2020年12月7日 (一) 07:54 (UTC)[回复]
@LuciferianThomas 不對,如果這人有兩個名字,最好以條目建立時所使用的名稱作为條目名,不需要移動。另一名稱則建立重新導向,但可在條目序言加上這名稱。如果不是這樣,很容易出現移動爭議。--Bookwith留言2020年12月8日 (二) 06:21 (UTC)[回复]

建議改名:“楊茜堯”→“楊怡”[编辑]

楊茜堯” → “楊怡”:無視討論頁反對意見下,強行通過的移動請求--Bookwith留言2021年1月23日 (六) 04:04 (UTC)[回复]

(-)反对:看不出有什麼必須使用舊名做為條目名稱的理由。--Iokseng留言2021年1月23日 (六) 11:42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