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史雪燕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uyinjie在话题“史雪燕的国籍问题”中的最新留言:28天前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这个條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台灣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台灣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灣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女兒的犯罪記錄

[编辑]

「她的一個女兒於2021年10月15日在台中市被新北市警方跨區查獲涉嫌販賣毒品搖頭丸、安非他命,警方依販賣毒品罪嫌移送地檢署偵辦」這是她女兒的犯罪記錄,不是她本人的,算入她的條目不妥。--誠心誠意。留言2024年12月7日 (六) 17:00 (UTC)回复

引发媒体关注并有后续[1],似乎值得简述。--YFdyh000留言2024年12月8日 (日) 06:04 (UTC)回复

史雪燕的国籍问题

[编辑]

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中,包括史雪燕在内的中華民國國民,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台湾地区居民)。赖政府要求此类人士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除籍证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另一方面,赖政府也没有完成法理台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合法性,废除大陆委员会。--Berthe留言2025年4月14日 (一) 18:10 (UTC)回复

根据PRC法律,全体台湾地区人民(自外国归化者或许除外)都具有PRC国籍;反过来,至少在在行政院2023年清理废止那批规范性文件之前,全体大陆地区人民也都无可争议地具有ROC国籍。
因此,Infobox里面不宜将史标注出兩個国籍;否則,所有台灣人的infobox都要標上PRC國籍,所有大陸人的infobox都要標上ROC國籍。
Infobox的目的是簡明扼要,能用越少的字把情況説清楚越好。--Zhuyinjie留言2025年4月15日 (二) 00:59 (UTC)回复
有史雪燕此类经历的人士情况不等同于全体台湾人。反之也不能将所有大陆人的情况带入。“Infobox的目的是簡明扼要,能用越少的字把情況説清楚越好”。这样说过于简单了。实际上,否认了史雪燕此类人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从没有被剥夺的现实。另外,史雪燕还自述持有台胞证,是事实上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Zhuyinjie--Berthe留言2025年4月15日 (二) 23:43 (UTC)回复
@Berthe “有史雪燕此类经历的人士”的所指为何?如果是说她曾经拥有大陆地区户籍,这个因素和她是否拥有prc国籍无关。固然陆配只销毁了护照、没有被剥夺国籍,但其余两千万不曾在大陆地区定居的台湾人,根据prc法律,也全部都是拥有prc国籍的“中国公民”。如果因为她出生在大陆,就将她标为双重国籍,出生在台湾的人就不用标(即使同样持有台胞证?),这反而是中了反对陆配参政者的概念圈套。--Zhuyinjie留言2025年4月16日 (三) 00:16 (UTC)回复
两岸之间不是一般的“双重国籍”问题。台湾法律上,陆配权益本就次于外配。“反对陆配参政者”的种种诉求,不过就是台湾地区反共、反中传统的一以贯之。赖政府、“反对陆配参政者”说她没有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中,就是实事呀。赖政府既不可能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而又在自已法律体系中,搞这种“放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不过是要推进“實質台獨”。--Berthe留言2025年4月16日 (三) 00:58 (UTC)回复
@Berthe 那你为什么要坚持给史的Infobox里标注上两个国籍呢?在ROC法律中,不论其他方面陆配的权益如何,在身份与政治权利保障方面,陆配依法可以参政这件事是有足够的法律规范可以保障的。在PRC法律中,台湾人都是中国公民,无论出生在大陆或台湾,都始终拥有这个国籍,无法放弃,这也是没有疑问的。因此,在“拥有PRC国籍”问题上,区别对待“陆配”与其他台湾人,基本上是近两年行政机关采取的诉诸常识的政治策略,实际得不到法律支持。如果她在Infobox里需要标上两个国籍,那全体其他台湾人都需要标上两个国籍,不应有区别对待。
可以参考龙应台条目,既然内文已经详细解说了“不可能放弃香港永居”的来龙去脉,那就不需要在Infobox里再去提及这个“理论上有”的身份。--Zhuyinjie留言2025年4月16日 (三) 02:12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