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Katabami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Katabami帖》(日语:かたばみ帖かたばみちょう/かたばみじょう Katabamichō/Katabamijō */?)是居住於日本東京都的小林茂俊所持的手鑑,本來由於沒有名稱而應該命名為無銘手鑑,不過礙於難以辨識,因此佐佐木孝浩暫時以手鑑中的代表作傳藤原忠通筆切來命名[註 1],根據小林茂俊的說法,此手鑑源於東北地方大名松平家處理其收藏品時由小林茂俊的父親取得,據此推測手鑑原本可能是陸奧會津藩守山藩出羽上山藩的收藏品[1]:17

手鑑內的的古筆日语古筆經過古筆本家初代古筆了佐日语古筆了佐、古筆了雪、二代古筆了榮、五代古筆了珉、六代古筆了音、七代古筆了延、古筆分家二代古筆了任、三代古筆了仲、十三代古筆了仲、十四代古筆了仲、二代畠山牛庵、三代畠山牛庵、初代朝倉茂入、木村見室、藤本了因、奧西宗圓、藏田宗英、平塚平兵衛、淺井不舊、初代川勝宗久和二代川勝宗久等人鑑定,其中古筆分家相關者佔全體約一半,單是十三代古筆了仲便已經佔整體鑑定數目的三分之一。古筆鑑定家中最近的是十四代古筆了仲,由於他死於1920年,十三代古筆了仲則死於1891年,因此手鑑很有可能在近代才成立,也有可能是在江戶時期中期成立後於幕末重新整理而成[1]:21

形制

[编辑]

手鑑長36.2厘米,寬43.7厘米,厚約8.7厘米,青朽葉日语朽葉色封面以《三國志》為概念,繪有武士騎馬對戰的畫像,中央部分是心形中空的黃銅,刻有牡丹蔓草紋,封面背面則撒有金箔銀箔日语銀箔的碎片和粉末,另有桐箱日语桐箱,由於表面裂痕嚴重,因此以表面為淺縹色花龜甲紋,背面則是撒有銀箔粉末的盒蓋來保護[1]:17-18

手鑑總共有37頁,雖然收錄有189種古筆,但是未有鑑定的傳光嚴院筆六條切是將兩列分拆而成,因此實際上是188種,整體收錄古筆多與《藻鹽草》、《見努世友》、《翰墨城》和《大手鑑》收錄的古筆屬同類。另外,手鑑內有四處空欄,反映至少原本尚有四種古筆,均有四十三年(昭和?)十一月的摘錄,四處也分別寫有「尊良親王日语尊良親王 かきりなき」、「傳教大師」、「慈惠大師 金字」和「慈覺大師 如前(守村)」,第四處還有二代古筆了任的鑑定。根據記載,此四種古筆由小林茂俊的父親贈予其在長野縣菩提寺以及北佐久郡的某人。傳尊良親王筆的古筆推測是《古今和歌集》或《新古今和歌集》的古筆,其餘三種則可能是佛經的古筆,傳慈惠大師筆的古筆由於記載有「金字」,因此推測為紺色的橫川切[1]:18-19

盡管如此,由於二條為氏出現在宗尊親王邦看親王日语花町宮邦省親王之間, 冷泉為邦也出現在平康賴日语平康頼北條時賴之間,違反手鑑按照身份家世以及年代順序的原則,加上手鑑中有多處重貼的痕跡,而且作為手鑑不但沒有收錄幾乎必備的聖武天皇光明皇后的古筆,飛鳥井家日语飛鳥井家六條藤家日语六条藤家紀貫之小野道風藤原佐理日语藤原佐理藤原行成源順藤原公任藤原定賴源俊賴藤原俊成藤原家隆等人也完全未有收錄,藤原定家僅有《明月記》的古筆,假名切則未有收錄[1]:19

一覽

[编辑]
收錄於《Katabami帖》內的古筆[1]
編號 傳稱筆者 名稱 長度(厘米) 寬度(厘米) 書寫時期 內容
1 白河院 丹波切 30.2 1.8 平安 大乘起信論
2 後白河院 法勝寺切 31.1 5.3 高麗 法華經卷第一方便品第二
3 後鳥羽院 假名文切 26.7 22.8 鎌倉 假名書信
4 後深草院 常磐切 29.4 18 鎌倉中期
5 龜山院 金剛院切 26.3 17.2 鎌倉後期 未詳定數歌日语定数歌[註 2]
6 四半切 24.2 16 鎌倉後期南北朝 古今和歌集卷第六冬歌[註 3]
7 後宇多院 文切 29.6 18.1 鎌倉 假名書信
8 松木切 32.3 4.2 鎌倉後期 伏見院詠草[註 4]
9 伏見院 筑後切 27.7 24.5 後撰和歌集卷第三春下[註 5]
10 堀川切 28.1 8.9 古今和歌集卷第十五戀歌五[註 6]
11 佛書切 15.9 7.9 室町 法華懺法日语続諸宗部 (大正蔵)
12 後伏見院 六半切 16.5 16.9 室町初期 源氏物語夢浮橋日语夢浮橋
13 後二條院 卷物切 27 15.7 鎌倉末期 和漢朗詠集卷下草[註 7]
14 四半切 23 15 鎌倉末期南北朝 新古今和歌集卷第三夏歌[註 8]
15 花園院 卷物切 27 9.6 鎌倉 舍利供養式
16 光嚴院 六條切 22.7 11.2 南北朝 未詳私撰集[註 9]
17 22.8 3.8 未詳私撰集[註 10]
18 卷物切 32 13.3 三體詩日语三体詩[註 11]
19 光明院 經切 27.3 8.5 鎌倉 未詳佛書
20 崇光院 豐後切 24 15.9 南北朝 古今和歌集卷第十二戀歌二[註 12]
21 後光嚴院 貝形小色紙 8.5 10.9 源通親日语源通親的和歌[註 13]
22 六半切 17.3 16.3 鎌倉末期南北朝 未詳物語
23 後圓融院 卷物切 30.5 34.4 南北朝 新撰朗詠集摘錄[註 14]
24 後小松院 30.7 35.8 室町前期 新古今和歌集卷第十一戀歌一[註 15]
25 宗尊親王 28.2 18.6 平安中期 文選卷三十[註 16]
26 邦看親王日语花町宮邦省親王 松梅院切(桂切) 27.3 13.8 鎌倉末期 北野寶前和歌[註 17]
27 尊良親王日语尊良親王 丹後切(土佐切) 31.8 17.2 南北朝 和漢朗詠集卷下山水[註 18]
28 尊雲親王
護良親王
消息切 30.6 16.8 假名書信
29 卷物切 29.9 14 和漢朗詠集卷上秋「露」[註 19]
30 慈道親王 28.3 9 鎌倉 舍利講式五段式第四段
31 尊圓親王 29.5 8.6 南北朝 舍利講式五段式第五段
32 卷物切 32.7 24 往來物日语往来物
33 29.6 14.3 風雅和歌集日语風雅和歌集卷第一春歌上[註 20]
34 尊道親王 28.6 7.4 南北朝室町初期 未詳連歌[註 21]
35 29.5 16.6 南北朝 未詳佛書
36 法守法親王 槙尾切 15.4 13.2 舍利讚嘆
37 覺助親王日语覚助法親王 四半切 22.5 15.2 鎌倉後期 古今和歌集卷第十一戀歌一[註 22]
38 覺譽法親王 24 15.9 南北朝 風雅和歌集卷第十七雜歌下[註 23]
39 慈信 六半切 15.5 10.7 鎌倉 未詳佛書
40 藤原道長 卷物切 30.4 5 真名書信
41 藤原忠通 酸漿切 34 13.6 平安末期 未詳緣起
42 近衛家基日语近衛家基 六半切 15.6 11.4 鎌倉末期 新古今和歌集卷第六冬歌[註 24]
43 近衛道嗣日语近衛道嗣 久我切 22.7 14.4 南北朝 新古今和歌集卷第六冬歌[註 25]
44 九條良經 經切 26.8 6.1 鎌倉 法華經卷第五安樂行品第十四
45 四半切 26.5 11.2 鎌倉中期 假名觀無量壽經
46 九條道家 備中切 24.2 8.8 鎌倉前期 新古今和歌集卷第十四戀歌四[註 26]
47 大覺寺切 30.2 6 鎌倉 法華日语法華講講式日语講式
48 卷物切 27.7 11 鎌倉前期 和漢朗詠集卷上冬「爐火」[註 27]
49 九條教家日语九条教家 四半切 22.2 15.3 鎌倉中期 新古今和歌集卷第六冬歌[註 28]
50 二條良基 畠山切 31.4 10.3 康曆2年(1380年) 大慈八景詩歌
51 一條內經日语一条内経 四半切 24.9 16.3 鎌倉後期 新古今和歌集卷第十六雜歌上[註 29]
52 一條兼良 百法問答切 26.9 7.8 南北朝 百法問答鈔
53 鷹司基忠日语鷹司基忠 小倉切 23.9 15.9 鎌倉後期 古今和歌集卷第五秋歌下[註 30]
54 三條公忠日语三条公忠 四半切 23.8 10.8 玉葉和歌集日语玉葉和歌集卷第六冬歌[註 31]
55 西京切 16.2 14.4 千載和歌集卷第十四戀歌四[註 32]
56 西園寺公經 六半切 17.4 14.2 鎌倉中期 如願法師集日语藤原秀能[註 33]
57 西園寺實兼日语西園寺実兼 卷物切 31.6 10.5 鎌倉後期 實兼集[註 34]
58 清水谷實秋日语清水谷実秋 四半切 24.1 15.5 室町前期 宗良親王千首[註 35]
59 小倉實教日语小倉実教 23.3 14.8 鎌倉後期 古今和歌集卷第十六哀傷歌[註 36]
60 小倉實名 24.1 16 南北朝 玉葉和歌集卷第二春歌下[註 37]
61 三條實任 淡路切 22.5 14.8 鎌倉末期 古今和歌集卷第十八雜歌下[註 38]
62 花山院師賢日语花山院師賢 松尾切 27.3 11.7 南北朝 源氏物語歌集[註 39]
63 甘露寺資經 四半切 23.4 15.4 鎌倉末期 未詳名所歌集[註 40]
64 日野俊光日语日野俊光 六半切 14.4 14.2 古今和歌集卷第十九雜體[註 41]
65 藤原光經 八坂切 23.5 14.4 鎌倉中期 新古今和歌集卷第九離別歌[註 42]
66 萬里小路宣房日语万里小路宣房 笠置切 27 6 正中2年至嘉曆元年(1325年至1326年) 觀普賢經
67 四條隆博 八瀨切 24.3 14.6 鎌倉後期 續古今和歌集日语続古今和歌集卷第七神祇歌[註 43]
68 油小路隆蔭日语油小路隆蔭 四半切 24.2 16 南北朝 新古今和歌集卷第十六雜歌上[註 44]
69 久我通親日语源通親 名義抄切 22 10.3 鎌倉前期 彌陀名義抄
70 久我通雄日语久我通雄 山口切 21.3 14.3 鎌倉後期 和漢朗詠集卷上夏「夏夜」[註 45]
71 久我長通日语久我長通 安藝切 23.9 13 新後撰和歌集日语新後撰和歌集卷第十八雜歌中[註 46]
72 久我通具日语源通具 六半切 17.7 15 鎌倉中期 千載和歌集卷第十一戀歌一[註 47]
73 中院通方日语中院通方 吉田切 15.9 8.1 鎌倉前期 新古今和歌集卷第十八雜歌下[註 48]
74 六條有忠日语六条有忠 愛宕切 29.4 5.9 鎌倉後期 和漢朗詠集卷上春「鶯」[註 49]
75 松殿忠嗣日语松殿忠嗣 四半切 22.9 15.5 千載和歌集卷第十二戀歌二[註 50]
76 世尊寺定實日语藤原定実 粉川切 31 6.3 高野大師行狀圖畫
77 世尊寺伊經日语藤原伊経 卷物切 26.5 4.1 平安末期 未詳歌集[註 51]
78 世尊寺行能日语世尊寺行能 30.2 11.8 鎌倉中期 和漢朗詠集卷下晴[註 52]
79 六半切 15.4 15.4 鎌倉後期 源氏物語「手習日语手習 (源氏物語)
80 世尊寺經朝日语世尊寺経朝 四半切 24.5 15.3 新敕撰和歌集日语新勅撰和歌集卷第十七雜歌二[註 53]
81 世尊寺經尹 那智切 26.3 6.3 鎌倉 因明入正理論疏日语論疏部 (大正蔵)卷下
82 世尊寺定成 卷物切 23.5 15.5 鎌倉後期 和漢朗詠集卷下丞相付執政至將軍[註 54]
83 30 16.3 和漢朗詠集卷下水付漁夫[註 55]
84 世尊寺行尹日语世尊寺行尹 假名法華切 28 9.3 鎌倉末期南北朝 假名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85 四半切 23.4 13.1 鎌倉後期 後拾遺和歌集卷第十二戀二[註 56]
86 世尊寺行忠 卷物切 30.2 11.7 南北朝 未詳佛書
87 世尊寺行俊 四半切 23.3 15 古今和歌集卷第十八雜歌下[註 57]
88 源兼行日语源兼行 卷物切 29.7 13.8 鎌倉 白氏文集卷十二琵琶引[註 58]
89 31.7 7.4 未詳祈禱文
90 衣笠家良日语衣笠家良 31.2 8.2 鎌倉後期 實兼集[註 59]
91 藤原清範 西山切 16.5 15 鎌倉初期 新古今和歌集卷第十六雜歌上[註 60]
92 藤原秀能日语藤原秀能 佐伯切 21.9 14.2 鎌倉中期 古今和歌集卷第十七雜歌上[註 61]
93 鴨長明 六半切 17.6 14.5 未詳歌合日语歌合[註 62]
94 平清盛 經切 25.6 7 鎌倉 法華經卷第四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95 平賴盛 嚴島切 26.6 10 承安2年 無量義經說法品第二
96 平忠度 四半切 19.4 15.1 鎌倉前期 後拾遺和歌集卷第四秋上[註 63]
97 平康賴日语平康頼 卷物切 20.8 6.9 鎌倉 佛說陀羅尼集經卷第五
98 北條時賴 光泉寺切 24.7 5.7 鎌倉前中期 白氏文集卷三新樂府[註 64]
99 源賴政 三井寺切 14.8 12.2 鎌倉初期 賴政集[註 65]
100 六半切 16 15.2 古今和歌集卷第七賀歌[註 66]
101 源賴朝 卷物切 28.8 7.5 宋朝或高麗 法華經卷第八普賢菩薩觀發品第二十八
102 今川了俊 消足切 28.3 12.7 室町初期 假名書信
103 伊予切 25.9 23.7 應永17年(1410年) 源氏物語「夕顏
104 吉備真備 蟲喰切 27.5 6.7 奈良 成唯識寶生論日语瑜伽部 (大正蔵)卷第一
105 菅原道真 式切 20.3 13.3 平安 未詳佛書
106 小野篁 山門切 28.3 10.5 廣弘明集卷第十二因緣無性論
107 最澄 卷物切 24.4 10.1 大般若經卷第四百四十六
108 空海 東寺切 24.7 6.8 未詳佛書
109 經切 27.2 7 天平(729年至749年) 華嚴經八十卷本卷第七世界成就品第四
110 良源 橫川切 26.5 5.3 高麗 華嚴經八十卷本卷第二十八
111 圓珍 卷物切 27.9 9.1 平安 金光明最勝王經疏日语経疏部 (大正蔵)卷第六
112 聖寶日语聖宝 25.7 11.3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日语密教部 (大正蔵)卷第中
113 忍性日语忍性 大隅切 25.3 9.7 鎌倉 大般若經卷第四百五十六第二分無分別品第六十三
114 惠心 卷物切 28.1 1.9 平安 說一切有部俱舍論
115 解脫日语貞慶 四半切 25.8 14.8 鎌倉 釋迦如來五百大願日语五百大願経
116 俊芿日语俊芿 深草切 25.7 7.4 法華經卷第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117 明惠 卷物切 25.9 5.7 華嚴經四十卷本卷第十六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118 30.4 5.4 俱舍論本義抄日语続論疏部 (大正蔵)卷第二十八上
119 30.3 10.7 未詳佛書
120 性空日语性空 淺野切 24.9 11 假名書信
121 文覺 志賀切 27.3 9.5
122 重源日语重源 卷物切 26.7 15.8 首楞嚴經義海卷第三十
123 教辨 慶順切 14 7 弘安9年(1286年) 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本卷第四十八
124 道元 卷物切 28.2 5.7 鎌倉中後期 未詳假名佛書
125 覺明日语覚明 24.6 5.8 鎌倉 大般若經卷第三百八十一
126 俊寬 四半切 24.8 15.3 鎌倉後期 新古今和歌集卷第二春歌下[註 67]
127 法然 粟生野切 29.8 9.1 建久8年(1197年) 往生講私記日语悉曇部 (大正蔵)
128 六半切 15.9 4.9 鎌倉 未詳佛書
129 12.9 13 魚山聲明日语悉曇部 (大正蔵)
130 隆尊日语隆尊 卷物切 24.3 6.9 大般若經卷第九十九
131 向阿日语向阿 15.3 10.4 南北朝 西要抄日语続諸宗部 (大正蔵)
132 石屏 22.6 12 室町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五至一百一十六
133 忠快日语忠快 由良切 26 3.5 鎌倉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卷第一入真言門住心品第一
134 一遍 卷物切 28.5 11.4 南北朝 一遍上人繪詞傳卷第四
135 親鸞 八尾切 17.9 7.7 建長6年(1254年) 未詳佛書
136 蓮如 御文切 25.6 9.7 室町 御文日语御文第三帖第七種
137 叡尊日语叡尊 壺坂切 32.1 6.2 宋朝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七十二
138 日蓮 文切 27.1 6.1 鎌倉 假名書信
139 小卷物切 8.9 0.7 法華經卷第四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140 夢窗疏石 色紙 18.3 10.1 李白菩薩蠻
141 仲方中正 卷物切 28.6 10.3 室町 法華經卷第四法師品第十
142 宗峰妙超日语宗峰妙超 佐保切 27.5 8 鎌倉後期 老子道德經卷第八上善如水日语上善水の如し
143 一休宗純 針切 24.5 14.3 室町 中國禪僧傳
144 玄惠日语玄恵 伯耆抄 27.6 10.3 鎌倉後期 古文尚書抄卷七周書洪範
145 心海 卷物切 28.8 4 鎌倉末期南北朝 未詳佛書
146 慈圓 六半切 15.2 13.8 鎌倉中期 新敕撰和歌集卷第十三戀歌三[註 68]
147 顯昭日语顕昭 建仁寺切 15.5 15.2 源氏釋日语源氏釈橋姬日语橋姫 (源氏物語)
148 慈寬 四半切 23.5 15.1 正和2年(1313年) 玉葉和歌集卷第十八雜歌五[註 69]
149 杲守 21.9 15 南北朝 新後撰和歌集卷第十五戀歌五[註 70]
150 良憲 尾澤切 25.8 6.4 圓覺道場禪觀修證廣文卷第十八
151 頓阿日语頓阿 四半切 22.5 15.6 古今和歌集卷第十七雜歌上[註 71]
152 兼好 22.5 13.1 鎌倉後期 新古今和歌集卷第九離別歌[註 72]
153 越前切 25.2 16 南北朝 伊勢物語第三十四段歌下句至第三十六段
154 淨辨日语浄弁 卷物切 24.7 13.8 臨永和歌集卷第四冬[註 73]
155 慶運日语慶運 雁金切 24.3 14.2 古今和歌集卷第五秋歌下[註 74]
156 卷物切 27.2 9.7 千五百番歌合日语千五百番歌合[註 75]
157 兼空 四半切 23.1 15.8 風雅和歌集卷第十五雜歌上[註 76]
158 寂惠 24.4 15.8 鎌倉後期 後撰和歌集卷第十九羈旅歌[註 77]
159 堯孝日语尭孝 26.7 20.4 室町後期 稱名院追善千句
160 素眼 23.5 16.1 室町前期 菟玖波集日语菟玖波集卷第十三雜連歌二[註 78]
161 卷物切 26.8 13.3 室町中後期 和漢朗詠集卷下山家[註 79]
162 藤原定家 明月記切 28.4 12 嘉祿元年九月十七日(1225年10月20日) 明月記嘉祿元年九月十七日條
163 藤原為家 卷物切 25.1 10.7 鎌倉中期 和漢朗詠集卷下山[註 80]
164 二條為氏 因幡切 23.3 17.6 古今和歌集卷第十七雜歌上[註 81]
165 京極為兼日语京極為兼 長柄切 24.2 15.6 鎌倉後期 玉葉和歌集卷第四秋歌上[註 82]
166 二條為世日语二条為世 四半切 24.3 16 新古今和歌集卷第十一戀歌一[註 83]
167 二條為雄日语二条為雄 佐和山切 23.6 14.8 南北朝 古今和歌集卷第十七雜歌上[註 84]
168 覺源日语覚源 四半切 25.1 16 鎌倉後期 類聚歌苑[註 85]
169 源承 23.5 7.6 撰集佳句部類[註 86]
170 慶融 近江切 22.3 12.5 拾遺和歌集卷第六別[註 87]
171 定為 四半切 24.4 15 鎌倉末期 古今和歌集卷第一春歌上[註 88]
172 覺家 六半切 15.7 15.4 鎌倉末期南北朝 新古今和歌集卷第三夏歌[註 89]
173 冷泉為秀日语冷泉為秀 四半切 24.4 15.5 南北朝 千載和歌集卷第九哀傷歌[註 90]
174 冷泉為邦 入江切 22 14 詞花和歌集卷第九雜上[註 91]
175 津守國助 四半切 22.4 15.2 鎌倉末期南北朝 千載和歌集卷第十四戀歌四[註 92]
176 津守國冬日语津守国冬 22.7 14.7 南北朝 未詳歌集[註 93]
177 六半切 15.3 14.3 鎌倉末期南北朝 連歌式目日语式目
178 津守國夏 伊勢切 24.7 15.5 鎌倉後期 續拾遺和歌集日语続拾遺和歌集卷第十五戀歌五[註 94]
179 壽曉 六半切 16.9 13.6 南北朝 顯注密勘[註 95]
180 中將姬 當麻切 27 9.5 奈良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181 菅原行子日语菅原衍子 經切 26.5 9.5 平安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八
182 紫式部 27.7 6.3 大般若經卷第二百二十三
183 八條院 高倉切 29.7 16.7 鎌倉初期 假名書信
184 北條政子 石野切 18.1 6.9 鎌倉前期
185 坊門局 小松切 21.9 14 拾遺抄卷第三秋[註 96]
186 越部局 六半切 16.6 16 鎌倉中期 狹衣物語日语狭衣物語卷四
187 民部卿局 秋篠切 22.1 14.5 後撰和歌集卷第十二戀四[註 97]
188 阿佛尼 四半切 23.2 15.2 鎌倉後期 古今和歌集卷第十九雜體[註 98]
189 張即之 卷物切 31.1 11.8 元朝或高麗 華嚴經四十卷本卷第十七

註解

[编辑]
  1. ^ 該古筆以酸漿切的名稱見於《新撰古筆名葉集》,然而根據同書記載,該古筆有酢漿草かたばみ)的紋樣,而非酸漿[1]:17
  2. ^ 兩首和歌,分別是[1]:77
    • 恋うかれ身にこそゝはぬ
      たましゐもおもふあたり□
      はなれさるらん
    • こひしさのせめてわひたる
      あらましにおもかけやとす
      袖のうへの月
  3.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327至330,分別是壬生忠岑凡河內躬恒清原深養父的作品[2]
  4. ^ 兩首和歌,分別是[1]:33、77
    • 夜深雨後松堂静
      人はこてふけたる月そまとに入のきはの松に雨をやむのち
    • 暮声乍出斜陽外
      ゆふひうすきかれはのあさらしたすきてそれかとよはきむしの一こゑ
      (收錄於《風雅和歌集》卷第七秋歌下,新編國歌大觀編號是714[2]
  5.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86的作者名稱以及和歌,為詠人不知日语よみ人しらず的作品[2]
  6.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804的作者名稱以及和歌,為紀貫之的作品[2]
  7.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438至441,分別是大江朝綱日语大江朝綱慶滋保胤日语慶滋保胤柿本人麻呂的作品,441根據《和漢朗詠集註》記載是源重之的作品,《古今和歌集》則為詠人不知[3]:234-235
  8.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246的下半句至248的上半句,分別是藤原家隆、藤原定家和源國信的作品[2]
  9. ^ 兩首和歌以及作者名稱,分別是[1]:78
  10. ^ 一首和歌[1]:78
    • いく秋のあふせもたへしあまのかは
      雲ゐにちきるほしあひの空
  11. ^ 李涉的《竹枝詞》中的「客泣向春風憶建溪」[1]:36、78
  12.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556的詞書後半部分至557的作者名稱,分別是安倍清行日语安倍清行小野小町的作品[2]
  13. ^ 此和歌出自於新宮撰歌合(新編國歌大觀編號65)[4]
  14.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244的下半句和735的上半句,735是藤原最貞的作品,244也收錄於《拾遺和歌集》卷第八雜上,據此則為大江為基日语大江為基的作品[2][5]
  15.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027的作者名稱以及和歌,為源有仁日语源有仁的作品[2]
  16. ^ 內容是從阮瑀的「丹梯,並坐侍君子」至平原侯植的「然頗有憂生之嗟」的部分[6][1]:79
  17.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3和4,分別是藤原良尹和岩藏姬宮的作品[7]
  18.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507、506、508至509,分別是橘直幹、大江澄明、大江朝綱和高向草春的作品[3]:269-271
  19.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338至340,分別是白居易源英明日语源英明大伴家持的作品[3]:181-183
  20.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50的作者名稱至51,分別是藤原知家日语藤原知家京極為兼日语京極為兼的作品[2]
  21. ^ 子のかなしみはほとけにもあり
    夜はなく鶴のはやしの枝かれて
    ころものうらは萩のむらさき
    筑紫にもこゝにも跡をしめのゆき
    [1]:80
  22.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519下半句至524的上半句,均為詠人不知的作品[2]
  23.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803的和歌至1807的詞書,分別是道玄近衛基平日语近衛基平一條內經日语一条内経後醍醐院和光嚴院的作品[2]
  24.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597至599的作者名稱,分別是源具親日语源具親、詠人不知和寂蓮的作品[2]
  25.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605的下半句至608的詞書,分別是式子內親王殷富門院大輔藤原清輔藤原俊成女的作品[2]
  26.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248至1249,分別是朱雀院熙子女王的作品[2]
  27.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364至366,分別是菅原文時日语菅原文時菅原輔昭在原業平的作品[3]:194-195
  28.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552的上半句至554的作者名稱,分別是藤原高光、源重之和藤原資宗的作品[2]
  29.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436至1437的上半句,分別是藤原俊成藤原有家日语藤原有家的作品[2]
  30.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259的和歌至261的作者名稱,分別是詠人不知、紀貫之和在原元方的作品[2]
  31.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986的和歌至987,分別是藤原為家和延政門院新大納言的作品[2]
  32.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857至860,分別是藤原俊成、待賢門院安藝和藤原清輔(兩首)[2]
  33.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9至13[8]
  34. ^ 兩首和歌[1]:84
    • 御返し
      あらすなる袖にもつゆはあまる覧
      おき所なき秋のあはれに
    • いかに見るこゝろとかしるなきはなく
      あるはあやなくかはるすかたを
  35.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211至213[7]
  36.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835的作者名稱至837的詞書的一部分,分別是壬生忠岑(兩首)和閑院的作品[2]
  37.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202至204的上半句,分別是飛鳥井雅孝日语飛鳥井雅孝、龜山院和西園寺實兼的作品[2]
  38.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997至998的上半句,分別是文屋有季和大江千里的作品[2]
  39. ^ 見於「朝顏日语朝顔 (源氏物語)」,新編國歌大觀編號是320和321,均為光源氏的作品[4]
  40. ^ 四首和歌[1]:85[2]
    • うつりゆく雲にあらしのこゑすなり
      ちるかまさきのかつらきの山 雅経
      (收錄於《新古今和歌集》卷第六冬歌,新編國歌大觀編號是561,為飛鳥井雅經的作品)
    • はるくれはさくらこきませあをやきの
      かつらきやまそにしきなりける 家隆
      (收錄於《續拾遺和歌集》卷第二春歌下,新編國歌大觀編號是73,為藤原家隆的作品)
    • たかまの山
      かすみゐるたかまのやましら雲は
      はなかあらぬかゝへるたひ人 式子内親王
      (收錄於《新敕撰和歌集》卷第一春歌上,新編國歌大觀編號是63,為式子內親王的作品)
    • あをねかみね
      よしの河みかさはさしもまさらしを
      あをねをこすやはなのしらなみ 顕昭
      (收錄於《千載和歌集》卷第一春歌上,新編國歌大觀編號是65,為顯昭的作品)
  41.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028至1031的詞書,分別是紀全子、小野小町和藤原興風的作品[2]
  42.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873至874的作者名稱,分別是加賀左衛門藤原隆家的作品[2]
  43.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706至707,分別是藤原高遠一條實經的作品[2]
  44.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529至1530,分別是和泉式部源經信的作品[2]
  45.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50至153,150和151均為白居易的作品。152根據傳藤原行成筆御物粘葉本記載雖然是白居易的作品,但是未見於《白氏文集》,尊經閣文庫日语尊経閣文庫藏手抄本和卷子本(嘉禎本)、專修大學圖書館藏手抄本東京大學本《和漢朗詠集私注日语和漢朗詠集私注》和《和漢朗詠集考證》則稱是紀納言日语紀長谷雄靜嘉堂文庫藏手抄本(傳後宇多本)和宮內廳書陵部藏手抄本和卷子本(傳為家本)則記載為「紀」。153根據嘉禎本和日本古典文學會複製卷子本(古典文學會本)記載,分別是山部赤人或柿本人麻呂的作品,然而《赤人集》和《人麿集》均未有收錄,《和漢朗詠集考證》則記載為詠人不知[3]:93
  46.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475的和歌至1477的詞書,分別是藤原基良日语藤原基良女、東行氏禪助的作品[2]
  47.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667的下半句至669,分別是顯昭、詳人不知和賀茂重保的作品[2]
  48.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847,為式子內親王的作品[2]
  49.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71至72,分別是菅原文時和素性的作品。
  50.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751的詞書的後半部分至752,分別是殷富門院尾張和花山院家基的作品[3]:54-55
  51. ^ 一首和歌[1]:88
    • 御津哥日
      みつのはまなみのいろつむそても
  52.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412至415,分別是都良香日语都良香、菅原文時、大江以言日语大江以言和詠人不知的作品[3]:221-222
  53.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201的和歌至1204的詞書,分別是紀貫之、九條良經(兩首)和源實朝的作品[2]
  54.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679的後半部分至682,分別是菅原文時(兩首)、平兼盛和陸翬的作品[5][3]:355-356
  55.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512的一部分,為白居易的作品[3]:272
  56.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680,為赤染衛門的作品[2]
  57.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987的下半句至990的上半句,分別是詠人不知(三首)和伊勢的作品[2]
  58. ^ 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中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悲何必曽相識」的部分[1]:89
  59. ^ 一首和歌[1]:90
    • 三月尽
      春の色のゝこらぬしもそあはれなる
      けふにかきれるやよひとおもへは
  60. ^ ja
  61.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931至932的作品,分別是紀貫之和坂上是則的作品[2]
  62. ^ 四首和歌以及作者名稱[1]:90
    • 梅桜ライミタリテ
      アキノトニムヌクハカセノホモテテ
      サハヌニハノメトトホセケリ
    • 三番
      左 藤原清輔朝臣
      アカ月トヲ〔モ〕ハマホシキ〔ヲ〕トナレヤ
      ハナニクレヌルイリアヒ〔ノ〕カネ

    • イナノワレモムカシ人モハナミケム
      コ、〔ロ〕ノイロハカムカシモニ■ソフ

    • サテタ■■ルテノモソ■ハナサカ
      カセフカムトモチリコソハセヌ

    • 賀茂成保
  63.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314的詞書的一部分至317的詞書,分別是清原元輔白河天皇源道濟和和泉式部的作品[2]
  64. ^ 天宝十載鮮于仲通縁兵六万討雲南…(中略)…誠知由陛下休明」的部分[1]:91
  65.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208和209[1]:55
  66.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357的詞書的一部分至358,分別是紀貫之和凡河內躬恒的作品[1]:91
  67.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30至133的詞書,分別是二條院讚岐崇德院難波賴輔日语難波頼輔和後鳥羽院的作品[2]
  68.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785至786,分別是崇德院和藤原俊成的作品[2]
  69.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2548的下半句至2550,分別是花山院源俊賴藤原惟規日语藤原惟規的作品[2]
  70.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141的下半句至1144的詞書的一部分,分別是京極為兼、賀茂久宗、平親清女日语平親清女・平親清女妹・平親清四女・平親清五女和京極的作品[2]
  71.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902的和歌至904,分別是在原棟梁日语在原棟梁藤原敏行和詠人不知的作品[2]
  72.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894的和歌至895,分別是源行宗日语源行宗藤原顯綱日语藤原顕綱的作品[2]
  73.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291和292的作品,分別是平光平和淨辨的作品[9]
  74.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275和269,分別是紀友則和藤原敏行的作品[2]
  75.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2924和2925,分別是宮內卿日语後鳥羽院宮内卿和寂蓮的作品[4]
  76.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446的詞書的一部分至1449的詞書,分別是詠人不知、平經盛、赤染衛門和源行宗的作品[2]
  77.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362的和歌至1365的詞書的一部分,分別是聖寶、紀貫之、亭子院和詠人不知的作品[2]
  78. ^ 連歌大觀編號2507至2513,分別是源氏賴、救濟日语救済 (連歌師)、良尋和成阿的作品[10]
  79.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560至561的上半句,分別是紀長谷雄和都良香的作品[3]:295-296
  80.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495至496,495是大江以言的作品,496根據嘉禎本記載是「以言」,《拾遺抄》則是詠人不知,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圖書館日语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図書館藏手抄本(貞和本)和《拾遺和歌集》雖然記載是紀貫之的作品,但是《貫之集》則未有收錄[3]:264
  81.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923至926的詞書,分別是在原業平、承均、神退和伊勢的作品[2]
  82.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601的和歌至603的上半句,分別是二條為世、朔平門院日语璹子内親王永福門院的作品[2]
  83.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022的和歌至1026,分別是曾禰好忠、和泉式部、藤原興風、大伴家持和藤原高光的作品[2]
  84.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903的和歌至908的詞書,903是藤原敏行的作品,904至907是詠人不知的作品,908根據詞書稱有人認為是柿本人麻呂的作品[2]
  85. ^ 兩首和歌以及詞書[2][1]:101
    • かさしにまかふ山さくらかな(收錄於《續後拾遺和歌集日语続後拾遺和歌集》卷第二十神祇歌,新編國歌大觀編號是1318,僅有下半句,為藤原隆房日语藤原隆房的作品)
    • 寛治三年四月京極入道前関白後二条関白
      于時内大臣あひくして賀茂社にまうて侍ける時よ
      める 肥後
      もろ葉草ひきつらぬたるけふこそはなかきためしと神もるらめ
      (收錄於《續拾遺和歌集》卷第二十神祇歌,新編國歌大觀編號是1420,為肥後的作品)
    • 中納言に侍ける時賀茂社にまうてゝ
      ついてに哥あるへしとてさかきの枝
      おりて文台こして哥講してのちほと
      へて賀茂重保もとにつかはしける
    (收錄於《續拾遺和歌集》卷第二十神祇歌,新編國歌大觀編號是1422,僅有詞書,為土御門定通日语土御門定通的作品)
  86. ^ 兩首和歌[2][1]:101
    • 第四句
      あらたまのとしのはしめにふりしけは 顕季
      はつゆきとこそいふへかりけれ
      (收錄於《金葉和歌集》卷第一春部,新編國歌大觀編號是7,為藤原顯季日语藤原顕季的作品)
    • わかやとのむめにならひてみよしのゝ 読人不知
      山のゆきをもはなとこそみれ
      (收錄於《拾遺和歌集》卷第一春,新編國歌大觀編號是9,為詠人不知的作品)
  87.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324的和歌至327,分別是詠人不知(兩首)、三條太皇太后宮和紀貫之的作品[2]
  88.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30的詞書的一部分至37的作者名稱,分別是凡河內躬恒、伊勢、詠人不知(四首)、源常日语源常和素性的作品[2]
  89.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240的下半句244,分別是式子內親王、粟田口忠良日语粟田口忠良、慈圓和詠人不知(兩首)的作品[2]
  90.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599的和歌至600,分別是藤原親盛日语藤原親盛 (左衛門尉)和覺蓮的作品[2]
  91.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340的和歌至342的作者名稱,分別是高內侍源師賴日语源師頼大江匡房的作品[2]
  92.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849至851的詞書,分別是源雅光藤原成通日语藤原成通伊予三位日语藤原兼子 (伊予三位)的作品[2]
  93. ^ 三首和歌[1]:103

    • 冬くれはまつかえにすむ雪を見て
      ともをえたりとつるや思はん

    • たまさかになひくけしきを見つるより
      うれしきにさへぬるゝ袖かな
    • 夕見残菊
      むらさきのいろなつかしきゝくみれは
      くるゝ日さへにおしまるゝかな
  94.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076至1078的作者名稱,分別是鷹司院按察日语鷹司院按察、一條實經和津守國基日语津守国基的作品[2]
  95. ^ 《古今和歌集》卷第五秋歌下,新編國歌大觀編號282的註解,和歌部分僅有下半句,為藤原關雄日语藤原関雄的作品[2]
  96.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91至93,分別是紀貫之、湯原王和柿本人麻呂的作品[2]
  97.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813的和歌至815的下半句的一部分,均為詠人不知的作品[2]
  98. ^ 新編國歌大觀編號1017的下半句至1020,分別是詠人不知(三首)和在原棟梁的作品[2]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石澤一志、久保木秀夫日语久保木秀夫、佐佐木孝浩、中村健太郎 (编). 日本の書と紙 古筆手鑑『かたばみ帖』の世界. 三彌井書店. 2012-06-15. ISBN 978-4-838-23226-0 (日语).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谷山茂日语谷山茂田中裕日语田中裕後藤重郎日语後藤重郎樋口芳麻呂日语樋口芳麻呂橋本不美男日语橋本不美男藤平春男日语藤平春男島津忠夫日语島津忠夫井上宗雄日语井上宗雄有吉保日语有吉保片桐洋一日语片桐洋一福田秀一日语福田秀一久保田淳日语久保田淳 (编). 新編国歌大観 勅撰集編. 新編國歌大觀 1 日本文学Web図書館. 角川書店. 1983-02-08. ISBN 4-040-20112-4 (日语). 
    1. 藤平春男. 古今和歌集〔1古今〕. 
    2. 杉谷壽郎. 後撰和歌集〔2後撰〕. 
    3. 片桐洋一. 拾遺和歌集〔3拾遺集〕・拾遺抄〔3´拾遺抄〕. 
    4. 後藤祥子日语後藤祥子. 後拾遺和歌集〔4後拾遺〕. 
    5. 橋本不美男、平澤五郎、赤羽淑日语赤羽淑. 金葉和歌集二度本〔5金葉二〕. 
    6. 井上宗雄. 詞花和歌集〔6詞花〕. 
    7. 松野陽一日语松野陽一. 千載和歌集〔7千載〕. 
    8. 後藤重郎、杉戶千洋. 新古今和歌集〔8新古今〕. 
    9. 田中裕日语田中裕、長谷完治. 新勅撰和歌集〔9新勅撰〕. 
    10. 久保田淳. 続古今和歌集〔11続古今〕. 
    11. 佐藤恒雄日语佐藤恒雄. 続拾遺和歌集〔12続拾遺〕. 
    12. 橋本不美男. 新後撰和歌集〔13新後撰〕. 
    13. 福田秀一、岩松研吉郎日语岩松研吉郎. 玉葉和歌集〔14玉葉〕. 
    14. 岩佐美代子. 続後拾遺和歌集〔16続後拾〕. 
    15. 荒木尚日语荒木尚. 風雅和歌集〔17風雅〕.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菅野禮行日语菅野禮行 (编). 和漢朗詠集.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日语日本古典文学全集 19 JapanKnowledge. 小學館. 2008-12-24 [1999-10-20]. ISBN 4-096-58019-8 (日语). 
  4. ^ 4.0 4.1 4.2 谷山茂、田中裕、後藤重郎、樋口芳麻呂、橋本不美男、藤平春男、島津忠夫、井上宗雄、有吉保、片桐洋一、福田秀一、久保田淳 (编). 新編国歌大観 歌合編 歌学書・物語・日記等収録歌. 新編國歌大觀 5 日本文学Web図書館. 角川書店. 1987-04-10. ISBN 4-040-20152-3 (日语). 
    1. 上條彰次. 新宮撰歌合建仁元年三月〔186新宮合〕. 
    2. 有吉保、青木賢豪、辻勝美. 千五百番歌合〔197千五百〕. 
    3. 今井源衛日语今井源衛. 源氏物語〔421源氏〕. 
  5. ^ 5.0 5.1 谷山茂、田中裕、後藤重郎、樋口芳麻呂、橋本不美男、藤平春男、島津忠夫、井上宗雄、有吉保、片桐洋一、福田秀一、久保田淳 (编). 新編国歌大観 私撰集編. 新編國歌大觀 2 日本文学Web図書館. 角川書店. 1984-03-15. ISBN 4-040-20122-1 (日语). 
    1. 大曾根章介日语大曽根章介. 和漢朗詠集〔6和漢朗〕. 
    2. 堀内秀晃. 新撰朗詠集〔8新撰朗〕. 
  6. ^ 链接至维基文库 昭明文選/卷30. 维基文库 (中文). 
  7. ^ 7.0 7.1 谷山茂、田中裕、後藤重郎、樋口芳麻呂、橋本不美男、藤平春男、島津忠夫、井上宗雄、有吉保、片桐洋一、福田秀一、久保田淳 (编). 新編国歌大観 定数歌編Ⅱ 歌合編Ⅱ 補遺編. 新編國歌大觀 10 日本文学Web図書館. 角川書店. 1992-04-10. ISBN 4-046-22579-3 (日语). 
    1. 小池一行、相馬萬里子、八嶌正治. 宗良親王千首〔3宗良千〕. 
    2. 田中登. 北野宝前和歌(元徳二年)〔156北野宝〕. 
  8. ^ 有吉保、藤平泉. 如願法師集〔81如願〕. 谷山茂、田中裕、後藤重郎、樋口芳麻呂、橋本不美男、藤平春男、島津忠夫、井上宗雄、有吉保、片桐洋一、福田秀一、久保田淳 (编). 新編国歌大観 私家集編Ⅲ. 新編國歌大觀 7 日本文学Web図書館. 角川書店. 1989-04-10. ISBN 4-040-20172-8 (日语). 
  9. ^ 福田秀一、湯淺忠夫. 臨永和歌集〔24臨永集〕. 谷山茂、田中裕、後藤重郎、樋口芳麻呂、橋本不美男、藤平春男、島津忠夫、井上宗雄、有吉保、片桐洋一、福田秀一、久保田淳 (编). 新編国歌大観 私撰集編Ⅱ. 新編國歌大觀 6 日本文学Web図書館. 角川書店. 1988-04-20. ISBN 4-040-20152-3 (日语). 
  10. ^ 石川一. 菟玖波集〔1菟玖波〕. 廣木一人日语廣木一人松本麻子日语松本麻子 (编). 連歌大観 1 日本文学Web図書館. 古典圖書館. 2016-07-20. ISBN 978-4-904-47002-2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