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復古書院
外观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5年5月1日由Mirfaek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 |
王守仁門人鄒守益倡導,安福知縣程文德的主持之下,興建了復古書院。鄒守益曾記載了所以倡建書院的原因:
一是因為縣儒學狹窄,無法容納來學諸生。二是惜陰會一直無固定會所,恐一曝十寒,所以建書院,並買田資會費,以為長久之計,書院並設有堂,額其門為「惜陰」。[1]
歷史
[编辑]復古書院大事記 | |
---|---|
時間 | 事件 |
嘉靖十三年(1534) | 王守仁門人鄒守益以國子祭酒致政歸里後倡導建書院。 |
嘉靖十五年(1536) | 安福知縣程文德的主持之下,復古書院建成。 |
隆慶六年(1572) | 知縣李忱建尊經閣,並祀王守仁、程文德、鄒守益三先生。 |
萬曆七年(1579) | 張居正廢書院,改為三賢祠。旋復。增田,增建二賢祠,祀劉文敏、劉肇袞。 |
萬曆三十一年(1603) | 知縣潘濬重修,增置田畝。 |
萬曆三十三年(1605) | 重修書院志。 |
天啓五年(1625) | 魏忠賢毀天下書院,改為勳賢祠。 |
明末 | 毀於兵燹[2]。 |
清代 | 屢有興修,授徒不輟。 |
活動內容
[编辑]除了大力講學之外也進行祭祀,祀王守仁、程文德、鄒守益三先生以及劉文敏、劉肇袞(姚江學派中心人物)。
參考資料
[编辑]顧明遠著,《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王崇峻著,〈明代中晚期江右王門學者的鄉村運動 ——以江西吉安府為中心〉,《國立編譯館館刊》,卷28,第一期,頁1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