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廣州反日抵制運動
1908年廣州反日抵制運動是一場於1908年3月19日至1909年1月在廣東及香港地區發起的抵制日本貨物的行動,由廣州自治會發起,起因於清政府在「二辰丸事件」後向日本賠禮道歉,引發民眾不滿。該運動在香港的規模尤為顯著[1]。
反日抵制運動 | |
---|---|
日期 | 1908年3月19日—1909年1月1日 |
地點 | 廣東,香港 |
起因 | 二辰丸事件 |
方法 | 抵制日貨 |
背景
[编辑]二辰丸案
[编辑]1908年,日本商船「二辰丸」在中國東南沿海被扣留,引發中日外交爭端。日本外務省要求中國外務部歸還船隻、賠償損失並懲處相關人員。中方試圖通過地方協商解決,但遭日本拒絕。最終中國外務部將「二辰丸」歸還日本,並就移除日本旗幟一事致歉[2] [3]。
發起經過
[编辑]廣州民眾因不滿中國政府處理「二辰丸」事件的方式,激起強烈反日情緒。1908年3月19日,廣州自治會發起集會,會議決定向全國及海外華人發電報,呼籲加入反日行動,並抵制日貨[4] [3]。
反應
[编辑]中國
[编辑]清政府
[编辑]1908年4月21日,總督發布公告,禁止民眾參與抵制,並指令廣州及南海、番禺地方官員警告商界領袖,制止相關行動,違者將被逮捕及懲處[5]。
中國商人
[编辑]在日華商因抵制行動無法將日貨轉運至香港或新加坡。橫濱華商公會會長公開反對抵制。商會並向廣東發出通告,要求當地華商停止抵制行動,並指此舉有損中日雙方之商業利益[5]。而廣州亦有部分商人趁日本商品價格低廉而大手入貨以牟利[5]。
香港
[编辑]香港的抵制日貨運動主要由本地商人發起,他們和應自治會的行動,聲勢比廣州更為浩大。民眾曾經在公眾地方張貼抵制日貨的海報[3],但很快便被殖民政府人員撕走[6]。
由於政府禁止明言抵制日貨,商人改用其他抵制手法,不少華人商店,包括先施、永安等出售外國貨的大公司,都在門外大字標明「本店不賣日本貨」[7]。永樂街海味店因貨源多來自日本,為避免損失,減價促銷日本貨,並承諾日後改從英國及德國進貨[8],永安街布疋商販更聲稱若然有人能在他們的店裡找到日本貨,願意給他五十元[9]。而某些不參與抵制的南北行商店,則被人以大字報針對[10]。
更有部分激進者成立「敢死會」,揚言違反抵制令的商人會被罰款,甚至被殺死和割掉耳朵[1][3]
海產商人
[编辑]香港及廣州商人因進口日本貨物(如海產及人參)面臨制裁,導致貿易活動受阻。受影響的日本海產商人在香港訂單銳減,部分瀕臨破產。為應對抵制,日本橫濱、神戶及長崎的商人與香港華人經銷商合作,於1908年10月27日通過「熊野丸」號運送200噸乾海產品至香港,希望以此打破抵制[3]。
同時香港的七家主要日本貨物進口商公開銷售商品,並拒絕支付抵制組織罰款,他們計劃向當地商人提供經濟利益,賄賂,以及在報紙宣傳抵制已經結束,來吸引當地商人繼續交易[3]。
然而,這些措施未能成效,抵制組織(如廣州七十二商會)通過報紙宣傳、恐嚇及暴力行動(如毆打及割耳事件),有效壓制了部分華人經銷商的交易意願。1908年10月29日,受暴力威脅影響,香港的華人日本貨物經銷商完全停止交易,日本海產品進口計劃最終受挫[3]。
11月1日香港反日騷亂
[编辑]受到數千包日本貨物抵達西角的消息影響,1908年11月1日,香港爆發針對售賣日本貨商店的騷亂[3]。首日,暴徒於西區及中區攻擊多間商店,包括高陞街、貴華里及打波館,搶掠及破壞日本海產等貨物[3]。警方出動,拘捕數十人,惟當晚騷亂持續,擺花街及德輔道等地亦受波及。次日,騷亂於中區再起,暴徒攻擊皇后大道及永吉街商店,警方以武力驅散人群,期間一名苦力被槍傷致死,另有多人受傷[3]。蘇杭街一間無日本貨的商店亦遭誤襲,警方報告指騷亂由廣州國恥會策劃,共拘捕119人[11]。
抵制運動結束
[编辑]1908年反日抵制運動自3月至12月,持續約九個月,至1909年1月結束,香港及廣州與日本的貿易恢復。殖民政府對重要商人及抵制運動領袖發出驅逐令,雖後期執法放寬,但初期遏制了運動發展。而1908年11月的騷亂令部分商人及店主對抵制運動產生反感。日本副領事船津舉辦中日商人「懇談會」,促進雙方交流。1908年12月27日,船津邀請約二十名中日商人共進晚宴。1909年1月2日,中國商人回請日本商人於香港一商會舉行活動。1909年初,反日抵制運動平息。[3]
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Carroll, John M. 香港簡史—從殖民地至特別行政區. 中華書局. : 94-95. ISBN 978-988-8263-20-2.
- ^ 許峰源. 1908年中日二辰丸案交涉始末 (PDF). 東吳歷史學報. 民國九十八年十二月, (22).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Jung-Fang Tsai. Hong Kong in Chinese History: Community and Social Unrest in the British Colony, 1842-1913. Columbia Univ Pr. 1993-01: 207–237. ISBN 978-0231079327.
- ^ The Tatsu Maru Case. The China Mail. 1908-03-20: 5.
- ^ 5.0 5.1 5.2 The Japanese Boycott. The Hong Kong Telegraph. 1908-04-21.
- ^ The boycott. The China Mail. 1908-03-23.
- ^ The boycott. The China Mail. 1908-03-30.
- ^ The boycott. The China Mail. 1908-03-31.
- ^ The boycott. The China Mail. 1908-04-02.
- ^ The boycott. The China Mail. 1908-04-15.
- ^ CHAN HOK YIN 陳學然. REVISITING THE DISCOURSE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 HONG KONG. Oriens Extremus. 2015,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