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圓新台幣硬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壹圓硬幣
国家/地区 中華民國
價值1
直徑20毫米(0.79英寸)
重量3.8克(0.12金衡制盎司)
邊緣全絲邊
成分銅幣,含6%及2%
鑄造年份1981年至今
正面
圖案蔣中正側身像,及民國年
背面
圖案壹圓字樣,及阿拉伯數字1,周圍有裝飾圖騰。

1圓新台幣硬幣,最早發行於民國50年(1961年)9月15日,當時為第一套橫式新臺幣所發行的硬幣,之後第三套橫式新臺幣於民國70年(1981年)12月8日發行新版的1圓硬幣,並延續至今,總計兩種版型。

歷史[编辑]

在新台幣發行的早期歷史中,一圓幣值一直都是以鈔票方式存在,直到後來發行第一套橫式新臺幣時,因應國家的整體經濟交易量加大,開始將壹圓改成硬幣的形式製造,並一直使用到1981年的第三套橫式新臺幣改版後改成現今模樣。

第一版壹元新台幣刻有「臺灣銀行」字樣,是因為當時新臺幣是由中央銀行委託臺灣銀行製造並發行的,這情況一直到2000年中央銀行訂定的《中央銀行發行新臺幣辦法》開始執行後,中央銀行才收回臺灣銀行的發行權,並將原先的發行機構字樣改印為中央銀行,也由此代表新台幣已由原先的準國幣地位正式轉換成了國幣

歷史版型[编辑]

第一版,來自第一套橫式新臺幣所發行的硬幣。

圖案 說明

新臺幣壹圓(民國49年版)

  • 舊版壹圓:參見「第一套橫式新臺幣/硬幣」。
  • 材質:銅幣(含鋅27%、鎳18%)。
  • 正面圖案:梅花圖像(中)、發行年份(置中上、排列右至左)、「臺灣銀行」(置中下、排列右至左)字樣、點狀幾何圖形1圈。
  • 背面圖案:蝴蝶蘭圖像(左、右)、「壹圓」字樣(上至下)、點狀幾何圖形1圈。
  • 發行日期:民國50年(1961年)9月15日。民國68年(1979年)以前發行之壹圓硬幣,民國71年(1982年)12月8日起停止流通。
年版(首發):民國49年,年版鑄造只有49年、59年至68年[1](左列圖片年版範例:民國四十九年)。民國71年(1982年)12月8日起停止流通。
發行地區:臺灣
直徑:25毫米。
重量:6.0公克。
幣邊:全絲邊。

外部連接[编辑]

  1. ^ 壹圓/新臺幣硬幣民國50年9月15日(圖範例為49年) 券幣博物館/中央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