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颱風愛茜 (1975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颱風愛茜
Typhoon Elsie英語
10月13日正在接近香港的颱風愛茜
10月13日正在接近香港的颱風愛茜
路徑圖
颱風愛茜的路徑圖
颱風愛茜的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每小時62公里或以下)
  熱帶風暴(每小時63至118公里)
  一級(每小時119至153公里)
  二級(每小時154至177公里)
  三級(每小時178至208公里)
  四級(每小時209至251公里)
  五級(每小時252公里或以上)
  不明

概況
形成日期1975年10月8日
消散日期1975年10月15日
最低氣壓900 hPa
影響
死傷人數46傷
影響地區菲律賓台灣英屬香港葡屬澳門中國大陸(華南)
1975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颱風愛茜[1](英語:Typhoon Elsie,國際編號:7515,中國大陸編號:75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7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Mameng)為197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5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亦是少數在10月正面吹襲香港的颱風。

發展過程

[编辑]

1975年10月9日,一熱帶低氣壓關島西南偏西約740公里處形成,向西北偏西移動,並在10月10日加強為一強烈熱帶風暴,命名為愛茜。10月11日,愛茜加強成一颱風,並在之後一天內爆發性加強,其中心風速氣壓在24小時內下降69百帕斯卡至898百帕斯卡;中心風速則增加至每小時約240公里。隨後愛茜橫過巴斯海峽進入南中國海。其強度有所減弱,最高風速約為每小時205公里,環流直為555公里。進入南中國海以後,愛茜受向西伸展之熱帶副高引導,轉向較偏西方向移動,橫過南中國海北部。

影響

[编辑]

臺灣

[编辑]
當地發佈之颱風警報: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英屬香港[2]

[编辑]
颱風愛茜 (1975年)在香港的位置
大老山 130km/h
大老山
130km/h
赤柱 141km/h
赤柱
141km/h
橫瀾島 117km/h
橫瀾島
117km/h
天文台 92km/h
天文台
92km/h
青山 63km/h
青山
63km/h
長洲 96km/h
長洲
96km/h
青洲 119km/h
青洲
119km/h
香港天文台於部分地區錄得之最高每小時平均風速。圖例:
代表錄得強風
代表錄得烈風
代表錄得暴風
代表錄得颶風
颱風愛茜 (1975年)在香港的位置
大老山 180km/h
大老山
180km/h
赤柱 219km/h
赤柱
219km/h
橫瀾島 174km/h
橫瀾島
174km/h
天文台 141km/h
天文台
141km/h
青山 120km/h
青山
120km/h
長洲 159km/h
長洲
159km/h
青洲 156km/h
青洲
156km/h
香港天文台於於香港部份地區錄得之最高陣風風速。圖內所有地區風速皆達到颶風程度
  • 當地懸掛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十號颶風信號
  • 最接近當地位置:皇家香港天文台總部以南50公里

皇家香港天文台在10月12日晚上10時45分懸掛一號戒備信號,當時颱風愛茜集結於香港之東南偏東約740公里,以時速約14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動,趨向南海東北部。橫過巴斯海峽後,愛茜採取一個較為偏西的路徑。天文台在10月13日晚上8時正改掛三號強風信號取代戒備信號,當時愛茜集結於香港之東南偏東約350公里。雖然當時香港只普遍吹輕微至和緩偏西風,但預料愛茜仍然猛烈及可能在香港近距離掠過,天文台警告市民要完成防風措施。天文台在10月14日清晨4時30分改掛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當時愛茜集結於香港之東南偏東約190公里。香港當時只吹和緩至清勁西北風。隨着愛茜日間移近,香港風力迅速增強,早上9時開始錄得烈風,當愛茜集結於香港之東南偏東約130公里。愛茜仍然非常有組織,繼續向西移動。天文台在早上11時正改掛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表示香港風力將顯著增強,當時愛茜集結於香港之東南約70公里。隨着當日下午初期有明顯跡象風眼將掠過港島南部及香港水域,天文台在下午2時15分改掛十號颶風信號,當時離岸海域及高地吹颶風。愛茜於下午2時30分最接近香港,當時集結在天文台以南約50公里,以時速20公里向西移動。下午時份大老山錄得每小時130公里的風力,最高陣風為每小時180公里;赤柱則錄得每小時141公里的風力,最高陣風為每小時219公里。天文台總部的瞬時海平面氣壓在下午3時後下降至最低996.2百帕斯卡,在颱風過後迅速回升。

愛茜掠過香港以南後開始減弱。隨着愛茜開始移離,香港在下午後期轉吹偏東風,風勢開始緩和。天文台在下午5時05分改掛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取代十號颶風信號,當時愛茜集結於香港之西南偏南約50公里。隨後在晚上8時10分再改掛三號強風信號,當時愛茜集結於香港之西南約70公里。10月14日晚間,愛茜回復一個西北偏西的路徑,並進一步減弱成一熱帶風暴。當晚10時過後,它橫過香港之西南偏西約110公里的華南沿岸。香港風力繼續減弱,所有信號在10月15日凌晨2時正除下,當時風暴集結在香港以西約150公里。隨着一股清涼的東北季候風開始影響華南沿岸,愛茜於隨後一小時減弱成一熱帶低氣壓,最後於清晨在香港以西約190公里的內陸消散。

愛茜吹襲前,10月12至13日香港天晴炎熱。10月14日早上轉為多雲,有零散驟雨,日間雨勢變得較為頻密及有狂風。隨着愛茜更接近香港,下午初期開始有大雨。當愛茜掠過香港以南時,雨勢在中午至下午2時之間最大。隨着愛茜移離香港,下午稍後雨勢稍為減弱。10月15日仍然密雲,有微雨,間中有狂風驟雨。因開始受東風潮影響,翌日天氣未有大幅轉好。

受愛茜影響,香港有5艘遠洋船隻拖錨,陸上有46人為雜物及倒塌棚架所傷,但無人死亡,超過1000人進入避風中心。

葡屬澳門

[编辑]
  • 當地懸掛之最高熱帶氣旋信號: 九號風球
  • 最接近當地位置:澳門以南28公里

愛茜掠過香港以南後,以近乎正西繼續移動,並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10月14日晚最接近澳門時,距離氣象台總部南面只有28公里,氣象台連續第三年懸掛九號風球,當日澳門錄得雨量為91.8毫米,襲澳期間引致輕微財物損毀,但無傷亡。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编辑]

英屬香港

[编辑]
皇家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上一熱帶氣旋 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1975-10-14 04:30-11:00
下一熱帶氣旋
颱風黛蒂 強烈熱帶風暴愛娜斯
颱風嘉曼 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
    1975-10-14 11:00-14:15
颱風荷貝
颱風露絲 十號颶風信號
    1975-10-14 14:15-17:05
颱風荷貝
颱風嘉曼 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
    1975-10-14 17:05-20:10
強烈熱帶風暴嘉麗
颱風伊蘭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強烈熱帶風暴嘉麗

葡屬澳門

[编辑]
澳門氣象台 熱帶氣旋信號
上一熱帶氣旋 九號風球 下一熱帶氣旋
颱風嘉曼 颱風荷貝

註解

[编辑]
  1. ^ 西北太平洋上曾有多個熱帶氣旋以愛茜(Elsie)命名,以下指1975年出現的颱風愛茜。
  2. ^ 香港天文台:熱帶氣旋年刊1975 (PDF). [2015-08-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0-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