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時春
外观
(重定向自赵时春)
趙時春 | |
---|---|
大明巡抚山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 |
籍貫 | 陕西平凉府平凉縣匠籍 |
出生 | 正德四年己巳 |
逝世 | 隆庆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
配偶 | 娶劉氏,封孺人 |
親屬 | (子)守巖、守愚、(女婿)周鑑 |
出身 | |
|
趙時春(1509年—1567年),字景仁,號浚谷,陕西平凉府平凉县人。明朝官員、文學家,“嘉靖八才子”之一。
生平
[编辑]其父曾对亲友说:“此儿有异”。十四歲中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科陝西鄉試第三名举人[1],十八歲中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進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六年十一月授刑部河南司主事,调兵部武库司主事。寫《上崇治本疏》以進,被罷黜为民。三十歲時再起用為翰林院编修,歷官司經局校書,嘉靖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同罗洪先、唐顺之联名上疏,请太子于翌年正旦临文华殿受群臣朝贺,被嘉靖帝黜为庶民。後鞑靼犯京师,再次起用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三十年正月升山東按察使司佥事[2],歷山东按察司副使,三十一年十二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撫山西。鞑靼进犯神池(今山西省西北部),明军在大虫岭中伏,总兵李涞战死,全军覆没,时春仅以身免。三十二年十一月被革职閑住[3]。晚年编纂《平凉府志》13卷[4]。
隆庆元年十二月卒,年五十九。
文學
[编辑]與明朝前七子或後七子的文學思維不盡相同,除了重視文學理論外,也強調詩歌的本質與特色,另外更是否定詩文必須絕對復古的為文風氣。是為嘉靖八才子之一。
家族
[编辑]祖父趙福,以國子生出任平谷县丞。父趙玉,霑化縣教谕,贈编修。母許氏,封太孺人。
作品
[编辑]- 《浚谷先生集》十七卷
- 《洗心亭詩餘》一卷
- 《趙浚谷先生文集》十卷
注釋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 徐階《明故巡抚山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浚谷趙公墓志铭》
[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