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視位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視位置是觀察者在空間中所看到的位置。由於物理和幾何效果,它可能與「真實」或「幾何」位置不同。

天文學

[编辑]

天文學 中,對物體的「平均位置」、「視位置」 和「站心位置」進行了區分。

恆星的位置

[编辑]

恆星的平均位置(相對於觀察者採用的坐標系)可以根據它在任意曆元的值以及它隨時間的實際運動(稱為自行)來計算。「視位置」是理論觀察者在移動的地球中心看到的位置。多種效應會導致視位置與平均位置不同[1]

  • 周年光行差:由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速度相對於慣性參考系引起的偏轉。這與恆星與地球的距離無關。
  • 周年視差:在的過程中,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由於從不同地方觀察恆星而導致的位置明顯變化。與光行差不同,這種效應取決於恆星的距離,越近的恆星數值越大。
  • 歲差(軸向進動):地球自轉軸方向的長期(約26,000年)變化。
  • 章動:地球自轉軸方向的短期變化。

《基本恆星的視位置》是一本天文年刊,由德國海德堡的海德堡大學天文學計算研究所提前一年出版。它列出了大約1000顆基星每隔10天的視位置,除了以書本的形式出版,也在互聯網上以更廣泛的版本出版。

太陽系天體

[编辑]

行星或其它天體在太陽系中的視位置也受到光時校正英语Light-time correction的影響,這是由來自運動物體的光到達觀察者需要花費有限的時間引起的。簡單地說,觀察者看到的物體位置是在光線離開它時的位置。

理論上,也可以為更遠的天體(例如恆星)計算光時校正,但在實踐中它被忽略了。物體自光線離開后的運動是不需考量的,因為平均位置是它看起來所在位置的平均位置,而不是它曾經所在位置的平均位置。與行星不同,這些物體基本上似乎是沿直線移動的,因此對於正常使用,不需要複雜的計算來找到它們的平均位置。

站心位置

[编辑]

物體的「站心位置」是地球上實際觀察者所看到的位置,由於以下影響,它與視位置不同:

  • 週日光行差:由於地球自轉,觀察者圍繞地球中心運動的速度引起的偏轉。
  • 周日視差:當觀察者的位置圍繞地軸旋轉時,由於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而導致的視位置變化。
  • 極移:地球旋轉軸相對於其表面的位置的微小變化。
  • 大氣折射:來自物體的光穿過地球的大氣層引起的光偏轉。

相關條目

[编辑]

References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