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腹絞痛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腹絞痛
CT血管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普外科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腹绞痛(英語:abdominal angina)是指因流向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或周围器官的血流减少导致的进食后腹痛[1]。症状包括腹痛、体重减轻腹泻恶心呕吐,以及因进食引发疼痛而产生的厌食。

消化道依赖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供血,当这些动脉阻塞或狭窄,无法提供充足血流时就会引发腹绞痛。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其风险因素。

肠绞痛的诊断须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管狭窄性病变。鉴别诊断需涵盖胃食管反流病食物不耐症便秘胰腺炎、腹腔脓肿、阑尾炎肠易激综合征胃肠炎肝炎与胃肠道炎症等疾病。慢性肠系膜缺血需通过手术重建血运英语Revascularization和治疗,具体治疗手段包括血管支架置入、主动脉动脉内膜切除英语Endarterectomy和动脉搭桥。

腹绞痛从症状出现到接受治疗通常存在约一年的延迟,常引发营养不良或肠梗死等并发症。该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男女患病比例为3:1,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1918年,Baccelli医生首次将腹绞痛描述为进食后出现的下腹部疼痛。

  1. ^ Cademartiri et al. 2004,第9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