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腸

臘腸是一種臘味食品,是中國江浙、四川及广东等南方地區常見的食物。[1]傳統的臘腸是以豬肉注入利用動物腸臟製作的腸衣,再天然風乾製成,但現在工廠生產的臘腸,腸衣多以人工方法製造,並以熱風乾燥來提高生產效率。[2]臘腸不但可單獨食用,也是製作多種粵式食品的食材。[3]
製作
[编辑]臘腸始創於魏晉南北朝或以前,其製作方法最早記載於北魏《齊民要術》一書中。
臘腸的材料包括豬肉和腸衣[4]。先將豬肉剁碎,再按照所需的肥瘦肉比例加以混和,並加入鹽、糖、白酒和醬油等調味料,然後把肉泥灌入腸衣內,再經過壓縮,並把肉腸用绳子分截成所需長度后截断,於其中一端打結,另一端加上吊掛用的繩子,再採取天然風乾或熱風乾燥的方法,使臘腸脫水以便保存。
用途
[编辑]臘腸與其他臘味相比,因為臘腸的豬肉餡料有腸衣包覆,豬肉的油脂不易流出。在廣東和香港,臘腸是製作臘味飯的重要材料,原條臘腸被放在米飯上煮熟。煮熟後的臘腸油份飽滿,當切開或咬開後,充滿臘味氣味的油脂便流出來,使米飯都帶有臘味的味道。[5]臘腸卷是以完條臘腸製作的包子。[6]臘腸可切片與其他食材一起作為菜餚,臘腸也是製作多種粵式食品的材料,包括生炒糯米飯、糯米雞和蘿蔔糕等。[7]
在其他國家
[编辑]越南
[编辑]在越南,臘腸被稱為lạp xưởng或 lạp xường,並可由豬肉或雞肉製成,後者一般較瘦。越南臘腸以朔莊省產量最多,其他產地包括該禮縣。臘腸在當地會被用作餃子、枕頭餅(Bánh gối)、餛飩、潤餅、月餅和粽子等的餡料。
泰國
[编辑]在泰語中,臘腸稱為「灌腸」(泰語:กุนเชียง ,源自於臘腸於潮州話的名稱),潮州話是泰國華人社區的主要漢語。泰國華人社區常將它用於多種中國菜中,一些泰國菜中也使用它,例如yam kun chiang(用臘腸製作的泰式沙拉) 。
健康問題
[编辑]因為臘腸是利用豬肉製成的加工食品,一般消費者難以得知其原料來源和製作方法是否符合衛生要求。過去便有商家被揭發使用死因不明的豬隻作為材料,又有商家為了使臘腸變得美觀吸引買家,而加入不可食用的染料或大量防腐劑。
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於2006年9月14日公布抽取作化學及微生物化驗測試的賀年食品結果,發現一款澳門製「鳳城切肉腸」的樣本,含有不准使用的染色料若丹明B,俗稱「花紅粉」[8]。能令胸口作悶、嘔吐及影響中樞神經。
2013年1月,浙江省有商家被揭發使用死因不明的豬隻製造臘腸,所製成的「毒臘腸」多達7500公斤,並銷往多個鄰近省市。該商家於8月23日被判刑[9]。
相片
[编辑]-
香港的臘腸
-
較為短身的臘腸
-
風乾中的臘腸
參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广式腊肠的历史起源_加工. www.sohu.com. 2019-03-27.
- ^ 天然肠衣和胶原蛋白肠衣哪些事儿 -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scjgj.cq.gov.cn. 2025-01-27.
- ^ 腊肠. www.28228.cn. 2021-09-21.
- ^ 手切臘腸嚐真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蘋果日報,2013年12月13日
- ^ 广式腊肠煲仔饭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gd.gov.cn. [2025-04-21].
- ^ Ho, Christine. 迷你臘腸卷【美心特約食譜】Steamed Chinese Sausage Rolls. 簡易食譜 - 基絲汀: 中西各式家常菜譜.
- ^ 臘味:香港的冬季滋味. MICHELIN Guide (中文(繁體)).
- ^ 含「若丹明B」 惡心嘔吐 奇華臘腸致癌回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太陽報,2006-1-15
- ^ 黑心老板用病死猪肉制售7500多斤“毒腊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腾讯网,201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