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胡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胡瓌末、五代时期至辽代著名画家,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一说为契丹族。出身慎州乌索固部(在今黑龙江省呼伦贝尔市呼倫湖西南一带)。

他的画作以契丹族的游牧生活为题材,世称其作品“能曲尽塞外不毛之景趣”,是“当时之神巧,绝代之精技”[1]。善于表现北方草原水草放牧、游骑驰逐射猎、精描民族生活习俗,以及辽阔草原荒漠、冰天雪地的大自然壮丽景色。又精于刻画穹庐、帐篷、毡幕、弓箭、鞍鞯等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用具。他的作品充分展示契丹民族生活真实面貌,反映出浓郁的时代气息。非常善于画马,用笔精妙,清劲细密,骨骼体形强劲有力,生动传神,犹如真马奔腾,一望可知为驰聘广漠草原之骏马。笔法兼有胡马、汉马的形态。五代大梁人刘道醇所著《五代名画补遗》,称其画为“能曲尽塞外不毛之景趣”,“握笔落墨,细入毫芒,而气度精神,富有筋骨。然纤微精致,未有如瑰之比者也”[1]。作品较多,宋朝人曾大量收集其画,所编《宣和画谱》曾著录其作品六十五件,多佚,现仅存《回猎图》《还猎图》《蕃马图》《卓歇图》等。长卷《卓歇图》规模最大,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被视其为代表作。[2][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五代名画补遗》
  2. ^ 《宣和画谱》卷八
  3. ^ 高文德. 《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