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弘
田弘(511年—575年1月30日),字广略,长城郡长城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人[1] ,北魏、西魏、北周官员。
生平
[编辑]田弘少年慷慨,有志建立功名,体力过人,勇敢而有谋略。北魏永安年间,田弘陷落于万俟丑奴军中。尔朱天光入关后,田弘从原州归顺尔朱天光,被任命为都督[2][3][4]。
等到宇文泰统帅全军,田弘请求拜见宇文泰,于是议论世事,多被宇文泰引用采纳,宇文泰非常高兴的说:“我的王陵来了。”[1]把他当作得力的助手。永熙三年(534年),田弘又以迎接魏孝武帝西入关中的功劳,封鹑阴县子,食邑五百户。宇文泰把自己所穿的铁甲赐给田弘说:“天下如果平定,你再将这副铁甲拿给我看。”大统三年(537年),田弘改任帅都督,进爵为公。田弘跟从宇文泰平定窦泰、收复弘农、战于沙苑、解除洛阳包围、击败河桥敌军、参与邙山之战[1],田弘功劳居多,多次蒙受特殊赏赐,获赐姓纥干氏。大统十四年(545年),田弘出任持节、都督原州诸军事、原州刺史[4],增加食邑一千三百户[1],因为田弘功勋威望都很高,所以朝廷让他衣锦还乡。宇文泰在同州,文武官员齐集,宇文泰对众人说:“人人都像田弘那样尽心,天下难道不早就平定了!”宇文泰当即任命田弘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3]。魏废帝元年(552年),田弘转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5][6][4]。
西魏平定蜀地之后,南梁信州刺史萧韶、宁州刺史谯淹等人各自凭借所统军兵,不服从西魏的统治,朝廷诏令田弘将他们讨伐平定。田弘又讨伐西平叛乱的羌人及凤州叛乱的氐人等,将他们都击败了。田弘每次临阵作战,破敌深入勇往直前,身体被射过一百多箭,骨头损伤九次,战马被长矛戳伤十次,朝廷认为他很勇敢。西魏恭帝二年(555年),谯淹煽动群蛮,以便归附南梁。蛮族酋长向镇侯、向白彪等人响应谯淹。向五子王又攻陷信州,田乌度、田都唐等人截断水路。文子荣再度占据荆州的汶阳郡,自称仁州刺史,邻州刺史蒲微也起兵反对西魏。西魏恭帝诏令田弘、贺若敦、潘招、李迁哲等人率兵出击[7][8]。田弘派遣李迁哲救援信州,还没到时信州已经失陷,向五子王等人听说李迁哲到了,狼狈逃走,贺若敦等人又赶到,于是一起攻击向五子王等人,将他们击败[9][10],田弘加侍中[1]。周孝闵帝登基,田弘进爵雁门郡公,增加食邑总计三千七百户[11][6][4][1]。
保定三年(563年),田弘出任都督岷兆二州诸军事、岷州刺史[1]。田弘虽然是武将,但行动遵循法度,百姓感到很安宁。保定三年(563年),田弘跟从随公杨忠讨伐北齐。保定四年(564年),田弘又跟从杨忠东征,升任大将军,增加食邑一千户,其余官职如故[4][12][1]。班师回朝后,田弘就很快回到岷州。同年,吐谷浑入侵北周西部边境,宕昌羌暗中接应,朝廷诏令田弘讨伐他们,俘虏了敌方二十五个王,拔除了七十六个寨栅,终于击败讨平了他们[13][6][4],将宕昌所在地设置为宕州[14]。
天和二年闰六月戊寅(567年),南陈湘州刺史华皎来归附北周,晋公宇文护商议南伐,派遣襄州总管卫公宇文直率领柱国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人率领士兵前往支援华皎[15][16][17],周军沌口之战中失利,朝廷仍让田弘出任江陵总管。等到南陈将军吴明彻来侵犯,田弘与梁明帝萧岿退军保卫纪南城,命令副总管高琳拒守,吴明彻退兵,田弘才回到江陵。不久朝廷任命田弘出任仁寿城主,以逼近宜阳城。天和六年正月丁卯(571年2月28日),田弘进位柱国[18][19]。北齐将军斛律光率领步兵骑兵五万人从定陇出兵以增援宜阳,两军在宜阳城下交战,田弘与陈公宇文纯打败了他们,于是攻占了宜阳等九座城池[20],斛律光夺取了北周建安等四个戍,俘虏一千多人返回[21][22]。凭借功劳,田弘增加食邑一千户,总计六千户[1][23][6][4]。
建德二年正月乙巳(573年1月26日),田弘出任大司空[24][25][26],又升任少保。建德三年(574年),田弘出任总管襄郢昌丰唐蔡六州诸军事、襄州刺史。建德四年正月三日(575年1月30日),田弘在襄州去世[27][6],虚岁六十五。周武帝为田弘举哀,停止朝会三日,诏令田弘下葬的仪式完全按照最高功臣的礼仪,又诏令赠予少师、原交渭河兆岷鄯七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号襄公。建德四年四月廿五日(575年5月20日),田弘葬于原州高平北山[4][1]。大象末年,朝廷追录田弘的功劳,追封田弘为观国公[28]。
赐姓
[编辑]田弘十二代孙女田夫人墓志中记载“虏言纥干,夏言依倚,为国家之依倚”,这与《晋书·卷一百二十五·载记第二十五》中“纥干者,夏言依倚也”的记载类似,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谭秋含认为,田弘所赐姓纥干氏是将某些褒义的鲜卑名号赐予臣僚[29]。
家庭
[编辑]子女
[编辑]田弘墓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罗新,叶炜著.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修订版)》.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16.5: 260–264、544–546. ISBN 978-7-101-11639-7 (中文(繁體)).
- ^ 《周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田弘字广略,高平人也。少慷慨,志立功名,膂力过人,敢勇有谋略。魏永安中,陷于万俟丑奴。尔朱天光入关,弘自原州归顺,授都督。
- ^ 3.0 3.1 《北史·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田弘字广略,高平人也。少慷慨,有谋略。初陷万俟丑奴。尔朱天光入关,弘自原州归顺。及周文统众,弘求谒见,乃论时事,即处以爪牙之任。又以迎孝武功,封鹑阴县子。周文尝以所著铁甲赐弘,云:“天下若定,还将此甲示孤也。”累功赐姓纥干氏,授原州刺史。以弘勋望兼至,故以衣锦荣之。周文在同州,文武并集,乃谓之曰:“人人如弘尽心,天下岂不早定?”即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文苑英华·卷九百五·职官十三·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公讳弘,字广略,原州长城县人也。本姓田氏。虞宾在位,基于揖让之风;凤凰于飞,绍于亲贤之国。论其继世之功,则狄城有庙;序其移家之治,则长陵有碑。况复高庙上书,小车而对汉王;聊城祭鸟,长岳而驱燕将。 公以胎教之月,岁德在寅;载诞之辰,星精出昴。是以月中生树,童子知言,水上浮瓜,青衿不戏。既而受书黄石,意在王者之图;挥剑白猿,心存霸国之用。魏永安中,任子都督,翻原州城,受陇西王节度。于时洛邑乱离,当涂危逼。礼乐征伐,不出于天子;举贤诛暴,实在于强臣。太祖文皇帝始创霸功,初勤王室,秣马蒐乘,誓众太原。公仗剑辕门,粗谋当世。随何远至,实释汉帝之忧;许攸夜来即定曹王之业。永熙中,奉迎魏武帝入关,封鹑阴县开国子,邑五百户。太祖以自著铁甲赐公,云:“天下若定,还将此甲示寡人。”白水良剑,罢朝而赠陈宠;青骊善马,回军而赐李忠。并经舆服,足为连类。大统三年转帅都督,进爵为公。十四年授使持节、都督原州诸军事、原州刺史。仙人重返,更入桂阳之城;龙种复归,还寻白沙之路。公此衣锦,乡里荣之。侍从太祖,战河桥,复弘农,解华山围,平沙苑阵,必有元勋,常蒙别赏。太祖在同州,文武并集,号令云:“人人如纥干弘尽心,天下岂不早定。”即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前魏元年转骠骑大将军、开府。祈连犹远,即受冠军之侯;沙漠未开,先置长平之府。梁信州刺史萧韶、宁州刺史谯淹等,犹处永安,称兵渔阳。公受命中军,迅流下濑,遂得朝发白帝,暮宿江陵,猿啸不惊,鸡鸣即定。西平反羌,本有渔阳之勇;凤州叛氐,又习仇池之气。公摧锋直上,白刃交前,万死一决,凶徒多溃。身被一百余箭,伤肉破骨者九疮。马被十槊。布布申上,朝廷壮焉。 葛屦纠纠,魏有去旧之歌,零露瀼瀼,周受惟新之命。乃进爵封雁门郡公,食邑通前二千七百户。保定元年授使持节都督岷州诸军事、岷州刺史。陇头流水,延望秦关;种上峨眉,犹通蜀道。公不发私书,不燃官烛,兽则相负渡江,虫则相衔出境。四年拜大将军,余官如故。卫青受诏,未入玉门之关;窥宪当官,犹在燕山之下。公之此授,差无惭德。浑王叛换,梗我西疆,宕羌首窜,藩篱携贰。公受脤于社,偏师远袭,扬旍龙涸,系马甘松。二十五王,靡旗乱辙;七十六栅,鹑奔雉窜。既蒙用命之赏,乃奉旋师之乐。天和二年,被使南征,带甲百万,轴舻千里,江源水起,海若乘流,舡官之城,登巢悬爨,吴兵习流,长驱战舰,风灰箭火,倏忽凌城。公以白羽麾军,朱丝度水,七十余日,始得解衣。朝廷以晋克夏阳,先通灭虢之政;秦开武遂,始问吞韩之谋。是以驰传追公,以为仁寿城主。齐将段孝先、斛律明月,出军定陇,以为宜阳之援。公背各水而面熊山,阵中军而疏行首,乘机一战,宜阳衔璧。增封五百户,进柱国大将军。司勋之册也。建德元年拜大司空,二年迁少保。姬朝三列,少保为前,炎正五官之城冬官为北。频烦宠命,是谓能贤。三年授使持节、都督襄、郢、昌、丰、唐、蔡六州诸军事,襄州刺史。江汉之间,不惊鸡犬,樊襄之下,更多冠盖。既而三湘辽远,时遭鵩入,五溪卑湿,或见鸢飞。旧疾增加,薨于州镇。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旧臣;出平乐之宫,实思贤傅。有诏赠某官,礼也。即以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归葬于原州高平之镇山。属国玄甲,轻车介士,一依霍骠骑之礼,卫将军之葬,呜呼盛哉! 公入仕四十五年,身经一百六战。通中陷刃,疾甚曹参;刮骨傅药,事多关羽。而风神果勇,仪表沉雄,事亲无隐无犯。学不专经,略观书籍;兵无师古,自得纵横。青乌甲乙之占,白马星辰之变,九宫推步,三门起伏,天弧射法,太乙营图,并皆成诵在心,若指诸掌。虏青犊之兵,甚有秘计;烧乌巢之米,本无遗策。西零贼退,屈指可知;南郡兵回,插标而待。常愿执金鼓而问吴王,横雕戈而返齐地,有志不就,忠贞死焉。 世子恭等,孝惟纯深,居丧过礼。对其苫寝,则梓树寒生;闻其悲泣,则巢禽夜下。呜呼哀哉!乃为铭曰: 天齐水合,日观山连。兵强东楚,地远西燕。五卿咸正,三王并贤。灵龙理起。燧象还燃。自天之德,乃祖乃父。维岳降神,生申及甫。北门梁栋,西州云雨。勇慑燕城,名题汉柱。公始青衿,风神世载。猛兽不惊,家禽能对。剑学千门,书观六代。有竭忠贞,无遐敬爱。乃数军实,乃握兵符。浇沙成垒,聚石成图。风云顺逆,营阵孤虚。灵雨钲鸣,爟火飞孤。淮阴受册,车骑登坛。公为上将,有此同官。下江烧楚,上地吞韩。推功玉案,定策珠盘。天有三阶,公承其命。国有六卿,公从其政。台曜偕辉,槐庭重映。匡赞七德,谟猷八柄。腹满精神,心开明镜。伏波受脤,楼船推毂,东道未从,南征不复。饮丹有井,浇泉无菊。功存柳林,身在樠木木。移茵反葬,提柩山行。刍灵陇水,哀挽长城。山如北邙,树似东平。松门石起,碑字金生。眇眇山河,茕茕胤子。泣血徒步,夺菠千里。孝水先枯。悲云即起。世数存没,哀荣终始。
- ^ 《周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及太祖初统众,弘求谒见,乃论世事,深被引纳,即处以爪牙之任。又以迎魏孝武功,封鹑阴县子,邑五百户。太祖常以所著铁甲赐弘云:“天下若定,还将此甲示孤也。”大统三年,转帅都督,进爵为公。从太祖复弘农,战沙苑,解洛阳围,破河桥阵,弘功居多,累蒙殊赏,赐姓纥干氏。寻授原州刺史。以弘勋望兼至,故以衣锦荣之。太祖在同州,文武并集,乃谓之曰:“人人如弘尽心,天下岂不早定。”即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废帝元年,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 ^ 6.0 6.1 6.2 6.3 6.4 《北史·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魏废帝元年,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蜀后,梁信州刺史萧韶等未从朝化,诏弘讨平之。又讨西平反羌及凤州叛氐等,并破之。每临阵,推锋直前,身被一百余箭,破骨者九,马被十矟。朝廷壮之。周孝闵践阼,进爵雁门郡公。保定元年,出为岷州刺史。弘虽武将,而动遵法式,百姓赖安之。三年,从随公杨忠伐齐,拜大将军。后进柱国大将军,历位大司空、少保、襄州总管。薨于州。子仁恭嗣。
- ^ 《周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四十一》:魏恭帝二年,蛮酋宜民王田兴彦、北荆州刺史梅季昌等相继款附。以兴彦、季昌并为开府仪同三司,加季昌洛州刺史,赐爵石台县公。其后巴西人谯淹扇动群蛮,以附于梁。蛮帅向镇侯、向白彪等应之。向五子王又攻陷信州。田乌度、田都唐等抄断江路。文子荣复据荆州之汶阳郡,自称仁州刺史。并邻州刺史蒲微亦举兵逆命。诏田弘、贺若敦、潘招、李迁哲讨破之。
- ^ 《北史·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其后,巴西人谯淹扇动君蛮以附梁,蛮帅向镇侯、向白虎等应之;向五子王又攻陷信州;田乌度、田唐等抄断江路;文子荣复据荆州之汶阳郡,自称仁州刺史;并邻州刺史蒲微亦举兵逆命。诏田弘、贺若敦、潘招、李迁哲等讨破之。
- ^ 《周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六》: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迁哲入据白帝。贺若敦等复至,遂共追击五子王等,破之。
- ^ 《北史·卷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仍给军仪鼓节,令与田弘同讨信州。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遣迁哲赴援。此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迁哲入据白帝,贺若敦等复至,遂共追五子王等,破之。
- ^ 《周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平蜀之后,梁信州刺史萧韶等各据所部,未从朝化,诏弘讨平之。又讨西平叛羌及凤州叛氐等,并破之。弘每临阵,摧锋直前,身被一百余箭,破骨者九,马被十矟,朝廷壮之。信州群蛮反,又诏弘与贺若敦等平之。孝闵帝践阼,进爵雁门郡公,邑通前二千七百户。
- ^ 《周书校勘记·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二五》:三年从随公杨忠伐齐拜大将军 纥干弘碑云:“四年,拜大将军。”
- ^ 《周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保定元年,出为岷州刺史。弘虽武将,而动遵法式,百姓颇安之。三年,从随公杨忠伐齐,拜大将军。明年,又从忠东伐。师还,乃旋所镇。吐谷浑寇西边,宕昌羌潜相应接,诏弘讨之,获其二十五王,拔其七十(二)〔六〕栅,遂破平之。
-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九》:宕昌王梁弥定屡寇周边,周大将军田弘讨灭之,以其地置宕州。
- ^ 《周书·卷五·帝纪第五》:戊寅,陈湘州刺史华皎率众来附。遣襄州总管卫国公直率柱国绥德公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将兵援之,因而南伐。
- ^ 《周书·卷十三·列传第五》:天和中,陈湘州刺史华皎举州来附。诏直督绥德公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兵赴援,与陈将淳于量、吴明彻等战于沌口。直军不利,元定遂没江南。直坐免官。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华皎使者至长安;梁王亦上书言状,且乞师;周人议出师应之。司会崔猷曰:“前岁东征,死伤过半。比虽循抚,疮痍未复。今陈氏保境息民,共敦邻好,岂可利其土地,纳其叛臣,违盟约之信,兴无名之师乎!”晋公护不从。闰六月,戊寅,遣襄州总管卫公直督柱国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将兵助之。
- ^ 《周书·卷五·帝纪第五》:丁卯,以大将军张掖公王杰、谭国公会、雁门公田弘、魏国公李晖等并为柱国。
- ^ 《北史·卷十·周本纪下第十》:丁卯,以大将军王杰、谭公会、雁门公田弘、魏公李晖等并为柱国。
- ^ 《周书·卷五·帝纪第五》:陈国公纯、雁门公田弘率师取齐宜阳等九城。
- ^ 《北齐书·卷十七·列传第九》:是月,周遣其柱国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
- ^ 《北史·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周遣其柱国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战于城下。取周建安等四戍,捕千余人而还。
- ^ 《周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天和二年,陈湘州刺史华皎来附,弘从卫公直赴援。与陈人战,不利,仍以弘为江陵总管。及陈将吴明彻来寇,弘与梁主萧岿退保(总)〔纪〕南,令副总管高琳拒守,明彻退,乃还江陵。寻以弘为仁寿城主,以逼宜阳。齐将段孝先、斛律明月出军定陇以为宜阳援,弘与陈公纯破之,遂拔宜阳等九城。以功增邑五百户,进位柱国大将军。
- ^ 《周书·卷五·帝纪第五》:乙巳,以柱国、雁门公田弘为大司空,大将军、徐国公若干凤为柱国。
- ^ 《北史·卷十·周本纪下第十》:乙巳,以柱国田弘为大司空,大将军若干凤為柱国。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一》:乙巳,周以柱国田弘为大司空。
- ^ 《周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建德二年,拜大司空,迁少保。三年,出为总管襄郢昌丰唐蔡六州诸军事、襄州刺史。薨于州。
- ^ 《周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大象末,位至柱国、小司马。朝廷又追录弘勋,进恭爵观国公。
- ^ 谭秋含, 《西魏北周赐姓新考——以新出石刻史料为中心》, 《许昌学院学报》 (第06期), 2022年, (第06期): 6–17
- ^ 刘文 编著. 《陕西新见隋朝墓志》. 西安市: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三秦出版社. 2018-1: 12–14. ISBN 9787551817059 (中文(繁體)).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