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墨仙人
![]() |
名畫琳瑯 冊 宋梁楷潑墨仙人 | |
---|---|
![]() | |
藝術家 | 梁楷 |
年份 | 宋朝 |
類型 | 紙本水墨;冊頁 |
尺寸 | 27.7 cm × 48.7 cm(10.9英寸 × 19.2英寸) |
收藏國家/地區 | ![]() |
收藏地 | 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
登錄號 | 故畫001292 |
網址 | 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
《潑墨仙人》為南宋畫家梁楷(活動於13世紀上半葉)所繪人物畫,是其「減筆畫」與「潑墨人物」風格的代表作品之一,現為《名畫琳瑯冊》之第二幅。此作以潑墨筆法表現一位醉態仙人,畫風簡勁灑脫,富含禪意,為中國古代人物畫發展史上的重要作品,亦深刻影響日本禪畫。[1]
作者簡介
[编辑]梁楷,字不詳,自號「梁風子」,山東東平人,活躍於南宋嘉泰年間(1201–1204),寓居錢塘(今浙江杭州)。曾任畫院待詔,獲賜金帶而不受,傳說將金帶掛於畫院而去,性情恬淡灑脫,嗜酒自樂。其畫風奔放簡勁,自創「減筆畫」風格,對後世特別是日本禪宗畫家影響深遠。
畫作內容
[编辑]《潑墨仙人》描繪一位坦胸露腹、醉態可掬的仙人,步履蹣跚,面帶微笑。畫中人物的頭部與五官以細筆鈎描,衣裙與動勢則以縱筆水墨揮灑而成,筆法豪放瀟灑,充分展現醉仙神態。
畫面筆墨淋漓,筆簡形具。根據清代乾隆帝題詩內容,畫作可能以仙人宴後酩酊之態為主題而得名。人物形象亦與禪宗散聖或「醉僧」、「寒山拾得」等禪意人物類型相似,暗含佛道雙修之精神寓意。[2]
藝術特色
[编辑]此作為梁楷「減筆畫」風格代表之作,具備以下特徵: 頭部:細筆描繪,神情生動。 衣裙與動勢:水墨潑灑,筆勢瀟灑不拘。 減筆逸格:省略細節,以簡馭繁,形神兼備。 禪意表現:以形傳神,暗寓佛道意境。 《潑墨仙人》之技法脫胎於賈師古傳統人物描繪,並加以突破,形成潑墨與細描融合的新風格。元代畫論家夏文彥評其畫風「青過於藍」,可見梁楷技藝之高超,且後世多有摹本流傳。[2]
影響與評價
[编辑]梁楷的潑墨人物畫受到日本禪宗僧俗極大喜愛,影響包括日本室町時代的禪畫與水墨人物畫風。其減筆表現手法不僅為人物畫開創新局,也在藝術史上奠定極高地位。
《潑墨仙人》雖有摹本之說,但其筆法與神韻展現出的時代特色與畫家巧思,無疑為研究中國人物畫轉型與宋代寫意人物風格的珍貴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