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忠源
江忠源 | |
---|---|
![]() | |
大清安徽巡抚兼兵部侍郎 | |
爵位 | 三等輕車都尉(赠) |
籍貫 | 湖南省新宁县 |
族裔 | 汉族 |
字號 | 字常孺,号岷樵 |
諡號 | 忠烈 |
出生 | 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 ) 湖南省新宁县 |
逝世 | 清咸丰四年(1854年(41—42歲)) 安徽省庐州府 |
墓葬 | 江忠源墓 |
親屬 | 胞弟:江忠濬、江忠济、江忠淑 堂弟:江忠义、江忠信、江忠珀 |
出身 | |
| |
經歷 | |
| |
著作 | |
《江忠烈公遗集》 |
江忠源(1812年—1854年),字常孺,号岷樵。湖南省新宁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武举人。官至安徽巡抚兼军门提督,都察院副右都察御使兼兵部侍郎。为湘军名将,最先升至督抚一级。忠源弟三人,忠濬、忠济、忠淑,族弟忠义、忠信、忠珀,皆从忠源起兵,为湘军大将。
家世
[编辑]江家據傳是书香世家,江忠源曾祖和祖父都是太学生、江父是岁贡生,(太学生和岁贡生只有生員(即秀才)的功名,只是在太學/國子監读过书),所以他们家前三代,應是書香世家。道光七年(1827年)江忠源中秀才,道光十七年(1837年)中武举人。
生平
[编辑]道光七年(1827年)江忠源中秀才,道光十七年(1837年)再中武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瑶民雷再浩以青莲教名义在新宁崀山起义,江忠源组织团练镇压起义。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沅发结合青蓮教餘党引發動亂,新宁拔贡生刘长佑、廪生刘坤一“速归督办团练,乡兵不期而会者万计”,并会合江忠源加以镇压。同年江忠源升署浙江秀水县(今属嘉兴市)知县,政绩卓著,为巡抚吴文镕赏识。清咸丰元年(1851年),奉命赴钦差大臣赛尚阿广西军营。旋回乡募勇500赴桂,号楚勇,为湘军之雏形。翌年兵力增至上千。5月,在全州以北的蓑衣渡阻击太平军,大获全胜,太平天国的南王冯云山中炮死。楚勇夺取了太平军的船只辎重,打破了太平军沿湘江北攻长沙的计划。8月,尾追太平军入湖南,援长沙,营垒驻扎在城东南天心阁下。咸丰三年(1853年),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亮基奏报清廷,江忠源被调任为湖北按察使。因先后扑灭通城、崇阳、嘉鱼、蒲圻等地的农民起义,清廷视其“忠勇可恃”,奉命帮办江南大营军务。5月,太平军西征。6月,太平军将攻南昌,江忠源应江西巡抚张芾之请,率部先期入城助守,坚守90多天乃解围。因此,清廷加封江忠源二品顶戴。9月,以太平军从南昌撤围西上,急赴湖北田家镇(今武穴西北)增防,被太平军击败,退至武汉,江忠源上疏自劾,被降四级留任。10月,太平军攻陷安徽省会安庆,清廷任命江忠源为安徽巡抚兼军门提督,并授都察院副右都察御使兼兵部侍郎。12月率部入守庐州,陷入太平军的重围。咸丰三年十二月(1854年)因兵单粮乏,援兵不至,兼之庐州知府胡元炜暗中作内应,咸丰三年十二月十六日(1854年1月14日)太平军由水西门突入,攻破庐州。
江忠源見大勢已去,提刀自刎不成,都司马良勋背着江忠源疾走,江忠源咬马良勋的耳朵,马良勋吃痛,放江忠源下地,江忠源败走至水关桥,投古潭自杀,时年42岁,同死者還有布政使刘裕珍、知府陈源兖、同知邹汉勋、胡子雍、副将松安、都司马良勋、戴文澜等[1]。死后,清廷追授为总督,谥忠烈。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入祀昭忠祠;同治时加封三等轻车都尉世职,湖南、江西并建专祠,湖北省城与罗泽南合祀三忠祠。咸丰六年五月壬午[2],因江母陈太夫人出家财助战,皇帝特旨授予江忠源父母三代一品封典[3]。著作大部散失,有《江忠烈公遗集》传世。
成就
[编辑]-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江忠源组织团练镇压在湖南新宁崀山起事的青莲教叛乱,為日後湘軍的組建,打下基礎,以事實證明組建民團,是一種可以與太平軍抗衡的武裝形式,在清政府正規武裝全面崩潰之下,民團成為清政府最後的救命稻草。咸丰元年(1851年),大學士賽尚阿督師剿粵匪,江忠源在邵陽新寧組建的五百名楚勇出湘赴桂林 [4],是清代第一支出省剿匪的私人武裝 [5]。
- 咸豐二年五月,江忠源在蓑衣渡成功狙殺了南王冯云山,由於馮雲山乃太平天國早期諸王中,其智謀器度,政治智慧,均為太平天國第一人,馮一死,等於切斷了太平天國政治成長空間,政治水平無法提升,權力平衡又崩潰,使得洪秀全和楊秀清之間的矛盾缺少調停轉圜,遂引爆之後的天京事變。
逸事
[编辑]- 江忠源在京广交好友,有“包送灵柩江岷樵,包做挽联曾涤生”之说,即江忠源包送灵柩,曾国藩包挽联[6][7],可見江对于在京师贫病而死的朋友,有情有義,出錢出力,置辦棺椁送归故乡。
- 江“长身鹤立,手垂至膝。与人不立崖岸而行以义断,见定守坚,无游移两可,自少受庭训,好读经世书,不屑屑章句,为文善持议论,务以理胜,无所依傍,自成一家言”[8]
- 曾國藩第一次見江忠源,就說「吾生平未見如此人,當立名天下,然終以節烈死。」[9][10]
参见
[编辑]注釋
[编辑]- ^ 佚名《咸同将相琐闻》之“江忠源战死庐州”條
- ^ 《清实录·文宗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九》(咸丰六年五月)○壬午......○以故安徽巡抚江忠源母陈氏毁家助军。予江忠源父母三代一品封典。○予湖南阵亡道员江忠济、千总徐以祥祭葬世职。附祀安徽巡抚江忠源专祠。
- ^ 《清史稿·江忠源传》
- ^ 《清史稿》“咸豐元年,大學士賽尚阿督師剿粵匪,調赴軍前,副都統烏蘭泰深倚重,事必諮而行。忠源招舊所練鄉兵五百人,使弟忠濬率以往,號「楚勇」。賊氛方熾,官兵莫攖其鋒。忠源勇始至,偪賊而壘。賊輕其少,且新集,急犯之。堅壁不出,逼近始馳突,斬級數百,一軍皆驚。累功賜花翎,擢同知直隸州。”
- ^ 《清史稿》“湖南募勇出境剿匪,自江忠源使。”
- ^ 张翰仪辑《湘雅摭残》作“曾涤生包办挽联,江岷樵包运灵柩”。
- ^ 唐浩明著《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则作“包送灵柩江岷樵,包做挽联曾涤生”
- ^ 光绪《新宁县志》
- ^ 《清史稿》“公車入京,初謁曾國籓,國籓曰:「吾生平未見如此人,當立名天下,然終以節烈死。」”
- ^ 《凌宵一士随笔》卷四《湘军名将江忠源》
外部链接
[编辑]官衔 | ||
---|---|---|
前任: 李嘉瑞 |
安徽巡撫 1853年-1854年 |
繼任: 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