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
武林(拼音:wǔlín)通常指中国武俠小說、影视、戏剧、漫画与电子游戏中常见的武术世界或群体。武林是由武术家、門派 (武俠)、宗族、游侠、秘密组织和武林盟会等组成的虚构社会体系。武林常常被描绘为一个隐秘或半自治的世界,与主流社会平行存在,其内部由武德、比武和权力斗争规范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秩序。
武林与江湖密切相关但并不完全相同,后者泛指包括武林在内的更广泛的边缘社会。[1][2]
词源
[编辑]"武林"一词旧时是杭州的别称,因当地有武林山(今吴山)而得名,宋代周密《武林旧事》中即以此指代杭州。1920年代以来,随着近现代武侠小说的发展,“武林”逐渐被用来指代以武术为核心的虚构世界及其社会体系,成为武侠世界观中的常用术语。随后金庸、梁羽生、古龙等新武侠作家进一步丰富和系统化了这一概念,使"武林"最终成为中国武侠文化中表示习武群体及其价值体系的专有名词。[3]
武林的文化特征
[编辑]等级制度
[编辑]在武林体系中,武者常依据武艺高低、道德修养及对武林的贡献而划分等级。常见的尊称如“武林宗师”指德高望重的武者;“武林盟主”指一时被推举为武林最高领导者。
武德规范
[编辑]武林通常遵循被称为“武德”的道德准则,内容包括:忠义、仁爱、尊师、诚信及善用武艺。在历史上及武侠作品中,违反武德者常被视作“武林败类”,遭到江湖与武林的联合排斥或制裁。
门派与流派
[编辑]武林体系中由众多门派与宗族组成,常有各自独特的武技与传承。少林寺、武当、峨眉等真实存在的寺观在武侠小说中常被塑造为著名武林门派。
武林在文学与流行文化中的表现
[编辑]“武林”是武侠作品中的核心世界观,广泛出现在小说、电影、电视剧、漫画与游戏等媒介中。典型作品包括:
古龙小说《多情劍客無情劍》
李安导演电影《臥虎藏龍 (電影)》[4]、张艺谋导演《英雄》
电视剧《倚天屠龍記 (1978年電視劇)》、《神雕侠侣》等
在上述作品中,武林被描绘为一个与世俗社会交错而独立的平行世界,内部有着独特的政治、冲突与秩序。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编辑]武林与江湖
[编辑]尽管常常被混用,武林与江湖仍有区分:
武林:专指武术家及其组织、门派和行为规范所构成的群体。
江湖:泛指脱离主流社会秩序的广泛边缘世界,包括但不限于武者,还有商贩、流浪者、帮派、艺人等。
简言之,武林存在于江湖之内,但江湖并不等同于武林。
武林与绿林
[编辑]“绿林”原指西汉末年马武等人在绿林山中起义,后泛指山贼、盗匪群体,多出现在史书及传统文学中。与之不同,“武林”指以武技为本的门派、帮会和武者组成的社会体系,其内涵更倾向于技艺和道德的结合,而非单纯的暴力或劫掠行为。
武林与武侠
[编辑]武林:指武侠世界中具体的社会组织与世界观结构。
武侠:是指以武林、江湖为背景,讲述侠客冒险与恩怨的文学与影视类型。
现代使用
[编辑]当代,“武林”一词仍被用于指称现实中的武术界,或作为各类武术竞赛、表演活动的称谓。[5]
参见
[编辑]- ^ 陈平原. 千古文人侠客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ISBN 978-7-301-16276-7.
- ^ Wu, Yuen-wai, Helena. Beyond rivers and lakes : a cultural study of jianghu (学位论文).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raries.
- ^ 程光炜 吴晓东 孔庆东. 中国现代文学史. 北京. 2000. ISBN 9789862214350.
- ^ Cai, Rong. Gender Imaginations in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and the Wuxia World. positions: asia critique. 2005-05-01, 13 (2) [2025-03-31]. ISSN 1067-9847. doi:10.1215/10679847-13-2-441 (英语).
- ^ 武林风_武林风最新比赛直播_武林风官方网站. www.chinawlf.com. [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