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朗秋
李朗秋(1927年10月—1990年10月5日),昵称朗爹,湖南省岳阳县人,男,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1927年10月生于岳阳县步仙区关王乡,年幼时因家境贫寒而辍学。
1949年8月在家乡参加支前秋征工作;1951年4月起,他历任岳阳县八区农会主任、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3月任岳阳县二区区委副书记;1955年3月任岳阳县农村工作部副部长;1955年4月任岳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58年4月任岳阳县梅溪乡党委书记;1959年2月任岳阳县委工交部长、副县长;1961年9月调任君山农场党委副书记、场长、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顶住种种压力坚守工作岗位,保护众多落难的干部和知识分子;1974年1月任中共岳阳地委副书记、地革委副主任;1975年12月任长沙市委副书记;1980年7月再次任岳阳地委副书记,并于1981年11月兼任县级岳阳市委书记[1]。
1975年6月,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主持湖南省委工作时(此时省委第一书记华国锋已兼任国务院副总理),在岳阳地委《关于复修铁山水库的请示报告》上亲自作出批示,重新启动铁山水库工程建设。1981年,有人通过内参向中央报告:“劳民伤财的铁山工程就当下马”。胡耀邦批示时任国家农委副主任李瑞山一行到岳阳调查后,与万里副总理同意铁山水库恢复建设。毛致用亲自点派已调任长沙市委副书记的李朗秋回岳阳工作,并兼任铁山工程建设总指挥长,使大坝工程按期于1982年4月竣工[2]。
1983年8月岳阳市升为省辖市后任中共岳阳市委书记,同年兼任中共岳阳地委宣传部长[3]:29,1985年6月当选为中共湖南省第五届省委委员,1986年1月兼任岳阳市军分区第一政委;在市委任职期间,他主张岳阳市应该以石油化工、轻纺食品、贸易港口、风景旅游为主要产业,他提出的发展战略,也被部分学者视为岳阳市起步和腾飞的基础[4];1986年2月岳阳地市合并后,他积极响应领导班子年轻化,主动从一线领导岗位退下,次月转任市委特邀顾问[5]。
1990年10月5日因患癌症逝世,享年63岁[6]。
参考
[编辑]![]() | ||
---|---|---|
前任: 首任 |
中国共产党岳阳市委员会书记 1983年8月—1986年2月 |
繼任: 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