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型政府
外观
服務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公民服務為宗旨並承擔服務責任的政府。[1] 簡而言之,它是一個以服務提供者的身分運作的政府。[2] 它是對傳統管制型政府模式的一種根本性變革。[3] 這項構想背後的理念與新公共管理背後的理念一致。[4]
「服務型政府」的概念最早於1938年由德國行政法學者厄斯特·福斯多夫透過類比服務型企業提出。[5][6]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這個名詞起源於1990年代,由中國大陸地方政府和學術界最早提出並付諸實踐。[7]
參考資料
[编辑]- ^ 刘波. 地方政府治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02-06: 218–. ISBN 978-7-302-39754-0.
- ^ 李剑阁. Chinese Economists on Economic Reform - Collected Works of Li Jiange. Taylor & Francis. 2016-10-04: 203–. ISBN 978-1-317-20698-9.
- ^ 樊博. 政务智能: 政府主动服务模式的决策支持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14–. ISBN 978-7-302-12995-0.
- ^ Management Associa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Regional Development: Concepts, Methodologies, Tools, and Applications: Concepts, Methodologies, Tools, and Applications. IGI Global. 2012-04-30: 372–. ISBN 978-1-4666-0883-2.
- ^ Harry Bouwman. Let a Thousand Flowers Bloom: Essays in Commemoration of Prof. Dr. René Wagenaar. IOS Press. 2008: 240–. ISBN 978-1-58603-879-3.
- ^ 紀俊臣. 都市及區域治理.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5-07-12: 101–. ISBN 978-957-11-4572-3.
- ^ 從「控制」到「自治」?中國大陸地方治理與基層民主 (PDF).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 201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