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恰卡拉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Ein Topf mit Chakalaka köchelt auf einer Herdplatte; in dem rotbraunen, suppenartigen Eintopf erkennt man Erbsen, weiße Bohnen und Streifen von Möhren.
恰卡拉卡

恰卡拉卡Chakalaka)是南非的蔬菜調味醬。其名稱可能源自班圖人茨瓦纳语,但在南非有不同的拼寫方式。另一種對詞源的解釋是,這是一個人為創造的詞彙,模仿了一種或多種恩古尼語英语Nguni languages科伊桑语[1]除了國際上常見的拼寫 Chakalaka 外,也常見 chakka lakka 的寫法[2]

成分與做法

[编辑]

恰卡拉卡的材料包括番茄紅蘿蔔、甜椒和辣椒、豆類與白菜等蔬菜。根據不同食譜,也會加入大蒜黑胡椒咖哩香菜等調味料[3][4]。白菜有時也會切絲後用鹽醃漬。

恰卡拉卡傳統上會搭配麵包、乌咖哩、碎玉米(Samp)或作為配菜,搭配南非香腸英语Boerewors霹靂霹靂雞或烤羊肉、豬肉食用。為了中和其辛辣味,有時會與 阿瑪西英语Amasi(一種南非優格)一同食用。

起源

[编辑]

關於恰卡拉卡的民族起源,有多種說法。

最廣為流傳的一種版本起源於1950年代。當時南非的礦工沒有太多食物選擇,於是將所有可用食材丟進鍋裡一起煮。這種混合物後來以醬料、湯品或沙拉的形式食用,經過一些改良,演變成今天所知的恰卡拉卡。[5][6]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其源自印度-马来西亚混合風味的沙拉,主要材料包括洋蔥、大蒜、薑、青椒、紅蘿蔔和花椰菜,並以辣椒和咖哩調味。

而以番茄與洋蔥製成的濃稠醬汁形式,恰卡拉卡也是波札那傳統部落料理的一部分。

但一般認為,恰卡拉卡的現代形式大約是在20世紀中期於南非約翰尼斯堡的城鎮發展出來的。

參考文獻

[编辑]
  1. ^ Weinbach, Donata (2018): Appetit auf Afrika. Stereotype Bedeutungszuschreibungen am Beispiel von Chakalaka und Joe's Beerhouse. In: Kellermeier-Rehbein, B., Schulz, M., Stolberg, D. (Hg.): Sprache und (Post)Kolonialismus. Berlin/Boston: De Gruyter. S. 269. doi:10.1515/9783110561210-275
  2. ^ fremdwort.de. ▷ chakalaka: Bedeutung, Herkunft. fremdwort.de. [2025-05-08] (德语). 
  3. ^ the definition of chakalaka. Dictionary.com. [2016-04-29]. 
  4. ^ Definition of “chakalaka”. 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 [2016-04-29]. 
  5. ^ Chakalaka 101. Food24. [2016-04-29]. 
  6. ^ The recipes page of Ukuva iAfrica - the taste of Africa. www.ukuva-iafrica.com. [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