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獬
外观
(重定向自张若獬)
張若獬(17世紀—17世紀),字義生,號宿松,山東萊州府膠州人[1],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張若獬是崇禎四年進士張若麒之兄,在崇禎三年(1630年)中舉人[2],七年(1634年)成進士,户部觀政,八年獲授河間知縣,任內弭盜安民:十三年考最遷官南京戶部浙江司主事,十四年升山西司郎中,本年升河南佥事徐淮道[3]。弘光時擢為山東淮徐道僉事、督漕河防,有不少功勞。南明滅亡,他棄官歸隱在膠州南旃檀菴終老[1][4]。
引用
[编辑]- ^ 1.0 1.1 錢海岳《南明史·卷三十五·列傳第十一》:(弘光)時南直司道:……張若獬,字義生,膠州人。崇禎七年進士。歷河間知縣、南京戶部主事、淮徐僉事,督漕防河,歸。
- ^ 道光《膠州志·卷十·表九·明選舉》:舉人……崇禎 三年 庚午科……張若獬 熙子,見進士
- ^ 《崇祯七年甲戌科进士三代履历便览》:张若獬,曾祖嘉真,寿官;祖弘范,庠生;父熙,庠生。宿松,礼记一房,丙午年六月二十四日生,莱州府胶州人,庚午乡试,会二百四十八名,三甲一百五十六名,户部观政,乙亥授河间知县,庚辰升南户部浙江司主事。辛巳升山西司郎中,辛巳升河南佥事徐淮道
- ^ 道光《膠州志·卷二十五·傳五·明人物事功文苑》:張若獬,字義生,熙子,舊志(云)崇禎七年進士,授北直河間知縣,弭盜安民。考最遷南京戶部主事,擢淮徐道按察僉事督漕河防,多著勞績。明亡,棄官歸隱於州南旃檀菴以終。
參考文獻
[编辑]官衔 | ||
---|---|---|
前任: 劉遇隆 |
明朝河間縣知縣 1635年-1639年 |
繼任: 周伯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