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張國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张国维

張國維(1595年—1646年),九一,一字止庵玉笥[1]浙江金華府東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明亡後,自盡殉國。

生平

[编辑]

張國維年幼便以理學自勵,又因仰慕東林黨人遠走千里,親自到東林書院參與講學[2]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浙江四十六名举人,天啟二年(1622年)聯捷壬戌会试十二名,三甲一百六十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授廣東番禺知縣,兴学校,课农桑,以德化民,屢擒巨盜。[3][4]後以政績卓越,崇祯元年考选,授刑科給事中;三年升吏科右,四年升吏科左,五年升礼科都给事中,六年陞太常寺少卿。崇祯七年(1634年)擢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抚应天[5],期間編輯了《三吳水利全書》,疏浚了松江[6]、嘉定、上海、无锡等地河道,號稱「治吳七載,威惠大行」[7][8]。十二年升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當時正值大旱,漕運河道的水流干涸,張國維疏通眾多河道使得漕運恢復暢通,救活山東災民無數[9][10]。崇禎十五年升兵部尚书,十六年革任。十七年(1644年)三月,以兵部尚書兼右僉都御史赴江南、浙江,督練兵、輸餉諸務[11]。離開北京後,李自成攻破北京。

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弘光帝召為戎政尚書。因山東討賊有功,加太子太保。後與馬士英不和,乞省親歸。同年五月,清軍陷南京。國維在家聞變,召集義勇,至台州,與陳函煇宋之普柯夏卿陳遵謙熊汝霖孫嘉績等擁戴魯王朱以海監國,移紹興,國維任武英殿大學士,督师钱塘江[12]。次年六月初,方國安叛降,国维还守东阳。二十五日,清兵破义乌,追至七里寺,國維召二子張世凤張世鹏問其生死,長子表示不願苟且偷生,次子猶豫不決,国维即怒以石砚掷击,不中。世鹏泣曰:“从容尽节,慷慨捐躯,儿等甘之如饴,唯祖母年迈八旬……”。午夜,國維遂整理衣冠,向母诀别,赋《绝命词》三章,写“忠孝不能两全,身为大臣,谊在必死。汝二人或尽忠,或尽孝,各行其志,毋贻大母忧,使吾抱恨泉下!”遗书于次子。南向再拜曰:「臣力竭矣」!跳園中水池亡,年五十二。

國維既死,家人扶其屍於大廳。清兵骑兵多为山东济宁人,見國維屍體叩头拜谢。张世凤不屈而死,被殺於钱塘江畔。浙江总督张存仁敬佩张国维,不忍斷其香火,於是釋放张世鹏。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賜忠敏。著《吴中水利全书》。

家族

[编辑]

祖张汝吉,太学生。父张希武,庠生。

纪念

[编辑]

后人为祭祀在苏州山塘街修建张忠敏公祠,1909年11月13日中国同盟会会员陳去病高旭柳亞子等人在此发起成立南社,2009年11月13日改建为中国南社纪念馆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明季南略》:“字正庵,號玉笥”
  2. ^ 《東林列傳》(卷十一):「張國維,字玉笥,東陽人。少以理學自勵,慕東林名,走數千里來會講。」
  3. ^ 《廣東通志》(卷四十):「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知番禺县,政尚廉平,兴学校、课农桑、以德化民,听讼从容,不尽绳之以法。有兄弟争产,庭诘之,欷歔叹息,民遂悔悟。甲子岁饥,闽船群至贩籴,米价日涌,巡按陈保泰阃人,故曲庇不禁,郡民数万往诉,保泰复行遏籴,众大哗,自辰至午不散。国维驰至,以利害喻之,众始散去,非国维几至激变。秩满擢给谏去。」
  4. ^ 《東林列傳》(卷十一):「天啟壬戍進士,知廣東番禺縣,屢擒巨盜。」
  5. ^ 应天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安庆府廣德府
  6. ^ 《天下郡國利病書》(松江府水利):「崇祯八年,巡抚张国维、督知府方岳贡、华亭知县张调鼎勘核漴阙坍塘,长二百八十九丈,内患口一百十九丈,东西两塘接连患口一百十七丈有奇,东尽塘五十三丈,官给料价工食银二万余两,石塘以成。」
  7. ^ 《東林列傳》(卷十一):「治吳七載,威惠大行。每值旱蝗,則請蠲請折,抗疏入告。而其大者尤在講求水利,蓋吳為澤國,明初開修水利,設有專官。至宣德中,周文襄忱為巡撫,秤土均糧,凡坵塍之灌注湖流者,依重科畎澮之進退潮汐者減輕,則其法尤為精密。𢎞正以來,屢命疏鑿。自萬厯戊申後,始漸廢弛,農人竭蹶培壅,收穫仍儉,坐是民多艱食。盜風日熾,國維乗單舸遍探河渠,悉為圖說,凡三吳諸水之故道,曾煩累朝睿畫者,次第編訂。他如臣僚章奏,官司案牘,莫不蒐採,輯為《三吳水利全書》,共計三十卷,上於朝。」
  8. ^ 《蘇州府志》:「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崇祯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宽厚得士大夫心。属郡灾伤,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隄,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
  9. ^ 《濟寧直隸州志》:「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由番禺知县。崇正十三年,历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岁大旱,漕流涸,国维濬诸水以通漕。山东饥,赈活穷民无算。」
  10. ^ 《山東運河備覽》:「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漕河乾涸,国维濬诸水以通漕。」
  11. ^ 翁洲老民:《海東逸史》卷四
  12. ^ 張岱《石匱書后集》卷四十《張國維傳》記魯王授國維為建極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 查繼佐《國壽錄》卷三《張國維傳》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二百七十六》,出自《明史
官衔
前任:
陳鍾盛
明朝番禺縣知縣
1623年-1628年
繼任:
孫曰紹
前任:
陳新甲
明朝兵部尚書
1642年-1643年
繼任:
馮元飇
前任:
阮大鋮
(弘光朝廷)
南明兵部尚書
(魯王朝廷)

1645年
繼任:
陳函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