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布鲁斯·格雷厄姆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魯斯·格雷厄姆
出生布魯斯·約翰·格雷厄姆
(1925-12-01)1925年12月1日
哥倫比亞考卡山谷省拉昆布雷
逝世2010年3月6日(2010歲—03—06)(84歲)
美國佛羅里達州霍布桑德
国籍秘魯裔美國人
母校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學院英语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tuart Weitzman School of Design
凱斯西儲大學
戴頓大學
职业建築師

布魯斯·約翰·格雷厄姆(英語:Bruce John Graham,1925年12月1日—2010年3月6日)是出生於哥倫比亞的秘魯裔美國建築師。格雷厄姆在全球多地設計建築,並深度參與芝加哥伯納姆計劃英语Burnham Plan of Chicago的演進。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內陸鋼鐵大廈英语Inland_Steel_Building威利斯大廈(前稱西爾斯大廈)及約翰·漢考克中心[1]

他也負責規劃了倫敦布羅德蓋特英语Broadgate金絲雀碼頭開發案。[2][3][4]建築歷史學家弗朗茲·舒爾茨稱他為「他那一代的丹尼尔·伯纳姆」。[1] 他也是1993年皮尤藝術獎學金英语Pew Center for Arts & Heritage得主。

生平

[编辑]

格雷厄姆於1925年12月1日出生在哥倫比亞考卡山谷省拉昆布雷,父親是出生於加拿大的國際銀行家[5],母親是秘魯人。他的第一語言是西班牙語[1]

他曾就讀於波多黎各里約皮德拉斯英语Río_Piedras,_Puerto_Rico聖何塞學院英语Colegio_San_José_(San_Juan,_Puerto_Rico),並於1944年畢業。隨後他在俄亥俄州戴頓大學學習,並於克里夫蘭凱斯應用科學學院主修結構工程。他於1948年從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畢業。剛來到芝加哥時,他曾在霍拉伯德與魯特公司英语Holabird & Root工作,1951年加入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芝加哥分部。[6]

職業生涯

[编辑]

在SOM工作的40年期間,布魯斯·格雷厄姆從芝加哥出發,設計了全球多個城市的著名建築,包括危地馬拉香港倫敦開羅等。他設計了曾近36年保持世界最高建築紀錄的威利斯大廈,以及約翰·漢考克中心殼牌廣場一號等建築。他與賓夕法尼亞大學特別是美術學院保持密切關係,堅信建築教師應當同時從事實務工作。[7]他致力於建築理論研究,並創立了SOM基金會英语SOM_Foundation,同時也曾在哈佛大學教授建築工作室課程。格雷厄姆是熱愛藝術的收藏家,與亚历山大·考尔德胡安·米羅克莉莎英语Chryssa爱德华多·奇利达等藝術家結為好友,並邀請他們為芝加哥創作公共藝術作品。他相信建築家應該受到哲學歷史音樂與文學的薰陶,以創造出偉大的作品。

格雷厄姆對倫敦產生了重大影響,他負責設計了大型開發計劃布羅德蓋特英语Broadgate金絲雀碼頭的總體規劃。[2] 他還設計了倫敦的九座建築。[3][8][9]格雷厄姆曾對此表示:「我們設計建築是為了居住者以及街道上觀看它們的人。我們嘗試設計成為倫敦一部分的建築,不是仿造某個時代風格,而是創新的發明。」[10]

設計理念

[编辑]

格雷厄姆在凱斯西儲大學學習結構工程,並將對建築結構的尊重與知識融入其所有建築設計中。尤其是約翰漢考克中心,便以結構設計達到美學表現。他後來在巴塞隆納的藝術酒店以及倫敦布羅德蓋特的多棟建築中,也展現此理念。布魯斯·格雷厄姆堅信建築如同舞蹈與音樂,是結構與美感的結合。他認為這些藝術形式代表了文化的最高成就,且建築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是所處文化道德的產物與反映。[11]

主要作品

[编辑]

逝世

[编辑]
法茲魯爾·拉赫曼·汗與布魯斯·格雷厄姆的墓地,位於芝加哥格雷斯蘭公墓

格雷厄姆於2010年3月6日於佛羅里達州霍布桑德逝世,享壽84歲,其子喬治表示,死因為阿茲海默症併發症。[12]他葬於芝加哥格雷斯蘭公墓英语Graceland_Cemetery,與法兹勒·拉赫曼·汗相鄰。

2010年10月14日,芝加哥第四十二區議員布倫丹·萊利(Brendan Reilly)將位於約翰·漢考克中心南側及東側的街道命名為榮譽布魯斯·J·格雷厄姆路(Honorary Bruce J. Graham Way),以紀念格雷厄姆的偉大成就。該街道沿著切斯納特街(Chestnut Street),介於米斯·凡德羅街(Mies van der Rohe Street)與密西根大道之間,並沿米斯·凡德羅街(以著名建築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命名)從切斯納特街延伸至特拉華街(Delaware Street)。[13]

另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Bruce Graham, architect of Willis Tower and John Hancock Center, dies at age 84. Chicago Tribune. March 8, 2010 [March 9,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18, 2012). 
  2. ^ 2.0 2.1 Bruce Graham, a self-described Chicago architect. 18 July 2013 [202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8). 
  3. ^ 3.0 3.1 Eat, Drink, Shop in Broadgate | Shops, Restaurants, Bars, Gym & Salons. [202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8). 
  4. ^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s Bruce Graham to be Honored at Tribute. - Free Online Library. www.thefreelibrary.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5). 
  5. ^ Grimes, William. Bruce J. Graham, Chicago Architect Who Designed Sears Tower, Dies at 84. The New York Times. 2010-03-10 [2025-07-19].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美国英语). 
  6. ^ Miller, Stephen. Apostle of Architecture's Power Left Mark on Chicago Skyline. Wall Street Journal. March 10, 2010: A5. 
  7. ^ www.SOM.com | Bruce Graham Interview. www.som.com. [202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1). 
  8. ^ Grimes, William. Bruce J. Graham, Chicago Architect Who Designed Sears Tower, Dies at 84. The New York Times. 2010-03-10 [2025-07-19].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美国英语). 
  9. ^ Burdett, Ricky. Bruce Graham obituary. The Guardian. 2010-03-25 [2025-07-19]. ISSN 0261-3077 (英国英语). 
  10. ^ Wayback Machine (PDF). www.broadgate.co.uk. [2025-07-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14). 
  11. ^ Bruce Graham Interviewed by Detlef Mertins | SOM | 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 www.somchina.cn. [202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5) (中文(简体)). 
  12. ^ www.SOM.com | 03/08/10 - Legendary Architect Bruce J. Graham Dies. www.som.com. [202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13. ^ www.SOM.com | 10/28/10 - Late SOM Architect Bruce Graham Honored. www.som.com. [2025-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6).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