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太平湖 (新街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67年9月20日CORONA间谍卫星拍摄的太平湖。

太平湖是原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新街口外的一处湖泊,现已无存。其位于海淀区东南部,东至新街口外大街,西到小村,北至索家坟,南邻德胜门西大街

历史

[编辑]

新街口外的太平湖原为与积水潭相连一体的自然水面,曾经是京城重要的水道,元代称「泓亭」。明代改筑大都,将此地隔于城外西北角,成为湖沼。此小湖泊由永定河故道冲刷而成,类似什刹海。其水面逐渐缩减,到清代已经成为独立的湖泊了。清末,一贡姓大户于此地经营芦苇制品,始称为「(贡姓)苇塘」

在1907年普鲁士土地测量局出版的《北京附地》中,记为「苇塘」

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城墙已被扒开了许多豁口。出新街口外豁口,过护城河上的木桥,即可见广阔的芦苇荡。夏季蚊蝇滋生、雨季交通不便,居民期待政府可仿照龙须沟改造此地。

1953年,政府组织附近群众疏浚苇塘,清除了周边芦苇与杂草,引入护城河水,修起环湖的道路,因位于南太平庄,故命名为太平湖。当时,太平湖是呈∞字形的人工园林,东西湖区由木拱桥分割,环境优美,湖心有种柳树的孤岛。电影《水上春秋》、《无名岛海战》《柳堡的故事》等影片的部分外景曾在此拍摄。

1966年初夏,北京市民为避免和“四旧”沾边,开始向太平湖中丢弃金鱼、字画、瓷器、自行车等物,后来发展成跳湖自杀。

1966年8月24日,老舍自沉于太平湖。其自杀动机可能和八二三事件有关,但众说纷纭。老舍当时家住灯市口,距太平湖并不近。其子舒乙考证认为,此地距老舍母亲晚年的住地(西直门大街西北角的观音庵胡同)较近;且老舍青年时曾任北郊劝学员,熟悉这一带。冰心则认为,老舍作品中好人大多姓李,姓李者多自杀,自杀多投水。[1]

1972年修建环城地铁时,太平湖成为工程的渣土填埋场而填平,改建为地铁太平湖车辆段[2]

2005年,北京在北护城河综合治理工程中进行了所谓的“重现太平湖”规划。“新太平湖”并非在原先的北太平湖原址上复建,而是将北护城河西直门暗涵至新街口大街段拓宽改造而成。面积1万余平方米,水深1.3米。

小村

[编辑]

太平湖之西原为「小村」,是德胜门外西直门外的必经处,今不存。1905年建京张铁路占去小村西部,日占时期建浅香轧钢厂(后改为北京第一轧钢厂,之后又为首钢第一线材厂,今改作居民区,不存)占去南部,1986年建西直门北大街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老舍之死:1966年的太平湖之谜(组图). 新京报. 2009-06-11 [2020-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5) –通过中新网. 
  2. ^ 海淀区地名志编辑委员会. 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志 第一版. 北京出版社. 1992年9月: 66. ISBN 7-200-01890-2.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