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田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大田闽南话
大田县
从白岩山上看大田
从白岩山上看大田
  大田县 在三明市的位置
  大田县
在三明市的位置
地图
大田縣的位置
坐标:25°41′36″N 117°50′42″E / 25.69342°N 117.84509°E / 25.69342; 117.84509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福建省三明市
政府駐地均溪镇
下级行政区
18
政府
 • 县委书记吴茂生
 • 县长熊建云
面积
 • 总计2,233.12 平方公里(862.21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299,513人
 • 密度134人/平方公里(347人/平方英里)
 • 城镇162,066人
語言
 • 母语方言闽语闽南片大田小片[2]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366100
電話區號0598
車輛號牌闽G
行政区划代码350425
国内生产总值(2022)¥258.38亿元
網站大田县人民政府
大田县
繁体字大田
简化字大田

大田县,别称“岩城”,是福建省三明市下辖的一个。位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西侧,面积2294平方公里,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3]

历史

[编辑]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划出尤溪县14个都、永安县1个都、漳平县1个里10个社和德化县1个团置县,属福建道延平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隶永春直隶州。中華民國建立後隸屬南路道,1927年廢道直屬福建省,1934年7月隸屬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區,1935年10月改屬第六行政督察區,1946年1月改屬第九行政督察區,1947年4月第九区改为第六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9月属永安专区,1956年6月改属晋江专区,1963年3月属三明专区,1983年7月三明专区改为三明市。[4][5]

地理

[编辑]

大田县东邻德化县,南连永春县,西南毗漳平县,西界永安市,西北交三元区,北接尤溪县,面积2294平方千米,地处戴云山西坡,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峰大仙峰海拔1553.4米,多年平均气温19.1°C,无霜期年均289天,年均日照时数1513小时,年均降水量1550.2毫米,年均降雨日数162天,降雨集中在3到9月,境内河流分属闽江、九龙江、晋江流域[4],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19.79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3.54亿立方米[6],主要河流有均溪、仙峰溪、文江溪和桃源溪,最大的均溪境内干流长81.7公里,森林面积232.45万亩,森林覆盖率69.49%,共有植物141科621种,其中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护植物16种[7]

大田-海拔400米(平均數據1991–2020 極端數據1981–201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8.7
(83.7)
33.9
(93.0)
33.8
(92.8)
34.9
(94.8)
35.8
(96.4)
37.7
(99.9)
39.6
(103.3)
39.5
(103.1)
37.6
(99.7)
35.6
(96.1)
35.4
(95.7)
29.7
(85.5)
39.6
(103.3)
平均高温 °C(°F) 16.6
(61.9)
18.3
(64.9)
21.1
(70.0)
25.6
(78.1)
28.5
(83.3)
31.1
(88.0)
33.7
(92.7)
32.9
(91.2)
30.4
(86.7)
26.6
(79.9)
22.5
(72.5)
17.9
(64.2)
25.4
(77.8)
日均气温 °C(°F) 10.5
(50.9)
12.3
(54.1)
15.2
(59.4)
19.6
(67.3)
22.9
(73.2)
25.6
(78.1)
27.3
(81.1)
26.6
(79.9)
24.5
(76.1)
20.4
(68.7)
16.3
(61.3)
11.5
(52.7)
19.4
(66.9)
平均低温 °C(°F) 6.9
(44.4)
8.6
(47.5)
11.4
(52.5)
15.6
(60.1)
19.1
(66.4)
22.0
(71.6)
22.9
(73.2)
22.8
(73.0)
20.9
(69.6)
16.4
(61.5)
12.3
(54.1)
7.7
(45.9)
15.6
(60.0)
历史最低温 °C(°F) −4.2
(24.4)
−3.0
(26.6)
−3.1
(26.4)
4.1
(39.4)
8.6
(47.5)
13.5
(56.3)
18.4
(65.1)
16.7
(62.1)
11.9
(53.4)
4.9
(40.8)
−1.0
(30.2)
−6.7
(19.9)
−6.7
(19.9)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65.3
(2.57)
92.6
(3.65)
156.8
(6.17)
169.2
(6.66)
223.8
(8.81)
249.6
(9.83)
132.7
(5.22)
207.4
(8.17)
121.8
(4.80)
49.0
(1.93)
49.2
(1.94)
45.8
(1.80)
1,563.2
(61.55)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10.3 13.0 17.2 16.2 18.5 18.5 14.3 17.3 12.6 6.5 7.5 8.3 160.2
平均相對濕度(%) 79 79 80 79 80 81 76 80 79 76 78 78 79
月均日照時數 99.0 88.3 93.2 111.5 114.9 129.3 199.3 174.4 148.2 149.6 123.0 114.0 1,544.7
可照百分比 30 28 25 29 28 32 48 44 41 42 38 35 35
数据来源: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8][9]

经济

[编辑]

2022年大田县地区生产总值258.3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6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84元[10]。全县耕地面积29.95万亩,其中水田18.72万亩、旱地3.23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茶、木薯等[7],特产有大田肉兔、大田高山茶、早兴风吹茶油、建设山宝糟菜、均溪九层粿、武陵雪山萝卜、前坪金峰生姜、梅山福梅辣椒等,工业以水泥、煤炭、冶矿为主,是福建省水泥、矿产品采选和深加工的重要工业生产基地[11]兴泉铁路泉南高速莆炎高速356国道235国道过境[12]

社会

[编辑]

2020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大田县常住人口为299513人,其中男性159135人,女性140378人,城镇人口162066人,乡村人口137447人,14岁以下占25.93%、15到59岁占56.30%、60岁及以上占17.77%,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56年[13]。境内有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田土堡群,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银丁坂银矿遗址广平文昌阁镇东桥林埔祠等20处,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大田板灯龙和杂剧作场戏[11][14]

语言

[编辑]

大田县大部分地区通行四到五种方言,分别为:前路话(含桃源話)、后路话闽南话客家話;其中前路话和后路话属闽南语大田片方言;当地的“闽南话”与泉州通行的泉漳片泉州话相近,但它们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客家話方言岛主要分佈在大田县的北部和西部。並因方言复杂,交流不便,当地政府一直在致力推广普通话,被评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先进县。

前路、后路的提法是按照地域位置进行区分,前路、后路以文江龙门为界,在大田的18个乡镇中,属于的前路的有均溪镇、上京镇、石牌镇、华兴乡、屏山乡、吴山乡、济阳乡、武陵乡、谢洋乡、湖美乡、前坪乡、桃源镇、太华镇;属于后路的有广平镇、建设镇、奇韬镇、文江乡、梅山乡。

前路中屏山乡、吴山乡、济阳乡、谢洋乡、桃源镇的新街、旧街、西安、下东坂和广前等村讲闽南话,桃源鎮的上东坂、黄山头和太华鎮的高星,广平的大吉、大竹林等村講客家話,其他乡镇讲前路话(即大田话、前道话),但桃源镇其他村社和上京鎮的黄城、桂坑、城口、丰田、南坑等村一带通行的前路话与其他地域的前路话存在一定差异,也有学者将其单独划出,称为桃源话;后路中各乡镇基本讲后路话(即后道话、尤溪县称作新桥话),故该方言也通行于尤溪县上尤溪沙县的部分乡镇

行政区划

[编辑]

大田县下辖12个、6个均溪镇、​石牌镇、​上京镇、​广平镇、​桃源镇、​太华镇、​建设镇、​奇韬镇、​华兴镇、​吴山镇、​文江镇、​梅山镇、​屏山乡、​济阳乡、​武陵乡、​谢洋乡、​湖美乡、​前坪乡和​东风农场[15]

参考来源

[编辑]
  1.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中國語言地圖集,商務印書館,2012,ISBN 978-7-100-07054-6
  3. ^ 大田概况 _ 大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大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30). 
  4. ^ 4.0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福建省卷.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6-08: 615. ISBN 978-7-5087-5392-8. 
  5. ^ 大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大田县志. 中华书局. 1996-11: 卷一第一章第一节 [2023-06-16]. ISBN 7-101-0153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2). 
  6. ^ 大田县政府办. 自然地理. 大田县人民政府. 2022-02-15 [202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3). 
  7. ^ 7.0 7.1 大田县政府办. 大田县自然资源. 大田县人民政府. 2022-02-15 [202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4). 
  8.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23 June 2023] (中文(简体)). 
  9. ^ 中国气象数据网.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23 June 2023] (中文(简体)). 
  10. ^ 大田县政府办. 综合概况. 大田县人民政府. 2023-05-15 [202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4). 
  11. ^ 11.0 11.1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 (编). 大田县.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 
  12. ^ 大田县政府办. 大田县交通概况. 大田县人民政府. 2021-07-27 [202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4). 
  13. ^ 大田县统计局. 大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大田县人民政府. 2021-06-04 [202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6). 
  14. ^ 大田县政府办. 大田县文化和体育. 2022-01-10 [202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4). 
  15. ^ 行政区划搜索:大田县.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