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嚴裕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嚴裕棠
光藻
出生(1880-10-16)1880年10月16日
上海公共租界
逝世1958年10月18日(1958歲—10—18)(78歲)
臺灣臺北市
墓地臺北市北投區陽明山第一公墓
配偶嚴錢則予
儿女6子1女,包括:
嚴慶祺(三子)
嚴慶齡(四子)
父母嚴介廷(父)

嚴裕棠(1880年10月16日—1958年10月18日),光藻祖籍江蘇省吳縣(蘇州市志記載其原籍安徽[1]),中華民國企業家、裕隆集團奠基者,為中国近代民族机器制造业先驱、上海「棉鐵之父」。[2]裕隆汽車創辦人嚴慶齡父親、前董事長嚴凱泰(養)祖父。

生平

[编辑]

早年背景

[编辑]

光绪六年(1880年)农历九月十三,嚴裕棠生於上海市静安寺路后严家宅,洋行買辦家族出身,父親嚴介廷是英商自來水廠的小買辦、叔父嚴介坪為英商老公茂洋行買辦。因父輩能接觸洋人,嚴裕棠自幼略識英語,並師從於颜惠庆黄锡宝。19岁時經叔父介紹於英商老公茂洋行打工,後任洋行主庇亚士的私人助理。其後他代表父亲以债权人身份进公兴铁厂從事跑街工作。严裕棠擅於招揽生意,並在协助厂主与外商交易中解决了很多难题而深得厂主信任,但終因其私下捞钱觸怒老闆而离开公兴铁厂。 [3]

創業

[编辑]

1902年,严裕棠与銅匠出身的褚小毛合夥资本银7500两創辦「大隆铁工厂」为几家中外丝织厂和轧花厂做修理工作。該廠分为三股,严裕棠占二股、股金由父亲和岳父钱恂如垫借,後再分期归还。严出任工廠經理,负责对外招揽生意;褚小毛担任副经理主理內部事務,创办初期设工场于杨树浦太和街梅家弄,共雇用工人七人、学徒四人。次年由老公茂洋行庇亚士协助设计并代向国外订购机器,經營为外轮修理配机件業務,迁址至平凉路西口新厂,厂址占地二亩半,有铁皮木板平房12间,工人、学徒增至50人左右。1906年,褚小毛撤走股份,大隆归严裕棠独资经营。[3]1907年以後,大隆工厂内部管理由其妻子负责,嚴本人主理对外联系业务,期間開始承接英商自来水厂和汉口自来水厂的管道和阀门製造工作,之後事業版圖逐漸移轉至纺织机件修配生意。[4]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纺织业兴起,大隆乘机扩大紡織廠生产规模建造新厂。1920年,严裕棠指定长子严庆祥出任厂长,承制纺织机的全部传动装置,并嘗試制造各种小型机器,時有大小机床100部、工人和学徒300餘人。一戰结束後,民族工业在内外势力压制下多数发展停滞乃至破产,大隆因有严裕棠另外经营房地产为后盾得以继续发展。1918年以後,嚴裕棠拉拢英國日本商人扩大其房地产经营,並持有多棟里弄房屋、公寓和楼房以收獲租金。1922年,大隆开始仿制棉纺织机。1925年租办「苏轮纱厂」,次年正式投入纺织机制造。 1927年,严裕棠组设「光裕营业公司」总管大隆、苏轮两厂並自任总经理、長子严庆祥为副总经理。[5]同年底仰仗杜月笙支持,正式买进「苏轮纱厂」加以扩建,以三子严庆祺為厂长並由大隆供应机器设备,两年后陆续新设纱厂和织布厂各一所。1928年,分设车床工段、刨床工段、装机间和设计室以适应装备苏纶纱厂的需要。次年設置分厂和农具传习所,除了制造纺织机外还生產引擎、农具,两三年间即生产各式农业机器達千餘台,年销近300台。1931年時,营业额曾达80万两。[6]

1932年,嚴裕棠四子嚴慶齡德國留學歸來出任大隆廠長、次子嚴慶瑞任經理,1934年收购上海「隆茂纱厂」更名為「仁德纱厂」,并投资常州「民丰纱厂」、戚墅堰通成毛纺厂和郑州「豫丰纱厂」,成为上海、苏南著名实业家。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上海失陷,大隆厂为日本軍占领,由日商內外綿接管,更名为「内外铁厂」,后又改称「大陆铁厂」,专为日军生产军火。1938年,严庆龄以大隆库存器材在租界开设「泰利机器厂」,并投资常熟开设小型纱厂。1945年抗战胜利后,大陆铁厂由中華民國經濟部作为敌产接收,改为资源委员会上海机器制造厂第一厂,1947年由严氏赎回经营,復名為「大隆」,同时合伙开办苏州纱厂、香港怡生纱厂。[7]

晚年

[编辑]
嚴裕棠墓

1948年,國共關係惡化,嚴裕棠即率其次子嚴慶瑞、三子嚴慶祺、四子嚴慶齡和女兒嚴慶怡逃往香港後轉赴巴西,嗣后僑居巴西六年。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大隆、泰利等廠部分机器由四子严庆龄、媳吳舜文运往臺灣成立「裕隆铁工厂」及「台元纺织厂」。嚴裕棠晚年則屢為心臟宿疾所苦,1958年9月在心臟健康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不顧醫囑,携帶氧氣筒乘機返國,並決定要長期卜居臺灣。同年10月18日,嚴裕棠在臺北因支氣管炎及心臓併發症病逝,在善導寺設奠祭弔後移靈安葬於陽明山第一公墓[8]

身後

[编辑]

嚴裕棠身故後,家族遵照老夫人嚴錢則予的訓示,捐出新台幣100萬元作爲基金設置「嚴裕棠先生紀念獎學金」,分發予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台北工專東海大學東吳大學淡江大學中原理工等九校,每學期受獎學生擇優選70名。[9]

褒揚令

[编辑]

1959年4月2日,總統蔣中正明令褒揚嚴裕棠,由總統府秘書長張羣代為頒發褒揚令、四子嚴慶齡代表領受,是中華民國總統褒揚工業界人士的首例,總統令全文如下:[10]

  吳縣嚴裕棠,稟性忠純,急公好義,六十年來,率以振興實業,促進生產為職志,而於教育、文化及救濟事業倡導輸將,不遺餘力,沾被既廣,令譽彌彰。抗戰期間,協運戰區物資,維護社會金融,尤徵卓識。赤匪禍國,義不共天,歸抵臺員,俄驚溘逝,弘規未竟,悼惜良深。應予明令褒揚,以表遺徽,而昭激勸。此令。

總   統 蔣中正    
行政院院長 陳 誠    

家庭

[编辑]

严裕棠與妻子嚴錢則予共育有六子一女,分別為長子嚴庆祥、次子嚴庆瑞、三子嚴庆祺、四子嚴庆龄、五子嚴庆禧、長女嚴庆怡(適方文丈)、幼子嚴庆禄,諸子嗣派下共計有孫20人、孫女13人、曾孫6人、曾孫女13人。[11]

綁架案

[编辑]
  • 1928年10月22日上午9時,嚴裕棠在去光裕公司途中遭遇三個持槍匪徒欲行綁架,嚴裕棠與車夫奮力抵抗,在搏鬥之中身中三槍,幸得車夫沈兆榮捨身力救,未傷及要害。從此嚴不再乘坐黄包车,改乘自备汽车。[12]
  • 1932年5月4日上午8時,嚴裕棠乘車前往公司途中再次被綁,半個多月後,綁匪勒索嚴家贖金50萬元。嚴家尋求友人、三星棉鐵廠廠主張子廉協助找警察幫忙,警方查到歹徒藏身處後開始拘捕綁匪,在秘捕過程中嚴裕棠趁亂逃脫。[12]

參考文獻

[编辑]
  1. ^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陈晖. 蘇州市志 1. 江苏人民出版社: 829. 1995. 
  2. ^ 遠見雜誌 (79-82). 遠見雜誌社: 95-113. 1993. 
  3. ^ 3.0 3.1 寿充一, 寿墨聊. 近代中国工商人物志 3. 中国文史出版社: 44. 1996. 
  4. ^ 王培. 晚清企业纪事.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7: 104. 
  5. ^ 杜恂诚. 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兼评韦伯《中国的宗教》.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3: 99. 
  6. ^ 朱汉国. 中華民國史(卷九). 四川出版集团. 2006: 59-61. 
  7. ^ 中共上海市委, 党史硏究室. 中国资本主乂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上海卷.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3: 1267. 
  8. ^ 秦琪聲. 嚴裕棠先生的風範, 《江蘇文物》 2 (4). 江蘇文物雜誌社. 1978-10-10. 
  9. ^ 編輯部. 經濟建設 3. 經濟建設雜誌社. 1966. 
  10. ^ 傳記文學. 398-403. 傳記文學雜誌社: 132. 1995. 
  11. ^ 國史館. 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卷16). 國史館. 1998-02-01. 
  12. ^ 12.0 12.1 张建安, 金人. 民国大案. 群众出版社. 2002: 22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