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慧珠
單慧珠 | |
---|---|
导演 | |
英文名 | Rachel Zen |
出生 | |
职业 | 導演、電視製作人 |
出道地点 | ![]() |
代表作品 |
單慧珠(英語:Rachel Zen,1951年1月23日—)[1],香港導演、電視製作人,出生於上海。早年曾於無綫電視任職劇集編導,1970年代末至90年代主要在公營的香港電台電視部執導《獅子山下》系列等單元劇,作品曾獲國際獎項。1980年代亦曾執導《忌廉溝鮮奶》等小量電影作品,屬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之列。1996年移民夏威夷,2000年代初回到香港,以獨立製作人身份為無綫電視製作人物訪問類紀錄片《情常在》,為其後期主要作品。
生平
[编辑]單慧珠1951年生於上海[1],1960年移居香港[2]。母語為上海話、普通話,其粵語帶有上海口音[3][4]:23。中學階段就讀於協恩中學[2]。大專階段就讀於台灣的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今世新大學)[5],中年後的記載多指其修讀新聞系[1][4]:23,早年亦有專攻廣播電視科之說[5],亦有畢業後曾在當地擔任記者兩年之說[1]。回到香港後,先在麗的電視新聞部任職記者[4]:23,但因粵語不純正而不獲重用,請求調職亦受阻[註 1]。後萌生去意,主動去信無綫電視(下簡稱「無綫」)的高層人物鍾景輝作出自薦,以自己過去在攝影上所獲獎項為賣點,面試後獲鍾景輝賞識[1]。她在麗的電視工作了約半年[3]。
約於1974年4月轉投無綫[註 2],在戲劇組任職助理編導(編導即導演),最初擔任編導鄒世孝的助手[3],單慧珠自言鄒世孝的認真態度對她影響甚深[6]:156。1975年11月晉升為編導[7][註 3]。據單慧珠憶述其晉升過程,當時鍾景輝帶同一些下屬轉投麗的電視,無綫由梁淑怡等人主事,急需提拔人才,遂要求一些有潛質的助理編導各自拍攝時長90分鐘的作品進行考核,及格者可晉升為編導並將自己的作品發展成多集節目,而單慧珠提交的作品正是她升為編導後的代表作——兒童單元劇《小太陽》的雛型。[6]:156
以兒童劇嶄露頭角後,在香港電台電視部編劇黃志的引薦下[6]:156,1977年初轉投該公營電台(香港電台由香港政府部門廣播處營運,下簡稱「港台」)[2],最初執導兒童單元劇《小時候》[6]:156。後來陸續參與了長壽系列《獅子山下》等寫實單元劇的導演工作[8],直至1990年代,代表作有獲得國際獎項的《獅子山下》之〈天生你才〉(1984年,詳見作品章節)。她曾向港台提案往中國內地拍攝近代名藝人周璇的傳記,但不獲接納[9]。多年來一直以合約導演形式為港台服務,沒有進入公務員體系[2]。
1980年代曾執導《忌廉溝鮮奶》等三部電影作品[1],被列為該時期之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指出身於當時屬於新興媒體的電視界,通常是學院派的年青導演)[10][11][12]。最後一作《但願人長久》(1989年)本為香港電台紀念開台60週年的電視電影[13][4]:23,因安排在電影院作慈善公映[14],成為該台首部在電影院上映的作品[13]。
1992年製作《獅子山下》備受爭議的單元〈風風雨雨〉,影射無綫新聞部在六四事件後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領導人李鵬,在剪輯上與港台管理層產生矛盾,後被調往教育電視組。[6]:163[15]
1996年舉家移民夏威夷,期間單慧珠以寫作、翻譯、當義工渡日,主要由丈夫工作養家[2][4]:22,24。1990年代末,香港的亞洲電視(演變自麗的電視)推出以人物訪問為主的紀錄片節目《尋找他鄉的故事》系列,產生頗大迴響。至2000年,單慧珠看過《尋》系列後萌生自己拍攝人物專訪類紀錄片的想法[4]:22。她帶同計劃書返回香港向電視台自薦,終獲無綫同意開拍人物訪問類紀錄片《情常在》。無綫向來奉行「製播合一」政策,此節目成為該台首個外判予獨立製作人的節目[16]。她離開家人,隻身留在香港製作節目,期間因工作壓力患上抑鬱症,以致無法全部完成[2][4]。但節目於2002年播出後仍獲得迴響及獎項[4][17]。
後正式回流香港,開設自己的製作公司[1]。她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演藝學院[1][17],2010年代曾擔任鮮浪潮短片創作競賽的導師[18][19]。
作風與評價
[编辑]單慧珠早在商營的無綫電視時期,已被形容為傾向藝術創作路線[20]。在公營的香港電台任職多年後,深受該台重視研究的文化影響,着重於觀察及分析人性[1]。在港台製作的寫實劇,以大膽深入揭露社會問題見稱[21],但其代表作〈天生你才〉也曾被批評過於煽情[22]。雖然電影處女作《忌廉溝鮮奶》的票房理想[23],但她屢次表達對商業性質的抗拒[24],或置於次要考慮,亦表示重視社會性的港台較適合自己[25][26][15],1989年她曾說:「電影界令人變得實際,是助人成長之地,但港台才是令我覺得似人的地方。」[27]
港台節目監製張少馨認為單慧珠精於選角[6]:154。單慧珠曾稱較喜歡起用新演員[28]。她在1981年執導的港台單元劇《香港香港》之〈江湖再見〉,是知名藝人劉德華演藝生涯中首個主演的影視作品,播出後讓他受到注意;單慧珠在此劇中起用劉德華演繹江湖人物阿龍,這亦是後來劉德華常見的螢幕形象之一[29][30][6]:155-158。曾有劉德華的傳記記載了他收到單慧珠邀請及進行試鏡的情況,當中提到單慧珠試鏡時喜歡詢問演員對角色背景的看法,沒有安排即場表演。[31]
單慧珠為求拍出逼真效果,屢有受爭議之舉。拍攝兒童劇時為求讓兒童演員做出需要的表情,曾採用打手板等手段,又曾以老鼠嚇唬童星王書麒。為港台執導電視電影《但願人長久》時,被警方控告兩項虐待動物罪名,其一是為了拍攝食用金錢龜治癌偏方的情節,要求演員以滾燙的開水烹龜,其二是拍攝一個火燒場景時讓籠中雀活活燒死;對於烹龜,單慧珠曾與法官辯論有否合理的替代拍攝方法,又認為烹龜是中國傳統所接受的行為,最終被判罪成,罰款但不留案底[註 4];燒雀一事則被法官相信不是故意,只是劇組失誤,罪名不成立;此官司上單慧珠獲得港台支持[33][32][34][6]:156,163。單慧珠在1987年執導的《獅子山下》之〈煙火人間〉,是藝人張敏的首次電視劇演出,單慧珠為了讓她了解所飾演的內地移民舞小姐角色,不惜帶她到杜老誌夜總會應徵舞小姐[6]:160。
在演藝圈內的人際關係方面,單惠珠自言不喜「埋堆」(依附於結黨者)。她在《明報周刊》2015年出版的人物專訪集中,曾以自己角度描述梁淑怡主事時期的無綫戲劇部門內部情況,稱自己可能被視為鍾景輝留下的派系,她曾向梁淑怡批評當時受歡迎的處境劇《相見好》內容未有反映社會現實,卻被調派擔任該劇的編導之一;又指當時有「揼骨黨」(替高層人士按摩以博取歡心),正謀求轉任編導的《相見好》演員曾勵珍就是其中一人[註 5],單慧珠認為自己可能成為對方的障礙及權力鬥爭的磨心,且深覺「道不同不相為謀」。該專訪集的另一訪問對象、單慧珠當年的直屬上司葉潔馨則解釋,當時只是希望單慧珠吸收不同劇種的經驗;當時大家工作辛勞,管理層亦經常互相按摩。[6]:156[35]
亦屬新浪潮導演的電影學者卓伯棠,評價單慧珠是一位「擇善執着」,「不輕言放棄自己理想的導演人材」。[11]
影視作品
[编辑]電視製作
[编辑]無綫電視
[编辑]首播年份 | 類型 | 節目名稱 | 職務 | 備註 |
---|---|---|---|---|
1974 | 長劇 | 懾魄驚魂[5] | 助理編導 | |
永恆的春天[5] | ||||
梁天來[5] | ||||
1975 | 單集劇 | 新年願望 | 賀年劇。[36] | |
長劇 | 清宮殘夢[5] | |||
洛神[5] | ||||
單元劇 | 家家戶戶[37] | |||
長劇 | 片斷[7] | |||
單集劇 | 黑鑽石[38] | |||
1976 | 單元劇 | 人間世外[39] | 編導 | |
處境劇 | 相見好[40] | 1976年一度擔任其中一名編導。 | ||
單元劇 | 小太陽 | 兒童題材。[28] | ||
單元劇 | 夕陽無限好 | 長者題材。[41] | ||
2002 | 紀錄片 | 情常在 | 監製、編導、編劇等職 |
香港電台
[编辑]單慧珠在香港電台多年,作品甚多,以下列舉有記載或被後世重溫的作品。
播映年份 | 單元名稱 | 職務[註 6] | 備註 |
---|---|---|---|
1977 | 萌[42][43] | 導演 | 原名〈承担〉。[44] |
海灘的故事[45] | |||
1978 | 亞香的丈夫[46] | ||
1979 | 梅花[47] | ||
何處是吾家[48] | 分為〈三婆〉[49]、〈尋〉[50]。 | ||
頌惠的故事[51][註 7] | |||
全餐[53] | |||
1984 | 天生你才 | 編導 | 殘疾人士題材,由「象人」岑亮文(臉上持續長瘤)、「玻璃骨人」王鈞祥(成骨不全症患者)親自演繹,頗具迴響[6]:159-160。相繼獲得1984年紐約國際電影電視節某項銀獎、1984年第20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電視競賽某項銀獎、1986年第16屆國際復康聯會電影節戲劇組亞軍。[2][49] |
1987 | 客自南北來[54] | 導演 | |
煙火人間 | 張敏首次電視劇演出。[55] | ||
痴[56] | |||
我始我終[57] | 編導 | ||
1992 | 風風雨雨 | 導演 |
其他單元劇
[编辑]播映年份 | 節目名稱 | 單元名稱 | 職務 | 備註 |
---|---|---|---|---|
1977-78 | 小時候 | 全劇 | 編導 | |
1981 | 香港香港 | 江湖再見 | 劉德華、劉美君首次主演影視作品。[58][6]:156-158 獲名導演李翰祥讚揚。[59] | |
島的故事 | 牛仔的一家 | 導演 | 以東龍島為主題。[60] | |
南丫戀 | 以南丫島為主題。[61] | |||
阿嬌要嫁人 | 以塔門為主題。[62][63] | |||
晨曦 | 以晨曦島為主題。[64] | |||
哀東平 | 以東平洲為主題。[65] | |||
父與子 | 導演、編劇 | 以橫瀾島為主題。[66] | ||
轉捩點 | 千絲情[67] | 導演 | ||
1982 | 一點燭光 | 風車裡的孩子 | 以腦痙攣兒童為題材[68]。在美國國際康復電影節獲獎,及在紐約國際電影電視節獲得某項銀獎。[2][17] | |
1988 | 人間有情 | 舞者愛舞[69] | ||
1991 | 小說家族 | Hi, brother![70] | ||
1992 | 歲月流情 | 一生何求 | 全劇共同獲得1992年第35屆紐約國際電影電視節某項金獎。[71] | |
風雨同路 | 路,不好走[72] |
電影製作
[编辑]上映年份 | 電影名稱 | 職務 | 備註 |
---|---|---|---|
1981 | 忌廉溝鮮奶 | 導演[1] | 原名《向日葵》[73]。年度港產電影票房排名第11位[74]。走寫實路線,涉及單親家庭、問題兒童、邊緣青年、弱勢社群、新移民、妓女、病童、殘疾人士等社會議題,並談及社工的辛酸。[12][6]:161 主演《小時候》的童星路家敏參演[75]。電影人田啟文首次幕前演出[76]。 |
1984 | 愛情麥芽糖 | 單慧珠與友人自組公司製作[77]。特色為製作動畫角色與真人演員互動演出[26][78] | |
1989 | 但願人長久 | 香港電台開台60週年紀念作,曾於電視播出[34],港台定義為單集式電視劇,外界定義為電視電影[13],後在電影院作慈善公映(見生平章節)。 主角江華首次電影演出,並獲得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有前途新人」獎(今最佳新演員)。[4]:23 |
幕前演出
[编辑]著作
[编辑]個人生活
[编辑]單慧珠有八兄弟姊妹,她排行第七[6]:156。1984年時,已年過三十歲的她透露自己已有交往三、四年的男朋友,但打算不婚不育[81],然而未幾便結婚[4]:24;其夫姓李,兩人婚後育有兩名年齡相距兩歲的女兒,移民前單慧珠的事業成就高於其夫[4]:24[27]。在移民夏威夷初期,她們一家依靠變賣香港的物業維生,當時其夫的家族成員都居於夏威夷,後來其夫找到一份攝影師工作,成為家庭經濟支柱[2]。
註釋
[编辑]- ^ 一說曾申請調任攝影師,初不獲批准,在新聞部主管張正甫的「提攜」下達成[1],一說不獲批准調任攝影師後,後她又想調往戲劇組,被張正甫評為「好高騖遠」並拒絕[6]:154,前者疑誤。
- ^ 一說1973年加入無綫[2],今取當時記載明確的官方來源。
- ^ 後世說法多為加入無綫兩年後升為編導[1][4]:23,今取當時記載明確的官方來源。
- ^ 當時曾有報道指需留案底[32],但後來有傳媒澄清此說有誤,實未有留案底[6]。
- ^ 曾勵珍成為編導後逐步晉升,後長期主管無綫戲劇部門。
- ^ 職務名稱盡量按原片片頭或片尾資訊,如未能觀看原片,則按文字記載或同時期作品推斷。
- ^ 香港電台網站的內容介紹誤寫黃志導演[52],按片尾資訊實為單慧珠。
參考文獻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單慧珠 Zen Rachel. 香港電影導演大全1979-2013. 香港電影導演會. [2025-04-05] (中文(香港)).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馮淑玲. 中年回望 單慧珠. 壹週刊. 2003-10-16, (710): 第一冊70-72 (中文(香港)).
- ^ 3.0 3.1 3.2 慈雲山下. 香港電視. 1974-04-28, (338): 35 (中文(香港)).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陳曉蕾. 單慧珠 走過抑鬱. 明報周刊. 2003-10-11, (1822): 副刊21-26.
- ^ 5.0 5.1 5.2 5.3 5.4 5.5 5.6 易之. 單慧珠擘開自己. 香港電視. 1975-05-16, (393): 43-44 (中文(香港)).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翟浩然. 劉美君憑下巴反勝陳安瑩 單慧珠替劉德華畫龍點睛. 光與影的集體回憶V. 香港: 明報周刊. 2015: 154–163. ISBN 978-988-15404-4-7.
- ^ 7.0 7.1 慈雲山下. 香港電視. 1975-10-10, (414): 79 (中文(香港)).
- ^ 文雪兒陳強結拜兄妹 單慧珠客串獅子山下. 工商日報. 1977-01-20: 9 [2025-04-07] (中文(香港)).
- ^ 張國榮開鏡前夕辭演程蝶衣羅啟銳的電影樂與路. 明報周刊. 2015-10-17 [2025-04-07] (中文(香港)).
- ^ 汪流 (编). 香港电影新浪潮. 中外影视大辞典.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269. ISBN 978-7-5043-3532-6 (中文(中国大陆)).
- ^ 11.0 11.1 卓伯棠. 電影與電視的血緣關係. 香港新浪潮電影. 香港: 天地圖書. 2003: 54–55. ISBN 988-201-454-2 (中文(香港)).
- ^ 12.0 12.1 忌廉溝鮮奶.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25-04-08] (中文(香港)).
- ^ 13.0 13.1 13.2 陳霆青. 七月結:炎熱下的英雄和溫情. 電影雙周刊. 1989-07-27, (270): 24-25.
- ^ 但願人長久慈善發行 今日優先首映場. 華僑日報. 1989-06-15: 21 [2025-04-06] (中文(香港)).
- ^ 15.0 15.1 梅茵. 力劝男人不娶自己的女人——单慧珠. 瑛子 (编). 香港女名流. 广州: 花城出版社. 1997: 121-126. ISBN 7-5360-2446-0 (中文(中国大陆)).
- ^ 鄺素媚. 《蘇 GOOD》入屋秘技 趣味性、資訊性、啟發性 幕後製作專訪. 香港經濟日報. 2008-10-21: C01 (中文(香港)).
- ^ 17.0 17.1 17.2 单慧珠:一边左右互搏,一边任性而为. 新浪网. 深圳晚报. 2009-09-25 [2025-04-08] (中文(中国大陆)).
- ^ 溝通.短路. U magazine. 2011-01-28, (270): L038-039 (中文(香港)).
- ^ 浩楠. 杜琪峯帶頭牽動創意革命 徐子珊力撐本土電影夢. STARSHK. 2013-11-02 [2025-04-08] (中文(繁體)).
- ^ 耶耶. 單慧珠不斷求「變」!. 香港電視. 1975-10-24, (416): 74-75 (中文(香港)).
- ^ 依蓮. 單慧珠闖影圈 拍大胆揭露社會問題片. 工商晚報. 1981-06-13: 5 [2025-04-08] (中文(香港)).
- ^ 思明; 羅健明; 陳子良. 電視:天生你才. 電影雙周刊. 1984-05-24, (137): 36-37 (中文(香港)).
- ^ 老細賺錢 行家讚譽 單慧珠處女作獲好評 製片家爭相拉攏簽約. 工商日報. 1981-07-09: 9 [2025-04-05] (中文(香港)).
- ^ 對商業電影有抗拒心理 單慧珠要搞愛情文藝 老細只耽心票房把握. 工商日報. 1982-04-07: 9 [2025-04-05] (中文(香港)).
- ^ 善農. 着重「誠意」的單慧珠. 電影雙周刊. 1981-07-09, (64): 23-24 (中文(香港)).
- ^ 26.0 26.1 羅健明. 真誠地投入每一個片段——給單慧珠素描. 電影雙周刊. 1984-11-22, (150): 15-16 (中文(香港)).
- ^ 27.0 27.1 陳玉儀. 不刻意美化 單慧珠的《但願人長久》. 電影雙周刊. 1989-06-15, (267): 41.
- ^ 28.0 28.1 妮. 「自信.自判.自辯」的單慧珠. 香港電視. 1976-07-24, (455): 38 (中文(香港)).
- ^ 文雋. 刘德华再现江湖. 拿什么拯救影艺圈. 广州: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5: 8. ISBN 7-80653-649-3 (中文(简体)).
- ^ 若沒有他!劉德華也許「消失演藝圈」. Yahoo News. 2021-05-16 [2025-04-06] (中文(臺灣)).
- ^ 阎志. 谁人知. 天若有情:天王之王刘德华. 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6: 63–64. ISBN 7-80076-953-4 (中文(中国大陆)).
- ^ 32.0 32.1 拍片令烏龜受不必要痛苦 單慧珠虐畜罪成立 罰款千元兼留案底. 華僑日報. 1988-07-22: 4 [2025-04-06] (中文(香港)).
- ^ 梁思浩爆導演單慧珠為求效果掟老鼠嚇王書麒 拍戲用滾水淥龜被控虐畜. Yahoo News. 2024-08-22 [2025-04-06] (中文(香港)).
- ^ 34.0 34.1 曾牽涉虐待龜雀遭檢控 女導演單慧珠指出 兩組鏡頭劇情所需 電視劇「但願人長久」昨行首映禮. 華僑日報. 1989-03-25: 4 [2025-04-06] (中文(香港)).
- ^ 打動鳳凰女改造汪明荃 視壇千手觀音葉潔馨(二). 明報周刊. 2014-09-27 [2025-04-06] (中文(香港)).
- ^ 翡翠台戲劇 應景慶新年!. 香港電視. 1975-02-14, (380): 58-59 (中文(香港)).
- ^ 翡翠台推出新戲 「家家戶戶」週末播映. 香港電視. 1975-05-16, (393): 6 (中文(香港)).
- ^ 蘭章. 電視劇場發現「黑鑽石」. 香港電視. 1975-11-07, (418): 30 (中文(香港)).
- ^ 慈雲山下. 香港電視. 1975-11-14, (419): 30 (中文(香港)).
- ^ 韻梅. 太平山上相見好. 香港電視. 1976-04-02, (439): 21 (中文(香港)).
- ^ 夕陽無限好 情味似甘草. 香港電視. 1976-10-15, (467): 58-59 (中文(香港)).
- ^ 單慧珠初執導獅子山 黃淑儀演技出色. 工商晚報. 1977-02-27: 3 [2025-04-07] (中文(香港)).
- ^ 獅子山下. 萌 [錄影資料] / 單慧珠導演.. 香港公共圖書館. [2025-04-08] (中文(繁體)).
- ^ 單慧珠拍「承担」 何守信黃淑儀合演. 華僑日報. 1977-02-04: 第八張第三頁 [2025-04-07] (中文(香港)).
- ^ Podcast One: 獅子山下 經典重溫 - 第五十五集:《海灘的故事》《白菊花》. 香港電台. [2025-04-08] (中文(香港)).
- ^ 獅子山下. 亞香的丈夫 [錄影資料] / 單慧珠導演.. 香港公共圖書館. [2025-04-08] (中文(繁體)).
- ^ Podcast One: 獅子山下經典重溫II - 第十七集 《獅子山下》1979年《梅花》. 香港電台. [2025-04-08] (中文(香港)).
- ^ RTHK Memory 何處是吾家. 香港電台. [2025-04-08] (中文(香港)).
- ^ 49.0 49.1 新版《獅子山下》經典重溫. 東方日報. 2006-03-23 [2025-04-08] (中文(香港)).
- ^ Podcast One: 獅子山下經典重溫II - 第十二集 《獅子山下》1979年《何處是吾家(上)》. 香港電台. [2025-04-08] (中文(香港)).
- ^ 獅子山下. 頌惠的故事 [錄影資料] / 單慧珠導演.. 香港公共圖書館. [2025-04-08] (中文(繁體)).
- ^ Podcast One: 獅子山下經典重溫II - 第十五集 「獅子山下」1979年《頌惠的故事》. 香港電台. [2025-04-08] (中文(香港)).
- ^ 獅子山下. 全餐 [錄影資料] / 單慧珠導演.. 香港公共圖書館. [2025-04-08] (中文(繁體)).
- ^ Podcast One: 獅子山下經典重溫II - 第四十四集 「獅子山下」1987年《客自南北來》. 香港電台. [2025-04-08] (中文(香港)).
- ^ 張敏無意投資救市. 聞庫. 蘋果日報. 2004-12-09 [2025-04-07] (中文(繁體)).
- ^ 獅子山下. 痴 [錄影資料] / 單慧珠導演.. 香港公共圖書館. [2025-04-08] (中文(繁體)).
- ^ 獅子山下. 我始我終 [錄影資料] / 單慧珠編導.. 香港公共圖書館. [2025-04-08] (中文(繁體)).
- ^ 文雋. 我的遊樂場:劉美君. 星島日報. 2008-11-08: E06 (中文(香港)).
- ^ 李翰祥大讚 單慧珠能幹. 華僑日報. 1981-12-10: 第五張第四頁 [2025-04-07] (中文(香港)).
- ^ 港台電視部製 島的故事之牛仔的一家 單慧珠假「東龍島」拍攝. 華僑日報. 1981-01-03: 第六張第二頁 [2025-04-07] (中文(香港)).
- ^ 港台島的故事 描寫幾段戀情. 工商晚報. 1981-01-30: 6 [2025-04-07] (中文(香港)).
- ^ 島的故事. 阿嬌要嫁人 [錄影資料] / 單慧珠導演.. 香港公共圖書館. [2025-04-08] (中文(繁體)).
- ^ 島的故事 水上姻緣. 華僑日報. 1981-06-26: 第八張第三頁 [2025-04-07] (中文(香港)).
- ^ 島的故事「晨曦」 寫動人戒毒事蹟. 工商晚報. 1981-07-04: 5 [2025-04-07] (中文(香港)).
- ^ 島的故事. 哀東坪 [錄影資料] / 單慧珠導演.. 香港公共圖書館. [2025-04-08] (中文(繁體)).
- ^ 島的故事轉捩點 本週日分別播出. 工商晚報. 1981-07-11: 4 [2025-04-07] (中文(香港)).
- ^ 港台轉捩點 李月清演出. 工商晚報. 1981-03-22: 5 [2025-04-07] (中文(香港)).
- ^ 本週「一點蠋光」 單慧珠有新嘗試. 工商晚報. 1982-01-09: 5 [2025-04-07] (中文(香港)).
- ^ RTHK Memory 舞者愛舞. 香港電台. [2025-04-08] (中文(香港)).
- ^ Hi, brother! 上 [錄影資料].. 香港公共圖書館. [2025-04-08] (中文(繁體)).
- ^ 香港電台節目屢傳捷報. 香港電視. 1993-02-04, (1318): 69 (中文(香港)).
- ^ 風雨同路. 香港電視. 1992-11-12, (1306): 90 (中文(香港)).
- ^ 單慧珠外借執導 片名創新有深意. 工商晚報. 1981-06-12: 6 [2025-04-05] (中文(香港)).
- ^ 資料室. 81年廿大賣座片. 電影雙周刊. 1982-01-07, (77): 30 (中文(香港)).
- ^ 路家敏爭拍一片 破例客串單慧珠. 工商晚報. 1981-06-25: 3 [2025-04-05] (中文(香港)).
- ^ 周燕. 元氣堂: 田雞:做茄喱啡避鏡頭!. 聞庫. 蘋果日報. 2013-02-03 [2025-04-05] (中文(繁體)).
- ^ 單慧珠下月回港台銷假. 工商日報. 1984-08-26: 9 [2025-04-06] (中文(香港)).
- ^ 單慧珠為何堅持 以卡通與人演出. 華僑日報. 1984-11-21: 第六張第二頁 [2025-04-05] (中文(香港)).
- ^ 重溫歷屆金像獎. 成報. 2013-04-05: C06-07 (中文(香港)).
- ^ 人間試片室 / 單慧珠著.. 香港公共圖書館. [2025-04-08] (中文(繁體)).
- ^ 寧可同居也不結婚 單慧珠. 工商日報. 1984-11-14: 9 [2025-04-07] (中文(香港)).
外部連結
[编辑]- 單慧珠在香港影庫上的簡介
- 單慧珠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資料(英文)
- 單慧珠在豆瓣上的资料(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