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灵人

吉灵人[1](馬來語:Keling 或 Kling,坦米爾語:கெலிங்),或译为吉宁人[2],是东南亚地区用于指称印度裔的词汇,特别是指淡米尔人或来自南印度的族群。「吉灵」最初为中性词,源自印度古国「羯陵伽」(Kalinga),但自20世纪中期以来,该词逐渐被视为种族歧视用语[3]。「吉灵人」一词主要在东南亚地区使用,尤其是有淡米尔人社群存在的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汶莱,现在则被视为是对印度裔的冒犯性称呼。
词源
[编辑]古代
[编辑]「吉灵」(Keling)一般认为是源于古印度的羯陵伽王国(Kalinga),之后在古代东南亚逐渐成为印度及其人民的通称。在英语的「India」一词被引入之前,马来语常用「Keling」(吉灵)指代印度国家,「Benua Keling」(吉灵大陆)则指代印度次大陸[4]。例如在17世纪成书的马来文献《马来纪年》(Sejarah Melayu)中[5],即有记载吉灵国王罗闍苏兰(Raja Shulan)与其后裔罗闍朱兰(Raja Chulan)一同出征中国。学者认为罗闍朱兰就是印度南部注辇王朝(Chola)的国王拉真陀罗一世[6] 。
中國的罗闍聽得這些情報,大為震驚,便對大臣們說:「如果吉寧羅闍到來,國家定遭覆亡,卿等有何妙策可以阻止他?」[7]
明代航海家马欢所著《瀛涯胜览》也有记载印度的柯枝国(Cochin)有五等人,其中四等人为「革令」,即是「Keling」的音译,他们的职业主要是牙保(中介商人或担保人):
國人有五等:一等名南毗,與王同類,內有剃頭掛線在頸者,最為貴族;二等回回人;三等名哲地,皆是有錢財主;四等人名革令,專與人為牙作保;五等人名木瓜。木瓜者,至低賤之人也。[8]
16世纪葡萄牙探险家卡斯达聂达曾记述在1528年至1538年间马六甲的吉灵人社群。当时马六甲的北部城区居住着被称为「Quelins」的商人,该处的城市规模比其他地区都大[9]。此后荷兰殖民者也使用「Clings」或「Klingers」来称呼马六甲的印度裔居民。在英国殖民者的文献中,「Kling」一词也用于描述来自印度胡茶辣和科羅曼德海岸的移民[5]。19世纪英国学者约翰克劳福(John Crawfurd)也提到,马来人和爪哇人使用「Kling」一词作为对所有印度斯坦(北印度)人以及印度整体的统称[10]。
近现代
[编辑]近现代以来,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汶莱的华人社群使用「吉灵」一词对应「Keling」,用于指代印度裔人士,如1895年李锺珏《新嘉坡风土记》中所记载:
巫来由人,通谓之土人,有书作穆拉油者,闽广人读无为莫之去声,故巫亦读穆。其自印度一带来者,谓之吉灵人。又有波斯一带者,谓之齐智人。土人有黑有白,吉灵、齐智俱肤黝如墨,其以布蔽下体,不衫不裤,三种人大略相同。[11]
一般认为「吉灵」从原本的中性词转变成蔑称是始于19世纪与20世纪期间。一种流传甚广的民间说法认为,「吉灵」是起源于英殖民时期被带到南洋从事劳工的印度囚犯,当时他们佩戴的脚镣在地面拖行时发出声响,因此当地马来人便将其谐音成“kling”(吉灵),再用以泛指当地的印裔族群[12][13]。有关此说法的文献记录,可以追溯到英文报刊《新加坡自由报》在1927年的一份报道[14]:
《马来亚通讯报》指出,许多新兴国家曾被用作母国移除流浪者或囚犯阶级的弃置地,这些人既可从母国移除,又能在新土地的初期开发中派上用场。例如,乔治亚州最初由前囚犯垦殖,澳大利亚也曾使用英国囚犯劳工。同样地,来自印度的苦力囚犯也被带到马来亚。由于他们以锁链工队的形式工作,马来人形象地根据他们脚镣发出的叮当声,称呼他们为“orang kling”(吉灵人)。至少传说是这样说的。无论如何,「吉灵人」这一称呼逐渐成为对印度人的通称。但随着更具有社会地位的印度裔移民陆续抵达,这一称呼也开始带有了不应有的贬义色彩,并长期成为印裔社群困扰的问题。[15]
使用
[编辑]华人
[编辑]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汶莱的华人社群中,常有使用「吉灵」一词称呼印度裔人士,如福建话「吉灵仔」(白话字:kiet-lêng-á)、广东话「吉灵人」(粤拼:git1 ling4 jan4)、潮州话「吉灵囝」(白话字:kit-lêng-kiáⁿ)等。虽然最初「吉灵人」为中性词,但在现代被视为带有贬义。
案例
[编辑]在2025年新加坡大选期间,新加坡民主党候选人袁麒钧(Gigene Wong)在一场竞选集会上,以福建话「吉灵仔」称呼同党候选人阿里芬(Ariffin Iskandar Sha),引发印度裔社群不满。袁麒钧随后为其冒犯性用词致歉[16]。
马来人
[编辑]在马来人社群中,马来语「keling」(吉灵)一词最初为指代印度裔人士的中性用语。然而从20世纪中期开始,由于马来西亚的社会政治因素,「吉灵」一词被用于蔑称印度裔移民后代,以致这一词汇逐渐带有贬义色彩,如今被视为对印度裔的侮辱性称呼[17]。
案例
[编辑]2016年8月,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以「吉灵」一词称呼印裔,引发印裔族群不满[18]。2018年4月,马哈迪再度使用「吉灵」一词称呼印裔,掀起强烈反弹。随后他为此道歉,并重申无意羞辱任何人[19]。
2021年10月,马来西亚印裔女单羽毛球员吉苏娜,在球赛战败后遭受种族霸凌。吉蘭丹巴西富地土著團結黨署理主席波汉努丁仄拉欣(Borhanudin Che Rahim)在社交媒体称「大马羽总从哪个乡区捡来的吉灵,如何能担任大马队主力?」[20]。在事情發酵後,他公開道歉并辭去黨內職位[21]。
2025年2月,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雪邦哥打华丽山一家烤玉蜀黍档口,被发现摆放带有种族歧视意味的标语:「抱歉,这玉蜀黍不卖给吉灵人」[22]。事件引发印裔社群强烈不满。随后该马来裔小贩公开道歉并被警方逮捕,最终在破坏公共安宁控状下认罪被判罚款[23]。
地名
[编辑]由于历史原因,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有多个地名带有“吉灵”一词。
在槟城乔治市,有一座「吉灵甲必丹清真寺」(Masjid Kapitan Keling)。此外,槟城福建话的多个街道名称中也包含“吉灵”一词,如「吉灵万山」[24](白话字:Kiet-lêng bān-san,英语:Chowrasta Market)和「吉宁街」[25](白话字:Kiet-lêng-ke,英语:Market Street)等。
在马六甲市中心,有一座「甘榜吉灵清真寺」(Masjid Kampung Kling),也有条巷道华人称为「吉灵街」(Lorong Hang Jebat)[26]。此外海边也有一座渔村叫「丹绒吉灵」(Tanjong Keling)[27]。
在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有一条道路名为丹绒吉灵路(Tanjong Kling Road)。新加坡的珠烈街(Chulia Street)和克罗士街(Cross Street)过去也被称为「吉宁街」[28]。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吉灵”一词不具贬义 语文出版局拒道歉. 中國報. 2021-03-24 [2025-02-18] (中文(马来西亚)).
- ^ 删“吉宁人”字眼不够 拉马沙米促语文局道歉. 南洋商报. 2021-03-23 [2025-02-18] (中文(马来西亚)).
- ^ Aiman Mohamad. Minerva English-Malay Malay-English Dictionary. Kuala Lumpur. 1991.
- ^ Karthigesu, Dhinesha. ‘Keling’ is A Racial Slur Used Against Malaysian Indians. I’m Now Trying to Reclaim The Word. Vice. 2020-01-15 [2024-02-12] (英语).
- ^ 5.0 5.1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word 'Keling'. Sabrizain. [2017-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1).
- ^ John N. Miksic. Singapore and the Silk Road of the Sea, 1300–1800. NUS Press. 2013: 147. ISBN 978-9971-69-574-3.
- ^ 許雲樵譯注. 《馬來紀年》再版增訂本. 新加坡青年書局. 1966: 68.
- ^ 瀛涯胜览. 维基文库. [2025-02-18] (中文(简体)).
- ^ Sastri, Kallidaikurichi Aiyah Nilakanta. Foreign Notices of South India: From Megasthenes to Ma Huan. University of Madras. 1939 [2017-04-24].
Castanheda rich.
- ^ John Crawfurd. A descriptive dictionary of the Indian islands & adjacent countries. Bradbury & Evans. 1856: 198.
- ^ 新嘉坡风土记. 维基文库. [2025-02-18] (中文(简体)).
- ^ 综合报导. 纳吉:别再唤印裔为吉灵人外来者!. 精彩大马. 2016-10-16 [2025-05-14] (中文).
- ^ 我的吉灵仔. 星洲网. 2011-06-03 [2025-06-24] (中文).
- ^ A 'Keling' in Malaysia and proud of it: The Star columnist. The Strait Times. 2016-08-10 [2026-06-24] (英语).
- ^ THE ORIGINAL "KLINGS.". The Singapore Free Press and Mercantile Advertiser. 1927-12-16 [2026-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25) (英语).
- ^ 【GE2025】为群众大会失言 袁麒钧向队友道歉. 联合早报. 2025-04-27 (中文(新加坡)).
- ^ Malaysian Indians. World Digital Library. 1890–1923 [2013-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3).
- ^ 不满马哈迪叫印裔“吉灵人”男子促警方援煽动法令调查. 当今大马. 2016-08-06 [2025-02-18] (中文(马来西亚)).
- ^ 使用“吉灵”字眼 敦马道歉.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18-04-10 [2025-02-18] (中文(马来西亚)).
- ^ “羽总哪里捡来的Keling?” 吉苏娜惨遭种族歧视!. 星洲网. 2021-10-03 [2025-02-18] (中文(马来西亚)).
- ^ 涉种族歧视吉苏娜 传土团领袖道歉辞党职. 星洲网. 2021-10-03 [2025-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5) (中文(马来西亚)).
- ^ 小贩玉蜀黍“不卖吉灵人” 团结部长:须速制止. 星洲网. 2025-02-15 [2025-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16) (中文(马来西亚)).
- ^ “玉米不卖吉灵人”惹祸 夫罚款400 妻监3个月. 星洲网. 2025-02-21 [2025-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21) (中文(马来西亚)).
- ^ 名万山不是山:麻雀虽小“吉灵万山”藏宝.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15-01-21 [2025-02-18] (中文(马来西亚)).
- ^ 槟城吉宁街.从小印度到大印度. 星洲网. 2013-10-28 [2025-02-18] (中文(马来西亚)).
- ^ 配合无车区计划 吉灵街改成逆向车道54小时.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24-01-12 [2025-02-18] (中文(马来西亚)).
- ^ 乡镇情深| 淳朴渔乡 海鲜闻名 丹绒吉灵海滩引客来. 星洲网. 2022-08-07 [2025-02-18] (中文(马来西亚)).
- ^ 新加坡的三个唐人街. 联合早报. 2019-11-07 [2025-02-18] (中文(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