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社團法人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
Taiwan People's Food Bank Association
成立時間2011年5月29日
創始人陳堅智、劉宜民
類型社團法人
地址
服务地区台灣蘭嶼
目標減少食物浪費,為全台社福機構提供援助
網站社團法人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全名社團法人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英語:Taiwan People's Food Bank Association),2011年5月成立,前身為「社團法人台灣基督食物銀行協會」,2012年更名為現名並經內政部立案,是台灣一個致力於減少食物浪費並支援全台公益組織食物銀行。組織宗旨為「資源不浪費、台灣無飢餓」,透過蒐集剩食蔬果等物資,整理後無償提供給全台社福組織。2012年加入全球食物銀行網絡(GFN),成為在台唯一認證會員。[1][2][3]

組織沿革

[编辑]

2011年5月29日,「社團法人台灣基督食物銀行協會」成立,2012年正式更名為「社團法人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同年,加入全球食物銀行網絡(GFN),成為台灣唯一獲認證的會員。2016年,成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一員,同年推出紀錄片《溫度》,描述食物對弱勢家庭的重要性,影片在YouTube獲得超過292萬次觀看。

2016年發起「偏鄉教室營養補充包」計畫,協助偏遠地區孩童補充營養,解決隱性飢餓問題。2018年起推廣世界糧食日活動。2020–2021年疫情期間,發起「疫起給力箱」援助計畫,動員資源支援弱勢家庭。

2022–2023年展開「原鄉學校台灣油芒復育計劃」,推動台灣油芒復育,結合食農教育與原住民文化傳承。[2][4]

服務項目

[编辑]

實物資源整合分配

[编辑]

協會與食品製造商量販店宗教團體等合作,蒐集愛心食物,在全台五大區(台北、台中、高雄、台東、花蓮)設置據點,採「組織對組織」模式,將物資分配予中小型社福團體。[5]

合作對象包括:弱勢家庭街友身心障礙者失智者外籍勞工新住民兒童原住民長者青少年等族群。

偏鄉學童營養補充與宣導

[编辑]

2016年起,提供教育部認定的偏遠地區學校營養補充包,並與大專院校營養系合作辦理講座。2019年獲得台灣營養學會「社區營養教育貢獻獎」。[6]

原鄉傳統作物復耕

[编辑]

2022年起,協會與花蓮縣屏東縣原鄉部落學校合作推動「台灣油芒」復育。該作物具有高營養、耐旱抗鹽等特性,被稱為「未來超級食物」。[7]

學術研究

[编辑]
  •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蔡竺君碩士論文:〈糧食安全、剩食議題與食物銀行:比較臺灣食物銀行聯合會與臺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8]

參考資料

[编辑]
  1. ^ 社團法人台灣基督食物銀行協會. org.twincn.com. [2024-01-22]. 
  2. ^ 2.0 2.1 全球食物銀行 台灣成會員國. 社企流. [2024-01-22] (中文(臺灣)). 
  3. ^ GFN Accelerator Program Food Banks Demonstrate Remarkable Progress Over Four Years. The Global FoodBanking Network. [2024-01-22] (美国英语). 
  4. ^ 社團法人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參加「2023全球食物銀行領導者研討會」. www.taiwanngo.tw. [2024-01-29] (中文(臺灣)). 
  5. ^ 台灣惠而浦歲末送暖200台珍食冰櫃捐贈全台132個社福單位. www.allnews.tw. [2024-01-22]. 
  6. ^ 偏鄉孩子缺營養 食物銀行送牛奶堅果補充包. 陽光行動. [2024-01-22] (中文(臺灣)). 
  7. ^ 穿越千年遺址 探究臺灣早期穀物:原民傳統作物潛能成未來趨勢. 農傳媒. [2024-01-22]. 
  8. ^ 蔡, 竺君. 糧食安全、剩食議題與食物銀行:比較臺灣食物銀行聯合會與臺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 台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023-06-28 [2024-01-22].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