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农安辽塔

坐标44°25′35″N 125°10′07″E / 44.42640692°N 125.16868740°E / 44.42640692; 125.1686874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农安辽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
坐标44°25′35″N 125°10′07″E / 44.42640692°N 125.16868740°E / 44.42640692; 125.16868740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7-0941
认定时间2013年3月5日
地图

农安辽塔,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农安镇,始建于辽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存最北端的佛塔[1]。2013年3月,农安辽塔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历史

[编辑]
1953年,考古人员维修农安辽塔时发现的观世音释迦牟尼铜制佛像,以及释迦牟尼佛像银牌。现均藏于吉林省博物院

农安辽塔始建于辽圣宗时期,原称“龙安塔”,曾是黄龙府寺的附属物,作为辽代僧人的纳骨塔使用[3]。据《农安县志》中所述,农安辽塔原高约三十丈,整体横截面呈八角形,其檐各角均建有铁制的风铃和铜制的,每逢风雨天则会互相敲击作响[4]辽道宗时期,佛学家鲜演曾担任过黄龙府寺(即后世所称“农安辽寺”)的住持,引起了佛教文化在黄龙府城的较大规模盛行[5]初时期,该塔逐渐讹称为“农安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吉林省人民政府拨款修缮了农安辽塔,后因经济困难而中断[6]。在此次重修过程中,考古人员于塔身砖砌室中发现了观世音释迦牟尼铜佛像、释迦牟尼佛像银牌、木制圆形骨灰盒舍利子绸布带、瓷香盒、瓷香爐、银质小型圆盒等辽代文物[7]。1961年4月13日,农安辽塔被列入第一批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8]。1985年,吉林省人民政府重启了对农安辽塔的修缮,恢复了其在《农安县志》中描绘的形制[6]。2013年3月5日,农安辽塔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外观

[编辑]

农安辽塔整体由青砖筑成,横截面呈八角形,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构成。全塔共计13层,高约44米。塔身的八个面均建有龛门或假门,其檐角过渡部分建有斗拱,均仿木制结构;其檐尾均装有铁环,遇风时可撞击作响,作为整塔在声音方面的点缀和装饰。塔刹底部刻有仰莲图案,其上方建有镀金的圓光宝瓶,作为全塔最顶部的装饰。[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农安辽塔. 农安县人民政府. 2019-01-03 [2025-03-29]. 
  2. ^ 2.0 2.1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2013-05-03 [2025-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2). 
  3. ^ 姜维东. 农安辽寺、辽塔考. 东北史地. 2011, (6): 33–38. 
  4. ^ 农安县志 7. 1927. 高可三十丈, 作八角形, 矗然独立,上接霄汉。相传塔之各角有铁马铜钟,每遇风雨则纵纵铮铮,金铁皆鸣。 
  5. ^ 辽史·道宗纪 23. 咸雍八年三月癸卯,有司奏春、泰、宁江三州三千余人愿为僧尼,受具足戒,许之。 
  6. ^ 6.0 6.1 张晓东. 辽代砖塔形制初步研究 (博士论文). 吉林大学. 2011. 
  7. ^ 吉林省农安塔在修缮工程中发现古物. 文物参考资料. 1953, (7): 43. 
  8. ^ 吉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吉林省文化厅. [2012-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2). 
  9. ^ 朱翀楠. 以设计文化视角对农安辽塔的审美探析 (硕士论文). 吉林艺术学院.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