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泵浦

光泵浦(Optical pumping),亦称光抽运、光激升,是指利用光将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从较低能级激发至(“抽运”到)较高能级的过程。此过程常应用于激光领域,通过泵浦增益介质(活性激光介质)以实现粒子数反转。该技术由法国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在1950年代初开创,卡斯特勒亦因此研究获得了196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2]
光抽运的另一应用是将原子或分子内的束缚电子,周期性地制备到特定的量子态上。以仅含单个外层电子的原子为例,在最简单的相干双能级光抽运情形下,电子会被相干地抽运到单一的超精细子能级(以标记)。具体抽运到哪个子能级,取决于抽运激光的偏振方向以及量子选择定则。经过光抽运后,原子通常被称为在特定的子能级上被“取向”(oriented)。但由于光抽运过程的周期性,束缚电子实际上会在低能级与高能级的子能级之间,不断经历激发和衰变(或受激辐射)的循环。抽运光的频率和偏振决定了原子最终被取向到的子能级。
实践中,完全相干的光抽运可能难以实现,因为存在跃迁线宽的功率展宽,以及超精细结构俘获和辐射俘获等效应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情况下,原子的取向通常不仅取决于激光的频率和偏振,还与激光强度、光谱带宽,以及吸收跃迁的线宽和跃迁概率等因素相关。[3]
光抽运实验是物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常见项目,通常使用铷气作为同位素样本。这类实验可以展示如何利用射频(MHz范围)电磁辐射来有效地抽运铷原子,或使其弛豫(解除抽运状态)。
在原子钟中的应用
[编辑]光抽运是现代原子钟(特别是基于Cs或Rb蒸气的原子钟)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4]。它主要用于原子的量子态制备和跃迁探测,对提升原子钟的长期稳定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量子态制备: 在原子钟运行过程中,需要将参与钟跃迁的原子精确地制备到特定的超精细结构能级上。通常,利用特定偏振和频率的抽运光,将原子抽运到对磁场一阶塞曼效应不敏感的磁子能级上。选择这个态是因为它对外部磁场的微小变化最为不敏感,从而可以显著降低环境磁场波动对原子钟频率稳定性的影响[4]。这确保了作为频率基准的原子跃迁频率尽可能地不受外界干扰。
状态选择性探测: 在原子与微波场(用于驱动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的钟跃迁)相互作用之后,光抽运也可用于探测有多少原子实际发生了能级跃迁。这通常通过状态选择性探测实现:使用一束探测光,该光只与其中一个钟态能级(例如,跃迁后的激发态或未发生跃迁的基态)的原子发生共振相互作用。通过测量此过程中原子的荧光强度或探测光的吸收量,可以精确得知原子在两个钟态上的布居数比例。这个信息被用于产生误差信号,反馈给微波源以将其频率精确锁定在原子跃迁频率上[4]。因此,光抽运不仅用于“准备”原子,还用于“读取”原子钟的核心信息。
此外,基于光抽运和原子相干性的技术,如相干布居囚禁(Coherent Population Trapping, CPT),也被广泛应用于紧凑型、低功耗原子钟(如芯片级原子钟)的设计中[5]。
参考文献
[编辑]- ^ Lamp 4462 (gif). sintecoptronics.com. [2018-12-27].
Lamp 5028 (gif). sintecoptronics.com. [2018-12-27]. - ^ Taylor, Nick. LASER: The inventor, the Nobel laureate, and the thirty-year patent war.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0. ISBN 0-684-83515-0. Page 56.
- ^ Demtroder, W. Laser Spectroscopy: Basic Concepts and Instrumentation. Berlin: Springer. 1998.
- ^ 4.0 4.1 4.2 Vanier, Jacques; Tomescu, Cipriana. The quantum physics of atomic frequency standards: recent developments. The quantum physics of atomic frequency standards. Boca Raton: CRC Press. 2016. ISBN 978-1-4665-7695-7.
- ^ Wynands, R.; Nagel, A. Precision spectroscopy with coherent dark states. Applied Physics B. 1999, 68 (1): 1–25. doi:10.1007/s003400050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