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何烈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烈山希伯來語הַר חֹרֵב Har Ḥōrēḇ古希臘語Χωρήβ, Chōrēb拉丁語Horeb,英語:Mount Horeb),《思高譯本》譯為曷勒布[1],是《舊約》記載的一個山峰,臨近米甸。在這座山上,上帝首次顯現在摩西面前,要求他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同時也是上帝給與十誡的地方。在〈出埃及記〉與〈列王記〉中,這座山也被稱為伊羅興之山(希伯來語הַר הָאֱלֹהִים,英語:Mountain of Elohim),猶太人也稱它為雅威之山(Mountain of YHWH)、耶和華之山,基督徒稱為上帝之山,天主之山。

在舊約的其他段落中,何烈山與西乃山被當成相同的山峰。新教神學家约翰·加尔文主張這是同一座山的不同名字,之後這個說法成為基督教世界的主流。但也有學者抱持不同看法,阿伯拉罕·伊本·埃茲拉曾說這是一座有兩個山頭的山脈,一個山峰為西乃山,另一個山峰為何烈山。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的圣凯瑟琳修道院,臨近的埃及西奈山,以及柳峰(Willow Peak),符合這個說法。因此何烈山可能即是柳峰的古名。但也有學者主張何烈山在不同地區的理論。

名稱

[编辑]

聖經段落

[编辑]

希伯來聖經

[编辑]

何烈山首次出現在〈出埃及記〉第3章,在摩西在米甸牧羊時,上帝在何烈山以燃燒的荊棘向他顯現[2]

第17章,以色列人在利非訂紮營時缺水。經由上帝的命令,摩西越過河流,用手杖擊打何烈的磐石,在此出現泉水[3]

第33章,在摩西上西乃山,向上帝取得十誡時,在山下的以色列人跟亞倫造了金牛犢來崇拜,引發上帝不滿。經摩西吩咐,在何烈山居住時,以色列人去除了妝飾,以表示懺悔[4]

在《申命記》中,上帝頒布十誡的地方,由西乃山被取代為何烈山。主要使用何烈山的名稱,而不使用西乃山。〈詩篇〉106 引用了以色列人在何烈山造金牛犢的故事[5]。〈瑪拉基書〉以何烈山作為上帝立十誡的地方[6]。〈列王記〉中,以利亞曾經逃難到何烈山的山洞[7]。〈歷代記〉在提到約櫃時,說明上帝降下十誡的地方為何烈山[8]

根據底本學說,使用何烈山這名稱的主要是伊羅興文獻申命記文獻,這個傳統稱呼上帝為伊羅興。而來自猶大地區的耶和華文獻祭司文獻,主要使用西乃山的名稱。這也是底本學說成立的重要證據之一。

註釋

[编辑]
  1. ^ 《思高譯本》〈出谷紀〉第3章:「那時梅瑟為他的岳父,米德楊的司祭耶特洛放羊;一次他趕羊往曠野裏去,到了天主的山曷勒布。上主的使者從荊棘叢的火焰中顯現給他;他遠遠看見那荊棘為火焚燒,而荊棘卻沒有燒毀。」
  2. ^ 〈出埃及記〉第3章:「摩西牧養他岳父米甸祭司葉忒羅的羊群;一日領羊群往野外去,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耶和華的使者從荊棘裡火焰中向摩西顯現。摩西觀看,不料,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燬。……。耶和華 神見他過去要看,就從荊棘裡呼叫說:『摩西!摩西!』他說:『我在這裡。』神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又說:『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摩西蒙上臉,因為怕看神。」
  3. ^ 〈出埃及記〉17:1-7:「以色列全會眾都遵耶和華的吩咐,按著站口從汛的曠野往前行,在利非訂安營。百姓沒有水喝,所以與摩西爭鬧,說:給我們水喝吧!……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裡拿著你先前擊打河水的杖,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從百姓面前走過去。我必在何烈的磐石那裡,站在你面前。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裡必有水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長老眼前這樣行了。 他給那地方起名叫瑪撒(就是試探的意思),又叫米利巴(就是爭鬧的意思);因以色列人爭鬧,又因他們試探耶和華,說:耶和華是在我們中間不是? 」
  4. ^ 〈出埃及記〉33:4-6:「百姓聽見這凶信就悲哀,也沒有人佩戴妝飾。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告訴以色列人說:耶和華說:你們是硬著頸項的百姓,我若一霎時臨到你們中間,必滅絕你們。現在你們要把身上的妝飾摘下來,使我可以知道怎樣待你們。以色列人從住何烈山以後,就把身上的妝飾摘得乾淨。」
  5. ^ 〈詩篇〉106:19:「他們在何烈山做了牛犢,敬拜鑄成的偶像。」
  6. ^ 〈瑪拉基書〉4:4:「你們當記念我僕人摩西的律法, 就是我在何烈山為以色列眾人所吩咐他的律例典章。」
  7. ^ 〈列王記〉上19:8:「他就起來吃了喝了,仗着這飲食的力走了四十晝夜,到了 神的山,就是何烈山。」
  8. ^ 〈歷代記〉下5:10:「約櫃裡惟有兩塊石版,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耶和華與他們立約的時候,摩西在何烈山所放的。除此以外,並無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