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山符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三山符籙

三山符箓,即符箓三宗,指道家的三个以符箓为主要法门的流派,包括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龙虎山天师道[1]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宋哲宗敕令三派“三山鼎峙,辅化皇图”,表明符箓派三山鼎立的现象在北宋时已经形成[2];但与此同时,符箓各派间亦存在整合之势,到宋徽宗时,当时的道教领袖、茅山玉晨观主持黄澄向朝廷请求三山混一,获得批准[3][4]

南宋以后,龙虎山天师道与朝廷关系紧密,声势和影响力都超越另外两派。宋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命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符箓;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授三十八代张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5],标志着符箓各派融合形成今日的正一道[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陈永正 (编). 中国方术大辞典.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1: 434. ISBN 7-306-00313-5. 
  2. ^ 《茅山志》卷十一:紹聖四年,勑江寧府即所居潛神庵為元符觀,別勑江寧府句容縣三茅山經籙宗壇與信州龍虎山、臨江軍閤皂山,三山鼎峙,輔化皇圖。
  3. ^ 初,三山經籙,龍虎正一、閣皂靈寶、茅山大洞,各嗣其本宗,先生請混一之。今龍虎、閣皂之傳上清畢法,蓋始於此。
  4. ^ 4.0 4.1 朱越利. 读《茅山志》札记五则. 世界宗教研究. 1998, (04): 130–138. 
  5. ^ 《元史》卷二百二·列传第八十九:元貞元年,弟與材嗣,襲掌道教……八年,授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