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观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观察者是收集观察现象的信息、但不对其进行干预的人。在爱沙尼亚Rõuge观察空中交通。

观察观测(英語:Observation)是从一次来源主动获取信息的活动。生物使用感官(例如人類的五官)来观察。在科学中,观察也可以是使用仪器来记录数据。该术语还可以指在科学活动期间收集的任何数据。观察可以是定性的,即只关心属性的存在或不存在;也可以是定量的,通过計數测量将数值附加给观察到的現象上。

科學

[编辑]

科学方法需要透過观察自然現象以提出並檢驗假設[1],藉此推動科學知識。[2]

制定和检验假设。 该方法涉及一系列迭代步骤,旨在生成和完善科学知识: [3]

  1. 询问有关現象问题
  2. 观察现象
  3. 提出假说並尝试回答问题
  4. 尚未被调查的假设的逻辑、可观察的預測該假設在尚未被驗證的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合乎邏輯且可觀察的結果
  5. 透过实验观察性研究實地調研模擬检验假设的预测
  6. 根據所蒐集的資料得出结论,並修正原有假設或提出新假設,然後重複這一過程。
  7. 写出观察的描述方法以及得出的结果或结论
  8. 將研究結果提交給在相同領域具經驗的研究人員進行同儕審查

每一步都依賴於可靠且可重複的觀察,這些觀察構成了科學推理與驗證結果的基礎。

觀察在科學方法的第二步與第五步中都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可重複性英语Reproducibility原則」要求不同觀察者所做的觀察必須具有可比性與一致性。由於人類的感官印象具有主觀性,所產生的是質性資料,這種資料難以標準化、記錄或在觀察者之間進行比較。為了解決這一限制,人類發展出測量學,以產生客觀、量化的觀察結果。

測量涉及比較觀察到的現象與標準單位,這個標準單位可以是人造物、操作程序,或共同約定的基準。這個標準必須可重現,並且所有觀察者都能夠取得。測量的結果是一個數值,代表觀察對應多少個標準單位。

透過將觀察轉化為數值,測量讓紀錄更一致,並有助於觀察結果之間的比較。如果兩次觀察所產生的測量值相同,則可視為在該測量精度範圍內是等效的。

然而,人類感官在範圍與精確度上都有限,還容易受到視錯覺等感知誤差的影響,這些限制會影響純感官觀察在科學研究中的可靠性與精準度。

為了克服這些限制,人們發明了各種科學儀器,以延伸與增強人類的觀察能力。像是計重秤時鐘望遠鏡顯微鏡溫度計相機錄音機等儀器,可以協助更準確、一致地測量在人類感知範圍內的現象。[4]

此外,某些儀器則能夠檢測與記錄人類感官無法察覺的現象,例如指示剂电压表光谱仪紅外線熱影像示波器干涉仪盖革计数器无线电接收机。這些工具使科學家能夠觀察到自然感知界限之外發生的事件與過程。[4]

在多數科學領域中,觀察本身有時也會影響所觀察的對象,甚至可能改變觀察結果。這種現象被稱為观测者效应。舉例而言,測量汽車輪胎內部氣壓通常需要放出少量空氣,這反而會改變原本的氣壓。

然而,在許多科學領域中,透過先進且精密的儀器,觀察所造成的影響可以降到幾乎可忽略的程度。這些工具有助於確保測量過程對被研究系統的干擾最小。[4]

從物理過程的角度來看,所有形式的觀察——不論是人為的或儀器進行的——都涉及某種形式的放大作用。因此,觀察是一種熱力學上不可逆的過程,會導致增加。[4]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Kosso, Peter. A Summary of Scientific Method. Springer. 2011: 9. ISBN 978-9400716131. 
  2. ^ Mendez, Carl Cedrick L.; Heller, H. Craig; Berenbaum, May. Life: The Science of Biology, 9th Ed.. US: Macmillan. 2009: 13–14. ISBN 978-1429219624. 
  3. ^ Shipman, James; Wilson, Jerry D.; Todd, Aaron.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Science, 12th Ed.. Cengage Learning. 2009: 4. ISBN 978-0538731874. 
  4. ^ 4.0 4.1 4.2 4.3 科學的方法:觀察與實驗 (PDF).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所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