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光禪寺
圓光禪寺 | |
---|---|
![]() 圓光禪寺大雄寶殿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 |
宗教 | 汉传佛教 |
宗派 | 法雲寺派 |
本尊 | 釋迦牟尼 |
例祭 | 農曆四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誕) |
开山时间 | 1916年 |
地圖 | |
![]() |
圓光禪寺,通稱圓光寺、中壢圓光寺,是位於臺灣桃園市中壢區的法雲寺派佛寺,日治時期大正5年(1916年)由釋覺力禪師弟子、開山住持釋妙果(1884年—1963年)創建。
沿革
[编辑]


圓光禪寺由釋妙果開山興建於新竹州中壢郡中壢庄芝芭里字大路下65番地,當地人士邱阿興、邱葉梅妹夫婦捐獻土地10餘甲及銀圓7000餘元資助建廟,1920年竣工落成。依據〈圓光寺建立許可ノ件(葉妙果)〉,圓光禪寺前身為大正7年(1918年)8月7日許可設立的曹洞宗芝芭里布教所,當時建築僅有寮房、起居室。
大正15年(1926年)5月3日,經布教師補(助理布教師)葉妙果(即釋妙果)與信徒代表邱石養、陳貴邦、曾安祥、謝乾俊等四人聯署,檢附曹洞宗大本山別院管理水上興基的添書(附函)、土地台帳謄本、預算書、曹洞宗管長興井石禪所發給的寺院創立承認書等相關資料向臺灣總督府提出「寺院建立許可」,並在同年6月18日函覆申請通過。另一方面,寺院建立許可提到,圓光寺的信徒於當時有本島人士4000人、日籍人士20人。[1][2]1942年增建禪堂,全域佔地2000餘坪。1948年,釋妙果在圓光禪寺創立全臺最早的佛學院「臺灣佛學院」,禮聘當時駐錫新加坡的釋慈航主持院務。1952年增建「福慧塔」。[3]1963年釋妙果圓寂,嗣後釋能明、釋本明先後繼為住持。
1974年,釋如悟出任第四任住持,任內興工重修、擴建禪寺大雄寶殿、後殿、禪房及山門、圍牆等殿宇建築,工程歷時七年於1980年告竣,佛學院亦於隔年7月復學、更名為「圓光佛學院」,始招收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外籍人士。1987年,「圓光佛學研究所」成立,隔年在禪寺西方增置4公頃餘地增設校本部學區。1990年增設「禪修部」。1993年春,具中國高旻寺禪堂風格的禪堂大樓落成,兩年後禮請高旻寺西堂首座明初老和尚擔任禪堂堂主。2002年成立「淨宗研修部」,培育淨土宗研修人才。[4]2008年,新建「圓光男眾佛學院」落成。
2011年4月,第四任住持釋如悟辭職退居,由入室弟子釋性尚繼為第五任住持。2012年,「圓光弘化館」落成啟用。[5]2018年4月,弘化館華嚴殿落成啟用。[6]2023年12月31日,該寺附設「湧泉圖書館」落成啟用並對外開放。[7]2024年9月18日,第四任住持釋如悟在該寺「正道講堂」圓寂。[8]
-
山門
-
客堂
-
福慧塔
-
正道講堂
建築概要
[编辑]圓光禪寺建築遵照傳統叢林規制規劃設計,圍牆白牆綠瓦,大殿採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設計,域內附設庭園,側門上塑有斑鹿盤踞法輪像。山門內供奉以布袋和尚為造形的彌勒佛與韋馱護法;大雄寶殿前石階正中塑有九龍盤旋雕像,上方立有一觀世音菩薩立像,大雄寶殿殿內供奉「華嚴三聖」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迦葉、阿難兩尊者立於兩旁,大殿下方為「正道講堂」,平時為女眾早晚課誦的空間、假日為居士供修場所;後殿功德堂供奉西方三聖、地藏王菩薩、目犍連尊者,主要提供該寺信眾奉安祖先牌位。禪寺大寮、五觀堂、教室、寮房可容納百餘人。[9]
-
大殿藻井
-
吊鐘
-
懸鼓
-
功德堂
-
開山堂、魚池
-
寮房
-
彌勒殿
-
韋馱殿
-
涼亭
-
側門
參考文獻
[编辑]- ^ 「圓光寺建立許可ノ件(葉妙果)」(1926-01-01),〈昭和元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第十三卷司法文教〉,《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7350016。
- ^ 闕正宗,〈妙果和尚與圓光禪寺:從「曹洞宗說教所」到寺院建立及其護法〉,《圓光佛學學報》31,2018。
- ^ 林獻堂, 許雪姬. 灌園先生日記:1944.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2000: 418.
- ^ 編輯群. 古今論衡 (7).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02.
- ^ 圓光禪寺(桃園). 中華佛寺協會.
- ^ 李容萍. 僧伽教育搖籃 中壢圓光禪寺圓光文教弘化館華嚴殿啟用. 自由時報. 2018-04-01.
- ^ 潘明賜. 中壢圓光禪寺湧泉圖書館啟用 鎮館之寶雍正「龍藏經」超吸睛. 觀傳媒. 2023-12-31.
- ^ 江俊亮. 如悟長老圓寂 作育僧伽英才無數. 人間福報. 2024-09-20.
- ^ 圓光禪寺. 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