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首頁佇列
今天(6月14日)
典範條目
![]() 盟軍二戰期間多次空襲日本,重創該國城市並造成24.1至90萬人喪生。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盟軍起初僅在1942年4月發動杜立特空襲,1943年中期又小規模打擊千島群島的軍事目標。1944年6月至1945年1月,駐印度基地的B-29超級堡壘轟炸機以中國境內基地為跳板九次襲擊日本西部目標。1944年11月盟軍通過馬里亞納群島戰役控制馬里亞納群島並建立基地,此後戰略轟炸行動頻率和規模激增。盟軍起初採用日間高空投彈「精確」轟炸工業設施,1945年2月開始在夜間低空向城市投擲燃燒彈。1945年間,盟軍飛機頻繁從航空母艦或琉球群島出動襲擊日本目標。1945年8月初,美軍用原子彈摧毀廣島市和長崎市。 |
歷史上的今天
6月14日:世界捐血者日、美國國旗日(1777年)、福克蘭群島和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解放日(1982年) ![]() |
每日圖片
|
明天(6月15日)
典範條目
![]() 《第六次大滅絕:命運之愛》是美國科幻電視劇《X檔案》第七季第二集,由麥可·W·沃特金斯導演、大衛·杜考夫尼和電視劇主創人克里斯·卡特共同編劇。本集屬主線外星人謎團劇情分集。卡特對外星生命涉及地球遠古時期生物大滅絕的可能很感興趣,將其定為本集主題。史卡利本集回到非洲,發現穆德因接觸外星飛船殘骸碎片昏迷。穆德在醫院失蹤,史卡利與頂頭上司沃爾特·斯金納、前政府雇員麥可·克里奇高合作搜尋。節目大部分劇情受到尼可斯·卡贊扎基斯小說《基督的最後誘惑》顯著影響,評論將醫生為穆德手術的鏡頭與耶穌被釘十字架相提並論。為拍攝穆德的夢境,請回許多很久沒有在劇中現身的演員。 |
歷史上的今天
![]() |
每日圖片
|
後天(6月16日)
典範條目
![]() 1840年,美國陸軍將領、前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威廉·亨利·哈里森在總統大選中戰勝在任總統、民主黨人馬丁·范布倫當上第九任美國總統。哈里森的競選活動開闢美國政治新天地,但上任一個月後就因病去逝。1839年12月舉辦的輝格黨全國大會共有三人競爭總統候選人提名,哈里森在第五輪投票戰勝亨利·克萊和溫菲爾德·史考特。哈里森的競選集會規模空前,他還打破美國歷史上總統候選人通常不親自競選的傳統,在部分集會演講。歷史學家對哈里森的競選成功看法不一,有些認為其中過於強調情感而非理智,不值得提倡;也有些指出活動中首創的許多競選手段對後世總統大選影響舉足輕重。 |
歷史上的今天
![]()
|
每日圖片
|
大後天(6月17日)
典範條目
姓名字母效應指人類偏好各自姓名包含的字母。無論是為所有字母打分,還是從兩個字母中選出更喜歡的一個,亦或選出最喜歡的多個字母,受訪者的答案都表明人普遍最喜歡姓名包含的字母。更重要的是,實驗參與人員沒有意識到所選字母源於各自姓名。首字母效果最明顯,即使排除首字母,人也會偏好其他姓名字母。人普遍認同自我,姓名直接關係自我,因此人偏好姓名字母,這些字母在其他各種辭彙出現也不影響結果。證據表明姓名字母效應影響現實生活決策。科學家進一步研究姓名字母效應對居所、婚姻、職業等重大生活決策的影響,但手法和方向頗具爭議。 |
歷史上的今天
6月17日:防治沙漠化和乾旱世界日、冰島獨立日(1944年) ![]()
|
每日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