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4年5月

優良條目存檔: |
---|
(現由機器人創建每月存檔。過往存檔請參見存檔頁) |
2014年5月1日 |
2014年5月2日![]() 1984年羅傑尼希教生物恐怖攻擊是一場發生在美國俄勒岡州沃斯科縣縣城達爾斯的生物恐怖襲擊,羅傑尼希教的一個領導小組蓄意向當地十家餐館投放鼠傷寒沙門氏菌,目的是令當地選民無法投票,以便該組織候選人能在1984年縣選舉中勝出。這次事件導致751人食物中毒,45人需入院治療,但沒有任何人因此喪生。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也是最大規模的一次生物恐怖攻擊,還是自1945年以來經過確認僅有的兩次恐怖分子使用生物武器危害人類的事件之一。羅傑尼希本人在1985年9月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指控自己的多名支持者涉嫌包括這次恐怖攻擊在內的多起犯罪事件,請求州和聯邦政府展開調查。俄勒岡州總檢察長大衛·B·弗朗麥爾成立了一個由俄勒岡州州警和聯邦調查局等多個部門組成的跨機構工作組,獲得搜查令和傳票後對奧修莊園城展開搜查。這裡一個醫學實驗室內發現的細菌樣本與達爾斯居民感染的提取樣本相符。最終有兩名奧修莊園城的主要官員受到起訴,她們在最低設防級別的聯邦監獄中服刑29個月後獲釋。>>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3日![]() 1991年大西洋颶風季於1991年6月1日正式開始,持續到11月30日結束。由於整個大西洋上空的風切變以往年要高,這一颶風季是四年來活躍程度最低的。第一個風暴安娜於7月2日在美國東南部近海形成,但沒有造成較大影響就已消散。本季形成的另外兩個熱帶風暴丹尼和埃里卡沒有對陸地構成顯著影響,其中丹尼在小安的列斯群島以東消散,而埃里卡則在穿越亞速爾群島後轉變成溫帶氣旋。此外,本颶風季還形成了四個沒有獲得進一步發展的熱帶低氣壓,其中第二個低氣壓吹襲了墨西哥並帶去了大範圍降雨。颶風鮑勃是本颶風季造成損失最嚴重的風暴,共計造成了高達15億美元的損失,還導致17人死亡。颶風格雷斯是本季最後一個獲得命名的風暴,其本身雖然沒有造成嚴重影響,但給一股東北風暴發展成強烈颶風提供了能量,後一場颶風之後由一位作家命名為完美風暴。這場風暴造成的經濟損失總計超過2.08億美元,還導致13人喪生。>>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4日![]() 颶風費邊是2003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於9月初吹襲百慕達的一個強勁維德角型颶風,也是該颶風季第六個獲得命名的風暴,第四個颶風和第一個大型颶風。費邊源於8月25日大西洋熱帶海域的一股東風波,在北面一個副熱帶高壓脊的影響下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並在進入一片海面溫度較高,風切變很小的利好環境後穩步加強。9月1日,風暴達到了風力時速230公里的最高強度,然後轉向北上並緩慢減弱。9月5日,費邊以風速每小時195公里強度直接吹襲了百慕達,是繼1963年的颶風阿琳以來襲擊百慕達的最強颶風,並且也是1926年以來給該島造成損失最慘重的風暴和第一個造成人員喪生的颶風,其產生的狂風造成了中等程度的破壞,整個島上有許多屋頂被毀。颶風引發強烈的風暴潮,導致該島北部的堤道上有四人死亡,兩島間這條僅有的通道也被迫臨時封閉。瀕臨滅絕的百慕達海燕也受到這場颶風的威脅,有十處巢穴被摧毀,不過志願者將該物種運送到了更安全的地點。強烈的涌浪在波多黎各北部和多明尼加共和國造成了破壞,美國大西洋沿岸也有四人淹死。颶風費邊共計導致8人遇難,經濟損失約3億美元。>>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5日![]() 《戰神:背叛》是一款二維橫向捲軸動作冒險手機遊戲,由Javaground和索尼在線娛樂的洛杉磯分部開發,Sony Pictures Digital於2007年6月20日在Java ME平台發行,是戰神系列遊戲的第三作,按情節時間順序則是第五部。這款遊戲從一定程度上改編自希臘神話,以古希臘為背景,復仇為核心主題。玩家操控的主人公是在殺死前任戰神阿瑞斯後成為新戰神的克雷多斯,他受到陷害,背負上謀殺阿耳戈斯的罪名,然後在希臘四處尋找真正的殺手。他最後將面對奧林匹斯派來的信使刻律克斯,這次對抗讓克雷多斯與其他同為神靈的同胞們之間更加疏遠了。《背叛》是系列中唯一未在PlayStation家族發行的遊戲,也是唯一一部平面橫向捲軸畫面遊戲。雖然手機遊戲平台存在局限性,但與幾款家用遊戲機前作相同,本作也以動作為主,並將戰鬥、平台和益智元素相結合。雖然戰神系列總體來說屬於家用機系列遊戲,但《背叛》還是獲得了在遊戲性、藝術風格和圖像上都忠實於系列的讚譽,是「這個殺手級系列中貨真價實的第三作」。遊戲也贏得了2007年6月的「月度無線遊戲」獎和2007年的「最佳(無線)平台遊戲」獎。>>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6日2014年中國足球協會超級盃是2014年的一項足球錦標賽,由2013年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冠軍廣州恆大對陣2013年中國足協盃冠軍貴州茅台。比賽於2014年2月16日在貴陽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憑藉穆斯利莫維奇的頭球,貴州茅台1比0擊敗以替補和預備隊球員出戰的廣州恆大,歷史上首次獲得該賽事的冠軍。貴州茅台隊長孫繼海當選最佳球員。譚海擔任這場比賽的主裁判。>>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7日 |
2014年5月8日 |
2014年5月9日![]() 艾莎是迪士尼影業第53部經典動畫長片《冰雪奇緣》的角色,主要配音員是百老匯女星兼歌手伊迪娜·曼佐(圖),片頭的幼年與少女時期分別由愛娃·貝拉與史賓賽·萊西·甘納斯配音,角色創造者為該片兩位導演克里斯·巴克及珍妮佛·李。艾莎的角色原型是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筆下的冰雪女王,而迪士尼版本將她設定為北歐虛構王國「艾倫戴爾」的長公主、王位繼承人、以及二公主安娜的姊姊,擁有與生俱來的冰雪魔力,但卻在自己的加冕典禮當晚不慎將國家籠罩在嚴冬之下。在劇情中,艾莎從小就一直控制自己的超能力,唯恐傷害到身邊的人。之後她逃離王國,決定讓自己從長年的壓抑和恐懼中徹底解放。《冰雪奇緣》於2013年上映後,艾莎一角獲得了許多觀眾的喜愛,其在片中呈現的複雜性格亦讓她人氣上升。曼澤爾的配音表現獲得如潮好評,特別是她為艾莎的片中主題曲《放開手》獻唱時的表現,讓許多評論稱讚她的唱功「電力四射」。此外,艾莎也將與安娜一起列入迪士尼公主行列,成為其中的第13位成員。>>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10日 |
2014年5月11日![]() 颶風裡克是有紀錄以來第二強烈的太平洋颶風,僅次於1997年的颶風琳達,也是在10月期間形成的最強烈太平洋颶風。風暴於2009年10月15日在墨西哥以南海域發展形成後進入了一片有利於爆發性增強的區域,令其在成為熱帶低氣壓後24小時內就達到了颶風強度。10月16日下午,系統中開始有風眼形成,並且形成後又進入了第二輪爆發性增強期。到了10月17日下午,颶風已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五級強度,並在幾小時後達到最大風速每小時290公里,最低氣壓906毫巴的最高強度。保持最高強度數小時後,里克由於風切變的增加和眼牆置換的影響而開始減弱。到了10月19日,風暴已降級為三級颶風,並在次日進一步減弱為熱帶風暴。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起初預測里克會以較強的二級颶風強度在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登陸,並發布了颶風觀察預警。雖然風暴減弱後颶風觀察預警也替換成了熱帶風暴警告,但政府還是下令成百上千的居民從低洼區域撤離總體而言,這場颶風造成的破壞遠小於之前的預期。墨西哥共有三人直接因風暴遇難,其中南下加利福尼亞州兩人,瓦哈卡州一人。>>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12日![]() 鈾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化學元素,屬於元素週期表中的錒系,化學符號為U,原子序為92。每個鈾原子有92個質子和92個電子,其中6個為價電子。鈾具微放射性,其同位素都不穩定,並以鈾-238和鈾-235最為常見。鈾在天然放射性核素中原子量第二高,僅次於鈈。其密度比鉛高出大約70%,比金和鎢低。天然的泥土、岩石和水中含有百萬分之一之百萬分之十左右的鈾。1789年,馬丁·克拉普羅特在瀝青鈾礦中發現了鈾元素,並將其以天王星命名。尤金-梅爾希奧·皮里哥首次分離出鈾金屬,而亨利·貝可勒爾則於1896年發現了鈾的放射性。1934年起恩里科·費米等人進行研究,使鈾成為了核能工業所用的燃料和用於轟炸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原料。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進行軍備競賽,生產了數萬個含鈾或衰變產物為鈾-235的鈈-239的核武器。蘇聯解體後蘇聯核武器的安全問題受到公眾的關注。>>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13日 |
2014年5月14日![]() 亞裔美國人軍事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812年戰爭(第二次獨立戰爭)時期,當時就有亞裔士兵加入美國軍隊與英國軍隊作戰。在後來的南北戰爭期間,聯邦軍(北軍)和邦聯軍(南軍)兩方皆有亞裔軍人參戰的記錄。在此之後,亞裔美國人主要在美國海軍服役直到美菲戰爭。到了20世紀初,亞裔美國人開始進入西點軍校等聯邦軍事院校。同一時期,也產生了第一位獲得代表美國最高軍事榮譽——榮譽勳章的亞裔美國軍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亞裔等非白人族群在國民軍中服役。一戰以後,亞裔軍人陷入默默無聞的低潮,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湧現出諸多日裔、華裔、菲裔、韓裔等在戰爭中做出巨大貢獻的亞裔美國軍人。根據1948年杜魯門總統頒布的9981號行政命令廢止了軍隊中的種族隔離制度,如陸軍442步兵團等一些由亞裔編成的部隊均被取消,士兵被分配至其他單位。在韓戰和越戰中又出現了數位獲得榮譽勳章的亞裔美國軍人。此後,亞裔美國人繼續在軍隊中服役,直至今日。>>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15日![]() 瑪姬·吉倫荷是一位美國女演員。她是導演史蒂芬·吉倫荷和劇作家妮奧美·芳娜·吉倫荷的女兒,也是男演員傑克·吉林哈爾的姐姐。她首次亮相大銀幕就是在父親的電影中,之後在2001年的獨立製作邪典電影《死亡幻覺》中出演配角而開始獲得認同。2002年的虐戀愛情片《秘書》是吉倫荷取得突破的作品,她因此贏得了評價界的好評和金球獎提名。吉倫荷出演過多種類型的電影,包括2006年為她再次贏得金球獎提名的《雪莉寶貝》,愛情喜劇片《相信男人》,還有多部大成本電影,如《世貿中心》和《黑暗騎士》。她還因在2009年的音樂劇情片《瘋狂的心》中出演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提名。此外,吉倫荷還出演過舞台劇和多部電視電影,如2000年的《偷心》和2004年的《搜身》。吉倫荷自2002年起與彼得·薩斯加德交往,兩人於2006年訂婚,他們的女兒雷蒙娜也在2006年10月3日出世。2009年5月2日,兩人在義大利成婚,他們的次女格洛麗亞·雷於2012年4月9日降生。吉倫荷是位政治上很積極的民主黨人,並且與雙親和弟弟一樣都是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支持者。2003年美國對伊拉克開戰前,她參與了反戰遊行。她還積極參與人權、公民自由、消除貧困和父母觸發事務。>>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16日![]() 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於太平洋時區1999年3月21日下午17點30分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多蘿茜·錢德勒大廳舉行,共計頒發了24座奧斯卡金像獎。本屆頒獎典禮通過ABC在美國直播,由吉爾·凱茨擔任製片人,路易斯·J·霍維茨執導。女演員烏比·戈德堡第三次擔任主持人。她之前還主持過第66和第6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近一個月前的2月27日,另一位女演員安·海切在比佛利山的威爾希爾麗晶酒店主持頒發了奧斯卡科技成果獎。《戀愛中的莎士比亞》贏得包括最佳影片獎在內的七獎大獎,成為這個夜晚的最大贏家。其它獲獎電影包括獲獎五項的《拯救大兵瑞恩》,獲獎三項的《美麗人生》,獲獎一項的《苦難》、《棕兔夫人》、《選舉之夜》、《伊莉莎白》、《眾神與野獸》、《最後的日子》、《徵婚啟事》、《埃及王子》和《美夢成真》。本屆頒獎典禮的電視轉播一共吸引了近4600萬美國觀眾收看。>>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17日![]() 1911年大西洋颶風季相對來說不算活躍,夏季到秋季期間已知只有六個熱帶氣旋在大西洋形成。季內很可能有過另外三個熱帶低氣壓,其中一個於2月颶風季開始時形成,另一個在12月颶風季結束時消散。有三個風暴增強到了颶風強度,其中兩個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二級颶風標準。風暴數據大部分來源於大西洋颶風資料庫,該資料庫中1911年到1914年的數據於2005年進行了全面修訂。雖然氣旋數量不多,但大部分都直接對陸地產生了影響。其中8月下旬一個向西行進的颶風造成17人死亡,並對南卡羅萊納州的查爾斯頓及其周邊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幾個星期前,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地區受到墨西哥灣一個風暴產生的時速130公里狂風襲擊。本季的第四個風暴還吹襲了尼加拉瓜海岸,導致十人喪生和大面積破壞。>>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18日 |
2014年5月19日 |
2014年5月20日![]() 克勞德特是2003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第三個熱帶風暴和第一場颶風。其源於加勒比以東洋面一股快速向西移動的東風波,掠過尤卡坦半島後轉向西北穿過墨西哥灣。風暴起初一直保持著熱帶風暴強度,但就在其登陸德克薩斯州卡爾霍恩縣沿海非建制地區奧康納港前快速增強到了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一級颶風標準。對於這場颶風走向和強度的預測一直無法確定,導致風暴沿途大範圍地區都做了大量的防災準備工作,並且很多最終都是毫無必要的。克勞德特是繼1997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颶風丹尼以來首個在7月登陸美國的颶風,在德克薩斯州造成一人死亡和中等程度的破壞,其中大部分是因狂風導致,同時還出現了大範圍的海灘侵蝕。颶風造成的損失促使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宣布德克薩斯州南部為聯邦災區,受到影響的災民因此可以申請聯邦援助。克勞德特還以熱帶風暴強度給墨西哥的金塔納羅奧州帶去了暴雨,造成了輕微損失,並且發展為熱帶氣旋以前還對聖露西亞造成了輕度破壞。>>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21日 |
2014年5月22日![]() 1950年大西洋颶風季是大西洋颶風資料庫中對大西洋盆地生成風暴命名的第一個大西洋颶風季,這一季相對來說非常活躍,共形成了16個熱帶風暴,其中11個發展到了颶風強度,並且按照現代用於為颶風強度分級的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其中又有8個颶風的最大持續風速達到了三級或更高的標準,即屬於大型颶風,創下了一個颶風季中出現大型颶風數量的新紀錄。本季的第12個風暴沒有得到命名,起初也沒有列入年度總結數據。此外,如此眾多的大型颶風也令本季的氣旋能量指數創下新紀錄,這個紀錄一直保持到21世紀才由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打破。本季的熱帶氣旋共計造成88人死亡,經濟損失達到3850萬美元。8月12日形成的颶風艾伯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正式命名的大西洋颶風,這場風暴擦過北卡羅萊納州海岸,之後又穿越了加拿大大西洋省份。颶風多格是本季最強烈的颶風,其強烈達到了五級颶風的標準,給背風群島造成嚴重破壞。本季有兩個大型颶風對佛羅里達州產生了影響,颶風依茲創下了美國歷史上24小時降雨量的新紀錄;颶風金襲擊了邁阿密鬧市區,造成2775萬美元的損失。颶風洛芙是本季的最後一場風暴,吹襲了佛羅里達州西北部狹長地帶後於10月21日消散,只造成了程度很輕的破壞。>>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23日![]() 熱帶風暴巴里是一個於2001年8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登陸的強烈熱帶風暴,也是2001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第三個熱帶氣旋和第二個獲得命名的風暴。巴里源於7月24日離開非洲海岸的一股東風波,這股東風波於7月29日進入加勒比地區並催生出一片低氣壓區,然後在8月3日組織形成熱帶風暴。經過強度和行進路徑的波動後,風暴在墨西哥灣上空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110公里的最高強度,然後向北前進並沿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登岸,最終於8月7日消散。巴里造成的影響遠遠小於本季的第一個風暴阿利森,一共有9人死亡,其中古巴6人,佛羅里達州3人。風暴給塔拉赫西帶去了高達230毫米的降雨量,該市遭遇的陣風時速達到127公里,是這場風暴產生的最大風速。系統即便還只是東風波時也令佛羅里達州南部普降大雨,導致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和結構性的破壞。該州西北部的狹長地帶也出現了中等程度的洪水和風力破壞。之後風暴殘留持續北上朝內陸進發,在密西西比河部分河段降下小雨。整場風暴共計造成了約3000萬美元的損失。>>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24日![]() 《Cross Days》是一款由日本0verflow公司於2010年3月19日在Microsoft Windows平臺上發售的成人視覺小說遊戲,後來又以個人電腦版本為基礎移植到DVD互動式電影以及PlayStation Portable平臺上。0verflow在2008年12月時首次公布《Cross Days》的製作,然而從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期間遊戲的發售日期共計延後了七次才正式發售。其中《Cross Days》為同樣由0verflow製作的成人遊戲《School Days》和《Summer Days》系列之續作,在故事內容上也常常被視為《School Days》的外傳作品。>>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25日![]() 約翰·拉魯·赫姆是美國肯塔基州的第18任和第24任州長,不過他的實際在職時間一共還不到14個月。他還先後當選為哈丁縣在肯塔基州議會兩院中的代表,並四度獲選擔任肯塔基州眾議院議長。1838年,他參選聯邦眾議員,但最終不敵對手威利斯·格林。赫姆於1826年首度當選肯塔基州眾議員,該議席每屆任期僅有一年,但從1826到1843年間,他一共任職了11年。1844年,赫姆當選為州參議員,然後一直擔任這一職務直至獲選成為輝格黨的副州長候選人,是州長候選人約翰·J·克里滕登的競選搭檔。南北戰爭結束後,赫姆成為民主黨人。1867年,赫姆成為該肯塔基州民主黨的州長候選人,雖然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但他還是在全州進行了積極的競選演說並贏得普選。由於身體太過虛弱,他已無法前往法蘭克福舉行就職典禮,因此州政府官員安排他於1867年9月3日在自己家中宣誓就職,僅僅五天後,約翰·拉魯·赫姆就在任上與世長辭,享年65歲。>>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26日 |
2014年5月27日![]() 瑪莎·萊恩·柯林斯(1936年12月7日—)是一位來自美國肯塔基州的女商人和政治家,曾於1983至1987年間擔任該州第56任州長,還曾在小約翰·Y·布朗就任州長期間擔任該州的第48任副州長。截止2013年止,她仍是肯塔基州歷史上僅有的一位女性州長,並且起初當選時也成為全美級別最高的女性民主黨官員。她在1984年美國總統選舉前曾有望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沃爾特·蒙代爾的競選搭檔,但蒙代爾最終選擇了傑羅丁·費拉羅。從肯塔基大學畢業後,柯林斯從事學校教師的工作。她開始對政治產生興趣,參與了1971年溫德爾·福特州長選舉和1972年沃爾特·「迪伊」·赫德爾斯頓聯邦參議員選舉的競選工作。1975年,她獲選成為該州的民主黨秘書,並當選肯塔基州上訴法院書記員。柯林斯其後繼續在更名後的新法院擔任書記員。1979年,柯林斯當選為州長小約翰·Y·布朗手下的副州長。1983年,她擊敗共和黨候選人吉姆·邦寧,成為肯塔基州首位女州長。柯林斯的州長任期結束後先後在多所大學任教,從1990到1996年,她擔任斯普林菲爾德附近的聖凱薩琳學院校長。2005年1月,她成為肯塔基世界貿易中心的董事長兼CEO,還是包括伊士曼柯達公司在內多家企業的董事會成員。截止2012年,她仍在喬治敦大學從事兼職教學。>>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28日 |
2014年5月29日![]() 颶風迪安的氣象歷史從2007年8月的第二個星期開始,這時有一股強烈的東風波離開非洲西海岸進入北大西洋。而且迅速的移動到了一片適合熱帶氣旋發展的環境中並迅速組織起來。到了8月13日早上,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將還位於小安的列斯群島以東超過2400公里海域的系統歸類為熱帶低氣壓。8月14日,低氣壓有所增強並升級為熱帶風暴,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因此將其命名為「迪安」(Dean)。到8月16日時,風暴已進一步增強達到颶風標準。颶風迪安在向西穿越小安的列斯群島的過程中繼續強化,一度在加勒比海中爆發性增強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五級颶風強度。颶風迪安後於8月19日以四級颶風強度在牙買加南部海岸掠過後繼續朝尤卡坦半島進發。加勒比海西部的有利條件讓風暴得再度強化並達到五級颶風標準,然後在金塔納羅奧州登陸。首次登陸後,颶風迪安在穿過尤卡坦半島的過程中減弱,然後進入了坎佩切灣。期間風暴再度加強,在韋拉克魯斯州實現二度登陸。之後迪安朝西北方向移動,逐漸減弱成殘留低氣壓,最終在美國西南部上空消散。>> 閱讀全文 |
2014年5月30日 |
2014年5月31日![]() 《垃圾箱裡的嬰兒》是一部由朱麗葉·梅導演,英國廣播公司出品,根據傑奎琳·威爾遜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電影,於2008年12月21日在英國廣播公司第一台首播。達科塔·布魯·理查茲在片中飾演還是嬰兒時就遭父母遺棄在垃圾桶中女主角艾普爾,十餘年後已成長為一位問題少女,茱麗葉特·斯蒂文森扮演艾普爾的養母馬里昂·比恩,大衛·海格出演馬里昂的朋友兼同事埃利奧特。影片由海倫·布萊克曼編劇,坎德爾娛樂公司製作。涉及的主題包括母愛親情、霸凌和青少年犯罪。故事圍繞著艾普爾在自己14歲生日這天離家出走展開,馬里昂四處尋找自己的養女。電影通過多個閃回鏡頭回憶了艾普爾的過去,她還前去探訪了在自己以前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人和地方。威爾遜和職業影評人都對本片作出了正面評價,其中威爾遜表示這是自己的所有作品中最出色的改編電影。影片於2009年1月12日發行了DVD。《垃圾箱裡的嬰兒》於2009年獲國際艾美獎的兒童和青年類電視節目獎,海倫·布萊克曼也贏得了英國兒童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頒發的編劇獎,影片得到該組織的劇情類電視節目獎提名併入圍兒童投票獎,之後還獲得了2010年兒童銀幕獎面向家庭觀眾類最佳單集、特別節目或電視電影獎和最佳演技獎。>>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