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討論:Zhangzj cet/2014
新增話題有關條目合併請求
[編輯]您好:完成合併請求頁面登錄後,請記得到相關條目之討論頁面中發起合併建議討論。謝謝!--Kolyma(留言) 2013年3月1日 (五) 10:42 (UTC)
- 應該在被移走的條目討論頁面。建議您改用 mergeto、mergefrom 模板,就會指向同一個頁面。--Kolyma(留言) 2013年3月1日 (五) 11:24 (UTC)
- 即使不確定合併方向,我認為也該如此,才能集中在一處討論。--Kolyma(留言) 2013年3月1日 (五) 11:26 (UTC)
- 掛未完成模板者,有的是未獲共識,有的是條目已被刪除。未在條目中發起討論的,如果是我自已不認同或不瞭解的,會提醒提案人,並要求在三日內回應,屆時未回應才處理;如果是我也認為該合併的,會代為發起討論(這樣比較快)。您提報的淳安地理→淳安縣,我也認同。原本想代為處理,但看到您連提3案,想想還是讓您知道規則比較好。--Kolyma(留言) 2013年3月1日 (五) 11:37 (UTC)
- 聲明一下:我是最近才開始參與此項維護工作,以前人如何處理,我並不清楚。-Kolyma(留言) 2013年3月1日 (五) 11:39 (UTC)
- 剛才注意到您原本即用 mergeto、mergefrom 模板,照著條目頁面上模板顯示去按「討論」紅鏈,兩邊都會指向同一個討論頁面。-Kolyma(留言) 2013年3月1日 (五) 11:46 (UTC)
- 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在Talk:閘門張貼「請到Talk:驗票閘門參與討論」的合併建議,以免鬧雙胞。--Kolyma(留言) 2013年3月1日 (五) 12:21 (UTC)
- (*)提醒:您剛才不小心開了一個簡體無條目討論頁,建議自行提報速刪。--Kolyma(留言) 2013年3月1日 (五) 12:24 (UTC)
- 依據WP:SD G10:原作者清空頁面或提出刪除,且貢獻者只有一人(對條目內容無實際修改的除外;提請須出於善意,及附有合理原因)。若要我代為處理,請您先清空頁面較快。--Kolyma(留言) 2013年3月1日 (五) 12:39 (UTC)
- 這樣做正確。我剛才想到,此種狀況他人也可以用 G15 為由直接提快刪。--Kolyma(留言) 2013年3月1日 (五) 12:48 (UTC)
- 沒事了,我今晚要收工了。再見,祝愉快。--Kolyma(留言) 2013年3月1日 (五) 12:49 (UTC)
回覆:請問內鏈究竟該如何處理
[編輯]您好!感謝閣下創建條目,建議於省份名稱前面加上國家名稱,以添加完整性及可讀性。至於為何有維基人刪除國家名稱內容,則不明白,需要向有關維基人了解,多謝查詢。CVS(留言) 2013年3月1日 (五) 13:42 (UTC)
您好:先前您曾在維基百科:合併請求發表意見,現該項討論已移至Talk:榕樹,且已有人發表新意見,敬請前往關切,以便早日得以結案。謝謝!-Kolyma(留言) 2013年3月11日 (一) 10:11 (UTC)
給您的星章!
[編輯]![]() |
校對者星章 |
感謝copyedit :) 鐵鐵的火大了 2013年3月21日 (四) 07:38 (UTC) |
Re: 我回退了您的編輯
[編輯]您好,已經收到您的消息。當時我以為是有問題,但現在明白表格所要說明的意思了。感謝提示。 PlyrStar93. (留言給我) 2013年3月22日 (五) 21:55 (UTC)
送給您一枚星章!
[編輯]![]() |
小星章 |
閣下最近創了許多攀枝花市的交通條目,繼續加油!--Ching~受體/革蘭氏檢驗/真菌專題新成立 2013年3月23日 (六) 12:05 (UTC) |
世界斜拉橋列表條目已被提名參與特色列表的評選,敬請閣下關注並支持,或提出寶貴意見。多謝!PALMER -@Palmer-Edits- 2013年3月25日 (一) 02:34 (UTC)
邀請您參與條目質量提升活動
[編輯]
根據過去經驗,計畫的成敗關鍵在於消息是否散佈開來,請將此消息繼續推介給你您認識的維基人,若要發邀請函,可以使用以下代碼:{{subst:QA/邀請}}張貼在對方的對話頁中,感謝您的義舉。
邀請人:RekishiEJ(留言) 2013年1月9日 (三) 19:07 (UTC)
目前票選中的主題:武俠小說提升計劃 - 人文提升計畫 - 新聞相關 -南極地理條目提升計劃 -颶風主題計劃 -哈利波特條目提升計劃
目前進行中的主題:
(更多候選主題)
目前該頁面仍有若干重要、篇幅不長但語文版本數目過少(少於十個)的候選只有提名人投票或反對票佔總票數三分之一以上,如en:Aceh War、en:Metaheuristic、en:John Martin Scripps、en:Grexit、en:Adenanthos obovatus、en:Soviet Railways、en:United States 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en:Uncle Tom、en:Students for a Free Tibet、en:Chunyun、en:Coupled cluster、en:Democratic Socialists of America、en:Thomas Dixon, Jr.、en:Feedly、en:The Clansman,希望您能參與TOTW候選投票,畢竟先前已經有一些這類的候選落選(如en:Fear of youth、en:Fear of crime、en:British comics、en:United States of Africa、en:Artistic license、en:Customer experience、en:List of deadly fungi、en:Genna crime family、en:Go Ask Alice、en:Four Freedoms (Norman Rockwell)、en:Sino-Albanian split、en:Physics and Star Wars、en:CD-Text、en:LGBT tourism、en:Smart power、en:Second Superpower、en:Nomenclature codes、en:Basketball (ball)、en:Kick-Ass (comics)、en:WoWWiki、en:Asian Century、en:Lucifer Chu、en:Image stitching、en:Google Chrome Frame、en:Cloud gaming、en:Thaification、en:Intel 440BX、en:Socialism (Marxism)、en:Crony capitalism、en:Historiography and nationalism、en:Anarchism and nationalism、en:Michael P. Fay、en:Yamazaki Ansai、en:Yoshinogari site、en:Shinbutsu bunri、en:Independent bookstore、en:alt.religion.scientology、en:Control message、en:Malaysian Malaysia、en:iLoo、en:ESPN Radio、en:Bulbous plant、en:Houston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en:Military of Austria-Hungary、en:Visual music、en:List of murderers by number of victims、en:Lee Kwon Mu、en:Generation Kill、en:Private defense agency、en:Private intelligence agency、en:Navy Yard, Washington, D.C.、en:River Tone、en:Canoe River train crash、en:Site-specific browser、en:Newspaper theft、en:Christianised sites、en:Tableless web design、en:George B. Post、en:File viewer、en:4DOS、en:Coconut doughnut、en:The central science、en:Difference between chemistry and physics、en:1 + 2 + 4 + 8 + · · · 、en:Artificial scarcity、en:Kurt Chew-Een Lee、en:McMartin preschool trial、en:Day-care sex-abuse hysteria、en:Press Association、en:Eric Eldred、en:Collier's Weekly、en: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en:Diary of a Camper、en:Armed Forces & Society、en:Mary Ellen Wilson等),而TOTW就是每週各語文版本維基百科翻譯二個條目(2010年第8周以前是一個條目)以擴充各語文維基百科收錄範圍的計劃,這類條目的落選對不少語文版本維基百科是大憾事,我不希望類似案例重演。--RekishiEJ(留言) 2013年3月27日 (三) 21:00 (UTC)
re:長江主要支流表
[編輯]你好,很高興看到你的留言。這個列表的視覺效果部分是從es:Yangtsé抄過來的,我覺得它的效果不錯,不過語法確實過於複雜,有的地方不太好把握。
- 列寬。應該可以調整,我沒意見。
- 支流匯入的左右岸,我也認為放在一列里較好。不過現在並不需要釋放這一點空間,留著視覺效果會好一些。
- 左右對齊。原作者可能是想突出一級支流,我也覺得沒必要。如果要達到突出的效果可以用粗體或者其他方式。我想這也是原作者特意讓某些列特別寬的原因。
- N級支流。一級是不夠的,因為我採用的標準是「流域面積超過1萬平方千米,或常年平均流量超過150立方米每秒」。現在收錄的基本齊了(也許有個別遺漏)。
--Gilgalad 2013年3月28日 (四) 16:09 (UTC)
- 縮成一條線是我特意這麼幹的,因為這個排序不好使,所以我刪了那個圓圈符號。實際上未必需要西班牙人這種複雜的對齊方式,完全可以用全形空格或者其他什麼空白字符來做縮進,這樣一來也就不需要那些排序了。--Gilgalad 2013年3月28日 (四) 17:46 (UTC)
re:修訂錯誤
[編輯]你好,Zhangzj cet,對System_of_China_administrative_division.PNG中錯誤已做修改,謝謝提醒,還望你繼續關注!Cncs(Talk) 11:43 2013年4月9日(UTC+8)
- 呵呵,蠻好的,多嘗試好啊。需要說明的是一是但凡「特例」只是指個案,像區劃層次問題,新疆的伊利是特例,事實上伊犁州區劃層次也並未改變,只是考慮其他管理上的方便,授予伊犁州更大的權力罷了;你查一查新疆政府行政區劃介紹就知道。海南作為省,區劃層次上為省-市(縣)的順序,作為省確實是特例,因海南地域較小,區劃層次簡單符合實際;所以有別於其他省(自治區)普遍實行的省-地-縣三級制;其實這種三級制在1949年以前就存在,現行稱為「地區」這一級層次那時稱為「行政督察區」,叫法不同,實際大同小異,海南的區劃層次和台灣相似,確實地域大小相似。說句題外話,現行大陸地區所謂的「市」建制也不倫不類,叫「市」不能反應城市化的水平,絕大部分「地級市」也就是「地區」改個稱謂,「縣級市」亦即「縣」改個稱謂罷了,稱其量無外乎是個「廣域市」。二是共性的東西無需累述(普遍實行的省-地-縣三級制),你補充的涉及甘肅或廣東說明,則是不必的,因其屬普遍共性的東西。當然現在也在推行區劃改革,各地做法不同,也是在嘗試之中。很多地級市(省轄市)在嘗試不設市轄區,實際只有省-市二級制,如有海南三亞市、廣東東莞與中山市、甘肅嘉峪關市。我們是否可以將其歸納為省-(不設區)地級市的區劃層次模式。三是現行大陸能夠被稱之為市轄區的行政區劃單位,很多都是由一個縣成建制轉換的。市轄區雖不算是一級完全的政府,但區劃層次上確實類似於縣,人口規模與大陸中小等縣份相當,經濟總量大於一般縣份;發達地區一個市轄區經濟總量規模甚至比海南大,人口規模巨大,如上海浦東新區。正因為如此,像三亞和東莞等,儘管其下設有被稱為「區」的行政區劃單位,但不是作為市轄區對待,而是只作為鄉鎮街道對待,其行政地位和層次等同鄉鎮街道區劃層次。四是現行區劃正改革嘗試之中,像「地級市」的稱謂是沒有立法依據的,很多省一直沿用或轉向改稱「省轄市」(1983年之前的一直沿用的稱謂,台灣地區一直沿用),台灣地區或域外華人應該很好理解省轄市概念,因為大陸1985年之前省/自治區以下地區行政區劃單位占主導,稱地級市在大陸現行體制之中人們對你行政地位好理解罷了;你細心留意一下各省區劃介紹就知道。
關於繪圖的建議:建議直接藉助於windows自帶的繪圖工具。所有WIKI繪圖,草圖你直接使用BMP文本格式編輯起來很方便,再根據wiki上的各類格圖片原文本格式要求,藉助photoshop轉換,所得圖片質量較佳。如若使用windows自帶的繪圖工具轉換,圖片質量一次比一次差,後期不好修改;這一點,你試一試比較二者差異就知道。呵呵,獻醜了。Cncs(Talk) 15:56 2013年4月11日(UTC+8)
- 呵呵,通過交流,發現你涉獵的東西好多,很有研究,也很系統;區劃一塊以後多交流。呵呵,那就只談圖形繪製方面的體會。PS製圖我沒有研究,不好下結論。對於Wiki,都是網絡偶爾涉獵進入接觸,從興趣入門開始,因此門檻不能高,還有就是大眾熟悉容易上手。繪圖方面,我為什麼說用Windows自帶軟體呢,儘管使用該軟體畫圖麻煩,但特別普及,初期使用電腦的人,畫圖首先接觸的就是該軟體,都是無師自通。局限性方面,畢竟是入門的基礎軟體,用該軟體進行文本格式轉換則圖片質量不一定好,如將BMP格式轉換為常見的GIF格式,質量銳減,出現網紋,不精緻也後期難以繼續修改。還有,該軟體在確保圖片大小不變的情況下也不能壓縮圖片。所以之前我交流時,推薦藉助photoshop進行文本格式轉換。photoshop進行格式轉換最大的特點,可以確保圖形外觀質量。photoshop還有一個特點,可以縮放圖片,也可以壓縮圖片。儘管在圖形放大時質量銳減,但以橫直線條輪廓為主的繪圖,後期修改比較簡單。我注意到了你修改的圖形文本,可能軟體的局限,轉換後的圖片出現了麻麻點點的網紋。還有一點體會,就是wiki繪圖少用艷色,色差適當大一點圖形顯得精緻。呵呵,僅僅體會而已。Cncs(Talk) 11:27 2013年4月12日(UTC+8)
- 呵呵,神速啊,很好,直觀簡潔明快!Cncs(Talk) 11:57 2013年4月12日(UTC+8)
- 呵呵,關於繪圖,我只是針對開始你說不熟悉所交談的,其實我說的都是入門的入門級罷了,只是一般初涉者的捷徑。其實鑽研透了,其他軟體較專業的繪圖軟體由於針對性強,各有側重,當然繪圖就又快又好,那就看各人的態度啦。我所涉繪圖交談僅體會而已,只是切磋。望小弟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所得,為wiki特別是中文wiki增添新亮點。Cncs(Talk) 13:36 2013年4月15日(UTC+8)
送給您一枚星章!
[編輯]![]() |
原星章 |
感謝您在四川省高速公路相關條目中的編輯!歡迎您加入Wikipedia:四川維基人列表!--AndyHe829(留言) 2013年4月19日 (五) 01:27 (UTC) |
師莊站確屬攀枝花!
[編輯]您好! 本人最近補充昆明鐵路局的資料,在師莊站的具體位置上確有困惑。經本人進一步查證,師莊站確屬攀枝花。本人已經更正相應修改。多謝指教,望以後多多關照!
新手上路,多謝指教!
[編輯]前輩,頗為不好意思!我會進一步小心的。 感謝一直以來的虛心指教!
成汶鐵路、成灌鐵路
[編輯]我做了個區分的模板在條目頂端,您看看是不是您說的意思? AndyHe829(留言) 2013年8月5日 (一) 13:17 (UTC)
移動原因
[編輯]因為我見應該是唯一沒有重複的,所以看看是不是能移動走的,所以移掉了——Sakamotosan 2013年9月5日 (四) 03:18 (UTC)
- 已回退,並修改為消歧義——Sakamotosan 2013年9月5日 (四) 03:37 (UTC)
同名站
[編輯]- 樺陽鐵路無太和站。
- 陽陽鐵路白沙站應為陽江站。
- 大灣站為建設中車站,開通後必改名。
- 陽涉鐵路和順站應為和順縣站。
以上條目請您幫忙移回。--DeBit(留言) 2013年11月3日 (日) 03:06 (UTC)
鐵道部應該有車站不能重名的規定,但我現在想不出來在哪了。地方鐵路和國鐵車站也是不重名的,除了森林鐵路、廠礦專用線等完全獨立的線路外。--DeBit(留言) 2013年11月3日 (日) 15:19 (UTC)
餡餅送給您!
[編輯]![]() |
感謝閣下一直以來對自身鄉土條目的貢獻,讓我們更詳細的了解了攀枝花。
和閣下相比,在下差不多只有平蒼引水工程一個,慚愧啊! 學有機化學,品人生百味 2014年1月19日 (日) 13:03 (UTC) |
謝謝閣下指教,在下寫平蒼引水工程時差不多還是個IP用戶,在下此前寫過一些浙江省道的條目,知道閣下寫省道條目的不易:資料少,而且隨著改建有些拉通打直的部分難以描述,還有關注度低,很少有人來看省道條目。2013年高速大調整時,貌似還把許多各省省道劃入國道了,那以前寫的省道條目不是都應該調整了?
還有一點,珊溪水利樞紐其實全部都在文成縣境內,趙山渡(村)其實在瑞安市境內,所以在下調整了一下語序,防止歧義。--學有機化學,品人生百味 2014年1月20日 (一) 03:30 (UTC)
在下的Chrome還好
[編輯]在下的版本是28.0.1500.72 m,兩年多前從同學那裡考貝過來的,後來就沒有更新過。
在下是技術渣,很遺憾不能知曉原因、懂得處理方法,建議閣下去互助客棧/技術問問--學有機化學,品人生百味 2014年1月22日 (三) 02:44 (UTC)
Re:八德隧道
[編輯]抱歉,確實是在下搞錯了線路走向,感謝閣下提供準確的資料來源,已根據環評報告更新了該隧道有關信息,也歡迎閣下對該條目繼續做出修訂。PALMER -@Palmer-Edits- 2014年3月23日 (日) 01:43 (UTC)
松滬護軍使是正寫
[編輯]這裡松是指松江,並非指吳淞,建議看看北洋政府的任命狀和上海的地方志,謝謝,可能閣下不是上海人,分不清松和淞,呵呵!Fayhoo(留言) 2014年8月18日 (一) 05:05 (UTC)
橋梁專題和隧道專題已創建,歡迎加入!
[編輯]橋梁專題和隧道專題已創建,歡迎加入!--千里走單騎 -@Palmer-Edits- 2014年8月18日 (一) 12:17 (UTC)
- 橋梁專題已添加近期目標任務,歡迎關注!(如有別的任務也想納入請到專題討論頁討論)--61.164.116.190(留言) 2014年9月25日 (四) 08:27 (UTC)
閣下留言收悉。了解到閣下身處窘境,仍堅持Wiki,不禁肅然起敬。「羅馬不是一日建成」,橋隧專題與目標任務也無法一蹴而就,需要各位同好通力協作方可完成;望閣下珍重,不急不燥,相信終有一日會擺脫目前境況,回歸正軌,為營建橋隧專題貢獻閣下的一份力量。祝秋安!--千里走單騎 -@Palmer-Edits- 2014年10月10日 (五) 00:29 (UTC)
- 欣聞閣下順利回歸,表示祝賀。關於「矮塔斜拉橋」,在下也已關注一段時間了,國內有時也稱之為「部分斜拉橋」,例如「瀘州國窖大橋」、「鄭新黃河大橋」,實際上是一種「斜拉-梁橋組合體系」,其上部結構採用斜拉橋型,下部結構多採用連續梁或剛構橋型,主要承重部分在下部結構,上部斜拉索一般起輔助加勁的作用,故橋塔不需太高;由於該橋型的主跨長度受限於梁橋的結構特點,目前主跨通常在100-300米間,極少數超過300米,如「蕪湖長江大橋」(下部採用鋼桁梁結構,主跨312米),要進入「世界斜拉橋列表」的行列尚有較大差距,應當暫時不會帶來混亂。--千里走單騎 ▪ 留言 ▪ 專注橋梁專題與隧道專題 ▪ 2014年10月31日 (五) 00:51 (UTC)
- 感謝閣下分享的信息。--千里走單騎 ▪ 留言 ▪ 專注橋梁專題與隧道專題 ▪ 2014年11月17日 (一) 00:47 (UTC)
Re:
[編輯]有必要用這麼難聽的說法嗎 囧rz……。我目前還有寄訊息給這張圖的作者,請他修改一下(因為我不會用電腦畫圖,要不然早就自己作新的了)。--Howard61313(留言) 2014年10月25日 (五) 16:06 (UTC)
- 是沒錯,可是問號不點進去看不到,漢字站名從條目裡就看的很清楚啊。總之要是能有會畫圖的人協助更新就更好了。--Howard61313(留言) 2014年10月25日 (五) 17:01 (UTC)
Re:淨高
[編輯]既然閣下問到我,我就談談個人看法:1、淨高數據對於河流通航非常重要,但對於橋梁結構本身的意義有限,舉個例子:「橋梁荷載」數據直接影響橋梁通行能力,甚至比橋下淨高對於橋梁本身來說更為重要,目前都未加入列表,更何況「橋下淨高」?有喧賓奪主之嫌;況且搞了半天,就那麼零星幾座橋有數據,絕大部分空著也就沒有太大意義了。再有一點,「橋隧列表」卻單列一個針對「橋」的數據,你讓「隧」怎麼想?本來「主跨」就已經夠傷「隧」的心了。2、既然是「列表」,那項目就不宜過於繁多,僅列出關鍵數據即可,詳細資料可以進條目查看,列表過於臃腫,反而降低了條目的閱讀率,失去了「列表」應有的作用。3、如果有人堅持要搞,本人保留中立意見,只要不破壞總體格式和內容,先靜觀其變吧。謝謝!--千里走單騎 ▪ 留言 ▪ 專注橋梁專題與隧道專題 ▪ 2014年11月7日 (五) 01:14 (UTC)
- 不知閣下所指「方針4」具體為何?在下認為既然有分歧,討論一下也是正常的。謝謝!--千里走單騎 ▪ 留言 ▪ 專注橋梁專題與隧道專題 ▪ 2014年11月8日 (六) 00:05 (UTC)
- 閣下現在的語態的確平和了許多,給你點個讚。( ^_^ ) --千里走單騎 ▪ 留言 ▪ 專注橋梁專題與隧道專題 ▪ 2014年11月9日 (日) 03:19 (UTC)
Re:請教關於百度百科抄襲
[編輯]一、百度百科對維基百科的「抄襲」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本人也有一個小疑惑:維基百科的編輯者已經同意按照CC BY-SA 3.0協議文本授權了自己編寫的條目,那麼百度百科複製該條目信息並署名的話,從法律層面上是否應被視為允許的行為?
二、說句實話,本人在維基百科裡創建的大部分條目,在百度百科裡似乎都已經存在許久了,本人只是在查資料時大致瀏覽一下,基本不會特別關注其後續的修訂,因此也不曾有過「應對」的經歷。
關於這方面的話題,建議閣下再找找其他有經驗的編者探討一下吧。謝謝!--千里走單騎 ▪ 留言 ▪ 專注橋梁專題與隧道專題 ▪ 2014年11月24日 (一) 01:13 (UTC)
Re:關於「原名」注釋
[編輯]中國大陸的不少基礎建設項目在建設期和運營期都曾使用不同的名稱,各篇橋梁、隧道、鐵路等條目和列表中已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這裡就不贅述了。建設單位的命名通常只在建設期使用,而最終的正式名稱則會在投入使用後更長的時期內沿用,而這個正式名稱是由行政主管部門發布的,因此政府主管的新聞媒體多會採用這一名稱。從時間先後順序上來看,建設期的項目名稱相對於正式運營名稱來講,應當可稱之為「原名」。另外,從當前內地「反貪腐」的政治氛圍來看,個人咬文嚼字後也認為「得利」成為正式名稱的可能性極小,否則不免又會讓聯想豐富的中國網民們有了素材。當然,這僅代表個人的推測與分析,不能作為可供參考的依據。謝謝!--千里走單騎 ▪ 留言 ▪ 專注橋梁專題與隧道專題 ▪ 2014年12月2日 (二) 00:42 (UTC)
re:鱤魚河
[編輯]非常感謝您的擴充!-- MtBell 2014年12月3日 (三) 14:17 (UTC)
- 我重新查了《長江大辭典》,確實如你所說,是「䲎魚河」(䲎字左半邊被類推簡化為魚)!謝謝你糾正我的錯誤。關於你提到的幾個問題:
- 維基條目的名稱一向以目前正式使用的名稱為準,所以如果現在政府文件或者近年地圖寫作「䲎」,就以「䲎魚河」為條目正式名稱,現在的條目移動過去。
- 䲎字的拼音。我覺得在首段直接用加括號的辦法標註拼音不太正式,視覺上也不美觀。不過你對讀音的強調很有道理,你看如果把拼音標在「䲎」字正上方好不好?記得有的條目對生僻字就是這麼做的,具體語法你可以在互助客棧問一下。-- MtBell 2014年12月3日 (三) 19:31 (UTC)
可以就寫「䲎魚河」。大陸的規範漢字並不等於簡化字。-- MtBell 2014年12月4日 (四) 11:39 (UTC)
- 西南改土歸流只是最近兩三百年的事情,這些字可能只是根據當地讀音選了一些音近的漢字,不一定有對應漢字的意思在裡面。長江下游的地名比如無錫、句容、姑蘇什麼的也保留了兩千年前上古吳越語的痕跡,和漢字的字面意思無關。-- MtBell 2014年12月4日 (四) 13:09 (UTC)
關於乾寧縣
[編輯]乾寧縣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只是說明是中華民國時建立的,並不是否定什麼。如果準確一點的話,應該是乾寧縣 (中華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命名就太長了。乾寧縣 (北宋)或乾寧縣 (中華民國)都只是兩個已不使用的縣名了,消歧義不過是為了更好的區分。多說一句,雖然後者有條目,但直接關於乾寧縣的內容倒是不多。--Berthe(留言) 2014年12月5日 (五) 03:3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