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Shepherd Jang/哈拉馬河戰役(從占領西岸的第二段開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Battle of Jarama
the Spanish Civil War的一部分

Italian SM.81 bomber, of same type as used by Nationalist air force
日期6–27 February 1937
地點
結果 Strategic Republican victory
參戰方

西班牙 Second Spanish Republic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獨裁 Nationalist Spain

指揮官與領導者
西班牙 José Miaja
西班牙 Sebastián Pozas Perea
西班牙 Enrique Líster
西班牙 Valentín González
Robert Merriman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獨裁 José Enrique Varela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獨裁 García Escámez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獨裁 Carlos Asensio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獨裁 Fernándo Barrón Ortiz
兵力
~30,000 infantry
(June 15)[1]
30 tanks
25,000[2]–40,000 infantry,[3]
~40 guns[4]
55 tanks
傷亡與損失
10,000[5]–25,000[6] dead, wounded, or captured 6,000[5]–20,000[6] dead, wounded, or captured

Template:Campaignbox Spanish Civil War

哈拉馬戰役(1937 年 2 月 6 日至 27 日)是由西班牙內戰期間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將軍所領導的的國民軍向馬德里以東的哈拉馬河地區的共和軍發動的一場進攻,嘗試將共和軍驅逐出該區域。來自非洲軍團的摩洛哥正規軍和西班牙軍團精銳迫使包括國際旅在內的中央共和軍撤退,但經過幾天的激烈戰鬥,國民軍沒有取得任何突破。共軍沿占領地的反擊同樣失敗,雙方傷亡慘重。

背景[編輯]

在1936-37 年的冬天,由於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將軍所率領的國民軍未能在1936 年 11月的馬德里圍攻中占領馬德里,國民軍決定跨過哈拉馬河並向東南方向進攻,以此切斷馬德里與共和國臨時首都瓦倫西亞的通訊。 [7]

埃米利奧·莫拉將軍全權指揮馬德里周圍的國民軍,並計劃在馬德里以南的11公里處發起進攻,跨過哈拉馬河。路易斯·奧加茲·尤爾迪將軍負責前線指揮,而何塞·恩里克·巴萊拉將軍則擔任了戰地指揮官這一職責。 [7]原計劃中,由馬里奧·羅塔將軍指揮的義大利盟軍將會發起協同進攻,但由於這些位於瓜達拉哈拉的義大利軍隊並沒有準備,莫拉決定在沒有他們的情況下發動攻勢。國民軍約有 25,000 名步兵,其中大部分是外籍軍團正規軍和西班牙軍團,除此之外還有十個騎兵中隊可供調動。除此之外,國民軍還得到了德國的禿鷹軍團的支援。其中包括兩個重機槍營、由威廉·里特·馮·托馬領導的裝甲軍團與裝備了155毫米,88毫米火炮的炮兵支援隊伍。 [8]

國民軍的首要目標是占領哈拉馬河的西岸和與之毗鄰的高地。隨後,他們計劃突破共和國在河東岸的高地,占領里瓦斯-巴西亞馬德里德阿爾甘達這兩個城鎮,以切斷馬德里-瓦倫西亞公路,將馬德里與東南方向的首都瓦倫西亞分隔開來。 [9]

人民陣線的旗幟

占領西岸[編輯]

在一段時間的大雨後,國民軍於 2 月 5 日發動了攻勢。他們率先襲擊了位於哈拉馬河西岸的共和黨陣地。突然的襲擊使得共和軍措手不及。國民軍使用了西班牙非洲外籍軍團的常用戰術,以機動旅組成的縱隊前進,在毫無準備的共和軍陣前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加西亞·埃斯卡梅斯上校指揮著軍隊右翼(向南),里卡多·拉達上校指揮左翼(北),而中部的三個旅由何塞·阿森西奧上校、薩恩斯·德·布魯阿加和費爾南多·巴倫上校指揮。 [9] 埃斯卡梅斯上校於 2 月 6 日在先波蘇埃洛斯向已經損失了1300人的共和軍第18旅發動突襲。 [10]拉達率領的軍團占領了馬拉尼奧薩山。該山約有700米高,俯視哈拉馬河的兩岸。馬拉尼薩山頂上的兩個共和黨營堅守在懸崖頂上的防禦工事,並在那裡戰鬥到最後一人。 [11] 2 月 8 日,哈拉馬河的西岸已被國民軍占領;2 月 9 日,拉達的軍隊占領了位於里瓦斯-巴西亞馬德里德對面的高地。 [12]

雖然國民軍在側翼取得了一定戰果,但位於中部的共和軍並沒有被輕易的擊潰。 雖然布魯阿嘉的軍隊控制了距離哈拉馬河約一公里的阿巴荷地區,阿森西奧的軍隊占領了聖馬丁德拉韋加,但由於被分配到中部的軍隊數量不足,國民軍最終無法取得預期中的突破。[12]儘管塞巴斯蒂安·波薩斯將軍率領的共和軍中央軍的防線已經開始動搖,但隨著恩里克·利斯特與岡薩雷斯和他們率領的老兵旅投入了戰鬥,共和軍的防線逐漸穩定了下來。 2 月 8 日,哈拉馬河東岸的增援部隊重新組織了防線,防止了敵軍在中部進行進一步的穿插。由於持續了兩天的暴雨,大多數的戰鬥不得不在泛濫的哈拉馬河與雨中進行。 [12]

跨過哈拉馬河[編輯]

國民軍的旗幟。

2 月 11 日,一小群摩洛哥士兵在未被發現的情況下越過河流。他們潛行到了位於里瓦斯-巴西亞馬德里德的平多克鐵路橋。共和軍國際縱隊第十四旅的陣地駐紮於此地。摩洛哥士兵使用了他們在里夫戰爭中使用的常用戰術;先遣隊潛入外圍防線,悄悄地擊斃對方的哨兵。 [13]隨之而來的國民軍騎兵迅速的突襲了國際縱隊,並將其擊潰。巴倫率領的軍隊突破了共和軍的防禦,並跨過了阿干塔拉大橋,於對岸建立了陣地。共和軍嘗試過爆破掉橋梁,但橋梁依然完好無損。在南方,阿森西奧襲擊了聖馬丁德拉維加村。[12]




參考[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Category:1937年冲突]]

  1. ^ Thomas, p. 490. The defenders constituted III Army Corps. The front line at this point was held by the XIth, XII, XIIIth, XIVth, and XVth International Brigades, as well as Líster's regiment (perhaps 20,000 men).
  2. ^ Beevor 2006, p. 209
  3. ^ Jackson 1967, p. 345
  4. ^ Thomas, p. 485. The Nationalist force included five brigades of the Army of Africa and six 155-mm field batteries, supported by an artillery detachment from the Condor Legion.
  5. ^ 5.0 5.1 Coverdale, The Battle of Guadalajara, 8–22 March 1937, p. 54
  6. ^ 6.0 6.1 Thomas, p. 492
  7. ^ 7.0 7.1 Beevor 1999, p. 151
  8. ^ Beevor 1999 pp. 151–152
  9. ^ 9.0 9.1 Beevor 1999, p. 152
  10. ^ Beevor 1999, pp. 152–153
  11. ^ Thomas, p. 485
  12. ^ 12.0 12.1 12.2 12.3 Beevor 1999, p. 153.
  13. ^ Thomas, p.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