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官話優越主義」
外觀
![]() | 本頁簡而言之:普通話(或稱官話、國語)是中文維基百科事實上的官方語言,應當默認讀者能理解普通話。在此基礎上,無須刻意為粵語等地方語言注音。 |
本文是對維基百科:官話優越主義的駁論文。
論述基礎
[編輯]本文的全部論點基於以下幾點:
- 吳語、粵語、閩南話、客家話等地方語言是獨立於普通話的語言:這點想必無須多言,這些地方語言與普通話無法相互理解。也就是說,僅有普通話知識的人無法聽懂其他人用這些語言所說的話,也極難理解以這些語言所寫出的文字(哪怕都是使用漢字)。後文將這些獨立於普通話的漢語族語言稱為「地方語言」。
- 中維事實上以普通話為唯一官方語言:本站所有條目、方針和論述皆是以普通話撰寫,在社群討論中絕大多數編者也是以普通話溝通。如對此有異議,不妨試問你上次在中維看到有老維基人在客棧用粵語(或者吳語、閩南話、客家話...)發言是什麼時候?與其說這裡是中維,不如說這裡是普通話(或者官話、國語)維基百科。
讀者真的需要地方語言注音嗎?
[編輯]從常理來看,某維基百科的讀者應當至少能熟練使用這門語言(CEFR B1或是WP:BBL2級,對於高度專業的條目可能需要B2或者3級)。以本人為例,我作為讀者會去讀中文維基百科(因為普通話是我的母語),也會讀英文維基百科(因為我的英文水平已遠超過CEFR B1或者BBL 2級),但不會碰西班牙語、德語...等等其他我無法理解的語言的維基百科,哪怕品質更好,因為讀不懂條目。能達到這種水平的讀者應該至少熟悉一種注音體系(如大陸的拼音、台灣的注音符號等),因此對於生僻字而言以各種注音體系標出普通話即可。
為什麼不呢?
[編輯]因為沒必要。我們先把目光轉到隔壁英維上,看看有哪些與英語不互通的地方語言:
加拿大以英語為官方語言,但法語亦在魁北克、新不倫瑞克二省通行;
巴基斯坦以英語為官方語言,但烏爾都語也是官方語言,也有信德語、普什圖語等地區語言:
新加坡以英語為其中一種官方語言,但泰米爾語、漢語和馬來語也是官方語言;
南非以英語為其中一種官方語言,但還有南非荷蘭語等另外10種官方語言;
這些語言基本與英語不互通,但很顯然英維在那些讀音生僻的條目(如巴吞魯日]、[得梅因])都沒有標出這些語言的讀音,為什麼?因為瑣碎,想想看假如在這兩篇條目里為標註以上所有語言的注音,那會是多麼壯觀的場面。很顯然,我們也沒有必要在每個生僻字後面都拖上一長串各種地方語言的注音,對於大部分讀者而言這不僅無用,還會影響閱讀體驗。
萬一讀者想知道這些詞的粵語發音呢?
[編輯]那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事,目前許多地方語言都有自己的維基百科,如果想知道這些字詞在粵語、吳語、客家話...等等語言中的發音,他們大可前去這些地方語言的維基百科,而不是在普通話占絕對主導的本站,正如讀者想知道某詞的烏爾都語發音,不會逗留在英維查詢,而是徑直前往烏爾都語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