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MilkyDefer/essay/中立的觀點與合理的比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討論[編輯]

上述模擬的意見交換中,第一個人列舉出了納粹德國的幾個事實,試圖佐證納粹德國不是徹頭徹尾的邪惡政權。此外,他還列舉了《我的奮鬥》的例子證明希特勒的想法並非沒有市場。因此,他主張維基百科應當平等地展現對納粹德國正面和負面的評價。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主張與希特勒歸謬法有相似之處。百疏一密,再怎麼有問題的人,他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兩個觀點是合理的。但是為此放大正面的評價,意圖將它與負面評價平起平坐,就造成了不合理的比重。在外人看來,維基百科變成了一個新納粹份子的聚集地,從而導致維基百科的中立宗旨蕩然無存。

這個論述選取的是近百年以前、歷史基本落定而甚少有模糊的納粹德國、猶太人大屠殺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子。但是在實務中有更多其他更為隱蔽的例子。編者可能由於身處某種特定的輿論環境中,而誤判自己所接收到的觀點的比重,這種情形並不罕見。言論自由允許公眾對爭議問題進行正反的深入討論,這有助於減少這種誤判的發生。換句話說,在某些言論自由被嚴格控制的國家,自己的觀點是不是已經被潛移默化地控制了,以至於對事物的認知、對條目編寫時的觀點權衡,出現重大偏頗呢?

希望讀到這裡的你可以仔細思考這個問題。

參考資料[編輯]

  1. ^ Proctor, Robert N. The Nazi War on Cancer.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0-691-07051-2. 
  2. ^ McNab, Chris. The Third Reich. Amber Books. 2009: 56. ISBN 978-1-906626-51-8. 
  3. ^ Eugene Narrett. Gathered Against Jerusalem: Essays on a False Peace. iUniverse. 2000: 5 [2016-01-08]. ISBN 0595167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