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M14自動步槍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M14自動步槍
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7.62 mm, M14
類型自動步槍
戰鬥步槍
原產地 美國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57年-
使用方參看使用國
參與戰爭/衝突越戰
中越戰爭
福克蘭戰爭
波斯灣戰爭
索馬利亞內戰
2001年阿富汗戰爭
伊拉克戰爭
2011年利比亞內戰
2011年敘利亞內戰
馬拉威危機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生產歷史
研發者約翰·加蘭德英語John Garand
研發日期1954年
生產商春田兵工廠
生產日期1959-1964年[1][2]
製造數量約138萬把
衍生型參見 衍生型相關型號
基本規格
重量空槍:4.5公斤
長度1,118公釐(44英寸)
槍管長度559公釐(22英寸)

子彈7.62×51公釐 NATO彈
口徑7.62公釐(.308英寸)
槍機短行程氣動式活塞[3]旋轉式槍栓
發射模式半自動、全自動,可選射
射速700—750發/分鐘
槍口初速850公尺/秒
有效射程460公尺
最大射程超過800公尺(加上瞄準鏡)
供彈方式20發彈匣(售後市場更提供5—40發容量不等的彈匣)
50發XD公司可拆卸式彈鼓
C-Mag彈鼓
瞄具機械瞄具
透過安裝瞄準鏡座對應各種光學瞄準鏡(如AN/PVS-2夜視儀

M14(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7.62 mm, M14)是美國二次大戰後採用的一款戰鬥步槍,由春田兵工廠設計及生產,用以取代美國軍隊在二戰期間大量配備的M1加蘭德步槍,成為美軍在越戰早期使用的最主要步槍,到越戰後期被M16突擊步槍取代,但有部分經過改良的衍生型其後獲美軍採用。

歷史及設計

[編輯]
M14在沒裝上彈匣時的外觀與M1加蘭德步槍較為相似

1945年,美國開展新步槍的研究計劃,著名槍械設計師約翰·加蘭德英語John GarandM1加蘭德步槍基礎上開始設計自動步槍,他在1954年設計出原型槍T44,並且在美軍的評選中擊敗FN FAL及M16步槍的原型AR-10等競爭對手,經過進一步修改後,於1957年獲美軍採用為制式步槍,被命名為M14步槍,1959年起在春田兵工廠生產。M14步槍成為美國軍隊制式裝備後逐步取代二戰時期的M1加蘭德步槍、M1卡賓槍白朗寧自動步槍(BAR)

M14步槍的部份零件繼承自M1加蘭德步槍,兩者均採用氣動式原理,旋轉式槍栓方式運作。但M14改用了短行程導氣活塞系統,與M1加蘭德的長行程導氣活塞系統不同。與M1加蘭德相同,M14的外殼仍是常見於傳統步槍的一體化木質槍身,沒有握把,外觀與同時期開發的FN FAL及AK等步槍有明顯分別。其槍機拉柄設置在機匣右側,為槍栓的一部份,同時設有無彈後定功能。M14的導氣管位於槍管下方,射擊選擇桿設置在後照門座右側下方,可選擇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保險裝置則另外設置在扳機護弓前方。後來考慮到M14在全自動射擊時的後座力很難以控制,美軍於是在部份M14步槍安裝射擊選擇桿鎖,取消連射功能,只能作為半自動步槍使用。M14使用可拆卸的20發彈匣供彈,槍管下方可裝上M6刺刀,亦可以發射22公釐槍榴彈,之後衍生出加裝兩腳架的M14A1班用自動武器狙擊步槍版本。

美國軍方在1950年代仍維持過往的思維,即軍用步槍需具備遠射程及威力大的設計理念,不接受中間型威力槍彈或發展小口徑步槍。另一方面,納粹德國在二戰末期採用的StG44突擊步槍引領出突擊步槍的概念,當時由蘇聯領導的東方集團在戰後也採納同一概念並大量採用AK作為單兵標準裝備,但因為美軍的思維仍停留在兩次大戰時期,所以當北約在1950年代初推行彈藥通用化的選型時,美國堅決反對任何降低威力及縮短射程的槍彈,並憑藉在北約的領導地位,排除所有大幅縮小口徑或降低裝藥量的提案,結果於1953年,北約在美國極力推崇下選擇了7.62×51公釐全威力槍彈英語Fully powered cartridge作為制式輕武器標準槍彈,雖然彈殼比美軍原有的.30-06春田步槍彈縮短了12公釐,裝藥量亦隨之減少,但比蘇聯採用的7.62×39公釐槍彈仍長了不少,當然北約7.62×51公釐槍彈的射程和威力也比較高,不過後坐力亦較大,導致同時期由其他北約成員國開發的FN FALHK G3等自動步槍,也有全自動連發時難以控制的問題。M14步槍在投產時亦使用了該款北約標準槍彈,從而實現了北約成員國在彈藥方面的通用化,簡化了後勤補給的複雜度[4]

M14步槍成為美軍標準配備數年後便遭遇實戰考驗。1960年代,美國介入越南戰爭,M14也跟隨美軍參戰。實戰證明在東南亞的叢林環境作戰,M14步槍就顯得十分笨重,美軍更發現當初堅持採用的北約7.62×51公釐槍彈,卻因為叢林戰經常是短距離交戰,使長射程的優勢無從發揮,反而彈藥威力過大,全自動射擊時的後坐力令槍械難以穩定地握持,導致連射的精確度太低,不利於火力壓制,實戰效能不及北越軍隊和越共游擊隊使用的AK系列突擊步槍。美國軍方吸取實戰經驗後,於1963年終止採購M14,並在1967年改為採用小口徑的M16突擊步槍,同時開始把前線部隊的M14全面撤裝,這一決定導致歷史悠久的國營春田兵工廠倒閉。大量庫存的M14步槍後來按照美國的軍事援助計劃移交給外國軍隊[5]。此外,原廠的M14步槍生產線亦曾出售予中華民國,並於1967年1月23日正式簽約授權製造,定型為57式步槍

不過,M14步槍並未因此在美軍使用的槍械清單中完全消失,M14步槍因為具備單發精度高、射程遠及槍身堅固等優點,美國軍方於1969年將淘換下來的M14步槍加裝瞄準鏡用作狙擊步槍,加以改良後成為M21狙擊手武器系統,M14改為狙擊步槍後受到部隊歡迎,即使在1980年代後期引進M24狙擊手武器系統也未有被淘汰。從1990年代到21世紀初,美軍在阿富汗伊拉克的作戰中也重新起用更多配上高精度槍管、兩腳架和瞄準鏡的M14作精確射手步槍的用途,以提供遠射程精確支援火力。經過大量現代化改造的M14步槍亦以M14 EBR或Mk 14 Mod 0/Mod 1的名義重新裝備美軍和特種作戰部隊。美軍儀仗隊目前亦使用M14作儀仗步槍。

除美軍以外,一些國家至今也繼續裝備由美國軍援的M14。如菲律賓軍隊在2017年馬拉威危機期間與伊斯蘭國武裝份子交戰時,除了使用M16A1外亦有使用M14;希臘海軍目前仍以M14作制式步槍;波羅的海三國從蘇聯獨立後獲得的美國軍援武器包括了大量M14、M16A1M1911A1手槍。其中立陶宛軍隊將一種經現代化改裝的M14作狙擊步槍使用。在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立陶宛將部分M14援助給烏克蘭使用。

衍生型

[編輯]

M14E1

[編輯]

M14E1步槍的是專門為高機動性的傘兵裝甲兵設計。

  • 配備摺疊槍托
  • 沒有正式裝備

原意是為替換白朗寧自動步槍,全槍重13.5磅。

  • 配備重槍管、兩腳架、支肩托板、可選射擊模式
  • 計劃取消,沒有投產

M14E2/M14A1

[編輯]

可選射擊模式的班用自動武器型M14。

  • 繼承M15的設計,配備重槍管、兩腳架、支肩托板、可選射擊模式
  • 首次完成設計的M14E2於1963年投產,重新設計的M14A1則於1966年投產

M21 SWS

[編輯]

M21是美軍在1966年將M14精確化後的狙擊步槍版本。

使用M21狙擊手武器系統美軍第82空降師士兵
正在使用M14 EBR執行狙擊任務的美軍士兵

M14 SMUD

[編輯]
  • 用於引爆地雷或其他類似的炸藥
  • 裝有瞄準鏡及國際比賽級槍管

Mk 14 EBR

[編輯]

Mk 14 Mod 0/1增強型戰鬥步槍(Mk 14 Mod 0/1 Enhanced Battle Rifle,簡稱EBR),是更短的戰術型M14步槍,獲三棲特戰隊以及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採用[7]

  • 470公釐短槍管[8]
  • 槍管裝有高效能消焰器
  • 槍身配備伸縮式槍托
  • 設有戰術導軌以安裝戰術配件
Mk 14 Mod 0 EBR

M14 DMR

[編輯]

精確射手步槍(Designated Marksman Rifle,簡稱DMR[9],遠距離精確射擊步槍,同樣用於引爆地雷或其他類似的炸藥。

  • 槍身配備M2A槍托
  • 設有變倍瞄準鏡
M14 DMR

M39 EMR

[編輯]

2008年推出的精確射手步槍,裝備美國海軍陸戰隊,計劃取代M14 DMR。

M25 SWS

[編輯]

M21狙擊手武器系統的更新改良型,主要由美國陸軍第10特種部隊群所使用。

M25狙擊步槍

57式步槍

[編輯]

中華民國國防部於1968年(民國57年)向美國春田兵工廠進口M14並買下製造權開始製造中華民國的版本,後命名為「國造57式步槍」。

陸軍特戰小組的T91戰鬥步槍(左)、57式步槍(中)與T85榴彈發射器(右)

57甲式步槍

[編輯]

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第六十兵工廠成功以逆向工程製造出M14的輕機槍版本M14A1,屬於57式步槍之功能加強型,因其基本結構大致相同故命名為「57甲式步槍」,該槍延用至1986年(民國75年)後逐步被T75班用機槍所取代。

XT98自動步槍

[編輯]

XT98自動步槍為中華民國聯勤205兵工廠為副狙擊手(觀測手)所設計及生產的半自動狙擊步槍,與T93狙擊步槍搭配使用。XT98沿用M14自動步槍的槍機結構,並加以改造,目前已製作出多把樣槍。據傳是於1996年台灣海峽飛彈危機期間向美方訂購的M14自動步槍來改造。[10]

M14K

[編輯]

由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法國特色公司(La France Specialities)設計,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坦佩史密斯企業(Smith Enterprise of Tempe)生產,原型使用M60通用機槍的導氣系統部件,另有特別製造的導氣系統令M14K可以改變射速及減低後座力。

TCI M89SR

[編輯]

以色列國際技術諮詢公司(Technical Consulting international,TCI)推出的M14犢牛式改進型狙擊步槍。

AWC G2

[編輯]

由AWC系統技術公司(AWC Systems Technology)改裝的犢牛式M14,但產量極少,AWC G2共有3種型號:G2、G2A、和G2FA。

  • 安裝槍口制退器
  • 可依任務需求安裝瞄準鏡
  • G2FA可作全自動射擊
  • G2A改為裝設重槍管
AWC G2A

SRSS BullDog 762

[編輯]

由短步槍槍托系統公司(Short Rifle Stock Systems,SRSS)改裝的犢牛式M14,目前發展至第四代,SRSS BullDog 762目前有3種型號:SOCOM 16、偵察班型和卡其色狙擊型。

IDF M14 SWS

[編輯]

以色列軍隊的M14 SWS(Sniper's Weapon System—狙擊手武器系統)。1973年贖罪日戰爭期間由美國按照軍事援助計劃移交給以色列國防軍,以高精度的槍管及重要部件重新組合成M14 SWS,作為狙擊步槍使用。

  • 取消全自動射擊模式
  • 裝上瞄準鏡(或夜視瞄準鏡)、新型整體槍托、兩腳架、腮托板和橡膠槍托底板

M14L1

[編輯]

美國為立陶宛陸軍提供的一種M14狙擊步槍[11]

M14S/M305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北方工業公司保利科技[12]未授權仿製的M14,M14S可全自動射擊,M305則為民用半自動版本[13][14]

M305A

[編輯]

北方工業未授權仿製的M14步槍,但改為發射蘇聯7.62×39公釐M43子彈和改用AK彈匣供彈。

M1A

[編輯]

M14步槍作為軍用步槍不能算成功,但由於市場備有配件可供選擇,加上價格便宜及精度良好,該槍在民間市場上有很好的銷路,多家工廠繼續生產民用型M14步槍(M1A)出售[15]

春田M1A半自動步槍

相關型號

[編輯]

使用國

[編輯]

前使用國

[編輯]

流行文化

[編輯]
  • 2004年—《戰地風雲:越南》:命名為「M14」,但在游戲中第一人稱視角的武器模組採用鏡像佈局(槍機拉柄和拋殼口位於左側),且無無彈後定
  • 2006年—《刺客任務:黑錢交易
  • 2007年—《火線獵殺:先進戰士2
  • 2007年—《穿越火線》:型號為M14A1,作為GP武器並以突擊步槍之姿出現,外觀上使用10發彈匣但其彈匣能裝填30發彈藥。
  • 2007年—《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及重製版:實際上是春田M1A半自動步槍(重製版中修正為M14,使用18英寸槍管),僅在聯機模式登場,歸類為突擊步槍。外表為黑色槍身,僅可半自動射擊,無無彈後定。於等級46解鎖,可使用改裝包括:榴彈發射器紅點鏡消音器ACOG光學瞄準鏡
  • 2010年—《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命名為「M14」,外型類似於M14E2輕機槍,僅可半自動射擊,載彈量20發(殭屍模式時為8發),戰役模式中由美軍援越司令部研究觀察團美國海軍陸戰隊所使用。聯機模式時於等級9解鎖,殭屍模式有一特殊型號"Mnesia"。可使用改裝包括:M203榴彈發射器、延長彈匣(增至45發)、彈匣並聯、火焰噴射器紅點鏡下掛式霰彈槍ACOG光學瞄準鏡紅外線探測式瞄具、消音器、反射式瞄準鏡。
  • 2012年—《決勝時刻:黑色行動II》:僅在殭屍模式中登場,造型和性能跟前作相近,但改用黑色塑膠槍身,彈匣僅有8發子彈。
  • 2012年—《戰爭前線》:型號為M21A5,使用18英寸槍管、Fulton戰術導軌以及JAE-100槍托,命名為「M14瘋馬」,以10發彈匣供彈,為狙擊手專用武器,可以通過抽獎獲得。可以改裝槍口配件狙擊槍制退器)、戰術導軌配件(狙擊槍雙腳架、特殊狙擊槍雙腳架)以及瞄準鏡(狙擊槍5.5x瞄準鏡、狙擊槍4.5x中程瞄準鏡、狙擊槍4x短程瞄準鏡、狙擊槍5x快速瞄準鏡)。擁有黃金版本,強化射速及射程,同時對生化殭屍有50%的傷害加成。
  • 2013年—《劫薪日2》:使用麥克米蘭M2A槍托及16英寸槍管,命名為「M308」,載彈量為10發,可改裝至全自動射擊。
  • 2013年—《武裝行動3》:命名為「Mk14 7.62mm」。
  • 2016年—《少女前線》:萌擬人化的三星步槍戰術人形,指揮官等級上升後可獲得的獎勵。
  • 2017年—《風起雲湧2:越南英語Rising Storm 2: Vietnam》:由美軍陣營所使用。
  • 2017年—《絕地求生》:空投武器。命名為「Mk14」(中文:「Mk14狙擊槍」),雖然名為狙擊槍,實則是被定位成一把精確射手步槍(Designated Marksman Rifle,簡稱:DMR),使用7.62公釐口徑子彈(《絕地求生》沒有區分7.62×39mm7.62×51mm NATO,會出現打M14打AKM子彈這種奇怪的情況),可配備:所有步槍或狙擊槍槍口及彈匣、所有瞄具、托腮板。以10發或20發彈匣(後者為使用擴容彈匣或快速擴容彈匣)供彈。
  • 2018年—《極地戰嚎5》:命名為「MS16」,僅可半自動射擊。其武器模組採用鏡像佈局(拋殼口及槍機拉柄在左邊),且無空倉掛機。可外加槍口消音器、瞄具、外紅點。
  • 2019年—《決勝時刻:現代戰爭》:命名為「EBR-14」,預設使用18英寸槍管及以10發短彈匣供彈,只能半自動射擊。戰役模式中由英國陸軍 空降特勤團幹員凱爾·蓋瑞克於「行動開始」關卡中所使用;EBR版本也由中央情報局特別活動部幹員亞歷克在「使館攻防」關卡中所使用。聯機模式中則為解鎖武器,歸類為「精確射手步槍」,並可進行定製改裝。透過使用「FFS Raider Chassis Elite」改裝可變更為M14 EBR
  • 2020年—《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冷戰》:命名為「DMR 14」,僅可半自動射擊。
  • 2021年—《極地戰嚎6》:命名為「MS16 L」,初始設定預設為15發彈匣,可改裝至20發,僅可半自動射擊,模組採用鏡像佈局,錯誤地不會無彈後定。可加裝槍口消音器、瞄具、外紅點。
  • 2021年—《嚴陣以待》:於資料片「黑暗水域」實裝,命名為「M14S-16」,配備SOCOM-16半自動步槍的16英寸槍管和槍身,並裝有導軌套件。
  • 2022年—《決勝時刻:現代戰爭II 2022》:命名為「SO-14」。
  • 2024年—《浩劫殺陣2:車諾比之心》:命名為「Mark I EBR」,配備塑膠槍身,預設以10發彈匣供彈,只能半自動射擊。
  • 2024年—《三角洲行動》:命名為「M14射手步槍」),使用7.62×51mm彈藥,可以使用單發或全自動模式射擊。雖然名為射手步槍,但因全自動模式下的強大火力,一般是當作突擊步槍使用。初始設定為10發彈容量,可通過改裝提升。槍本身為原裝木質槍托,可通過安裝「M14先進槍身系統」等改裝,變成實際上的「MK14增強型戰鬥步槍」。

相關條目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ISBN 1-888722-07-X, pp. 20-21.
  2. ^ ISBN 0-88935-110-4, p. 245.
  3. ^ M14 VS M1 Garand
  4. ^ M14 Type Rifles. [2007-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07). 
  5. ^ infantry.army.mil-M14 Rifle 7.62 mm (NATO). [2007-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25). 
  6. ^ Springfield Armory Museum - Collection Record-M15. [2017-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9). 
  7. ^ Navy SEALs to get new rifles. [200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27). 
  8. ^ New-era M14 alleviates reliability issues. [200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7). 
  9. ^ USMC takes M14 rifle upgrade to Afghanistan conflict. [2007-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23). 
  10. ^ 【夯時事】國造最新狙擊槍XT98曝光 設計追上世界潮流 精悍風格搶先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1-5-10(繁體中文)
  11. ^ ginklai.net-M14L1. [2007-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05-01). 
  12. ^ Polytech M14 Rifle. [2008-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9). 
  13. ^ 北方工業-M305. [2007-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8). 
  14. ^ 北方工業-M14S. [2007-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8). 
  15. ^ springfield-armory.com. [2007-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7).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