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ready
外觀


「HD ready」是由歐洲資訊、通訊和消費電子技術行業協會 (EICTA,現為DIGITALEUROPE) 於2005年推出的一項認證計劃。獲得「HD ready」認證的裝置最低解析度要求為720p,並且螢幕比例為寬螢幕。
目前,共有四種不同的高畫質標識:「HD ready」、「HD TV」、「HD ready 1080p」和「HD TV 1080p」。它們分別代表不同的高畫質標準和功能,用於幫助消費者區分不同類型的裝置[1]。
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國,「HD Ready」的定義與歐洲有所不同。在美國,任何能夠通過分量影片或數字輸入接收並顯示720p、1080i或1080p高畫質訊號的顯示器,即使沒有內建高畫質調諧器,通常也被稱為「HD Ready」。
必備條件
[編輯]「HD ready[2]」 和 「HD ready 1080p」 標識用於表明顯示裝置(包括一體式電視機、電腦顯示器和投影儀)具備處理和顯示高畫質影片訊號的能力。 這些標識的具體要求略有不同。
「HD TV」 標識則適用於整合數位電視機(包含符合「HD ready」要求的顯示器)或獨立機上盒,它們能夠接收、解碼和輸出或顯示高畫質廣播。這意味著這些裝置必須配備相容高畫質廣播的數字調諧器 (例如 DVB 調諧器) 以及支援相應影片和音訊格式的解碼器。
「HD TV 1080p」 標識是針對整合數位電視機的更高標準,要求裝置不僅具備「HD ready 1080p」顯示器,還要配備能夠接收和處理 1080p 高畫質訊號的數字調諧器和解碼器。 要獲得 「HD ready 1080p 」或 「HD Ready 」標識,顯示裝置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要求 | HD ready | HD ready 1080p |
---|---|---|
最低原始解析度 | 寬螢幕比例 720 水平線 | 1920×1080 |
類比 YPbPr HD 輸入 | 是 | 是 |
數字 HDMI 或 DVI 高畫質輸入 | 是 | 是 |
HDMI 或 DVI 輸入支援複製保護 (HDCP) | 是 | 是 |
720p HD(1280×720 逐行@50 和 60 Hz) | 是 | 是 |
1080i HD(1920×1080 隔行掃描,50 和 60 Hz) | 是 | 是 |
1080p HD(1920×1080 逐行@24、50 和 60 Hz) | 否 | 是 |
所接受的影片格式在重現時不會失真 | 否 | 是 |
顯示 1080p 和 1080i 影片,無過度掃描(1:1 像素對映) | 否 | 是 |
以相同或更高的重新整理頻率顯示本地影片 | 否 | 是 |
外部連結
[編輯]- ^ Confusion over high-definition TV. 2005-03-21 [2025-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英國英語).
- ^ DIGITALEUROPE. Conditions for High Definition Labelling of Display Devices - DIGITALEUROPE. www.digitaleurope.org. [2025-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7) (美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