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美國代表團

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美國代表團 | |||||||||||||
---|---|---|---|---|---|---|---|---|---|---|---|---|---|
![]() | |||||||||||||
IOC編碼 | USA | ||||||||||||
NOC | 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 | ||||||||||||
網站 | www | ||||||||||||
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倫敦) 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 | |||||||||||||
運動員 | 530 | ||||||||||||
參賽項目 | 25個大項 | ||||||||||||
獎牌榜 排名第1 |
| ||||||||||||
| |||||||||||||
其他相關賽事參賽記錄 | |||||||||||||
1906年屆間運動會 |
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美國代表團參加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的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530名運動員參加25個大項、246個小項的爭奪,其中女選手269名,是歷史上第一次在人數上超過男選手,全隊平均年齡27歲,年齡最大的是54歲的馬術選手卡倫·奧康納,最年輕的是15歲的游泳選手凱蒂·萊德基[1]。代表團團長是美國女子籃球運動員、WNBA傳奇球星特蕾莎·愛德華茲。
在本屆奧運中,美國重回獎牌榜的榜首。並以47面金牌創下自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以來,在非美國本土所舉行的奧運會上的最佳成績。
獎牌得主
[編輯]
* – 表示運動員參加預賽,但沒有參加決賽。 參賽選手[編輯]以下是參加奧運會的美國選手及名單﹕
代表團名單[編輯][編輯] |
選手 | 項目 | 排名賽 | 64強賽 | 32強賽 | 16強賽 | 半準決賽 | 準決賽 | 決賽 | ||
---|---|---|---|---|---|---|---|---|---|---|
分數 | 種子 | 對手 分數 |
對手 分數 |
對手 分數 |
對手 分數 |
對手 分數 |
對手 分數 |
排名 | ||
布雷迪·埃利森 | 個人 | 676 | 10 | ![]() 勝 7–1 |
![]() 負 1–7 |
未能晉級 | ||||
傑克·卡明斯基 | 670 | 18 | ![]() 負 5–6 |
未能晉級 | ||||||
雅各布·伍克 | 673 | 12 | ![]() 勝 6–0 |
![]() 負 2–6 |
未能晉級 | |||||
布雷迪·埃利森 傑克·卡明斯基 雅各布·伍克 |
團體 | 2019 | 4 | 不適用 | Bye | ![]() 勝 220–219 |
![]() 勝 224–219 |
![]() 負 218–219 |
![]() |
- 女子
選手 | 項目 | 排名賽 | 64強賽 | 32強賽 | 16強賽 | 半準決賽 | 準決賽 | 決賽 | ||
---|---|---|---|---|---|---|---|---|---|---|
分數 | 種子 | 對手 分數 |
對手 分數 |
對手 分數 |
對手 分數 |
對手 分數 |
對手 分數 |
排名 | ||
Miranda Leek | 個人 | 656 | 14 | ![]() 勝 6–2 |
![]() 負 4–6 |
未能晉級 | ||||
Khatuna Lorig | 669 | 4 | ![]() 勝 6–0 |
![]() 勝 6–4 |
![]() 勝 7–3 |
![]() 勝 6–2 |
![]() 負 2–6 |
銅牌賽![]() 負 2–6 |
4 | |
Jennifer Nichols | 654 | 15 | ![]() 勝 6–5 |
![]() 負 5–6 |
未能晉級 | |||||
Miranda Leek Khatuna Lorig Jennifer Nichols[2] |
團體 | 1979 | 2 | 不適用 | Bye | ![]() 負 213–218 |
未能晉級 |
田徑
[編輯]
羽球
[編輯]美國代表將出戰五個羽球賽事,分別男子雙打和女子單打。
- 單打
運動員 | 項目 | 小組賽 | 16強 | 半準決賽 | 準決賽 | 決賽 | ||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排名 | ||
王敏力 | 女子單打 | ![]() 負 0-2 |
不適用 | 未能晉級 |
- 雙打
運動員 | 項目 | 小組賽 | 半準決賽 | 準決賽 | 決賽 | |||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排名 | ||
白國豪 吳俊明 |
男子雙打 | ![]() 李龍大(韓國) 負 0-2 |
![]() 陳文宏(馬來西亞) 負 0-2 |
![]() 佐藤翔治(日本) 負 0-2 |
未能晉級 |
籃球
[編輯]男子賽事
[編輯]隊伍 | 項目 | 小組賽 | 1/4決賽 | 準決賽 | 決賽/銅牌賽 | ||||||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排名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排名 | ||
![]() |
男子 | ![]() 勝 98-71 |
![]() 勝 110-63 |
![]() 勝 156-73 |
![]() 勝 99-94 |
![]() 勝 126-97 |
1 Q | ![]() 勝 119-86 |
![]() 勝 109-83 |
![]() 勝 107-100 |
![]() |
女子賽事
[編輯]隊伍 | 項目 | 小組賽 | 1/4決賽 | 準決賽 | 決賽/銅牌賽 | ||||||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排名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排名 | ||
![]() |
女子 | ![]() 勝 81-56 |
![]() 勝 90-38 |
![]() 勝 89-58 |
![]() 勝 88-61 |
![]() 勝 114-66 |
1 Q | ![]() 勝 91-48 |
![]() 勝 86-73 |
![]() 勝 86-50 |
![]() |
跳水
[編輯]美國有資格參與2012年奧運會跳水項目的共有八名選手。選手均得到2012年跳水世界盃雙人跳水隊的資格,其餘為得到2012年的美國奧運跳水試驗奧運會資格的選手。
- 男子
運動員 | 項目 | 預賽 | 準決賽 | 決賽 | |||
---|---|---|---|---|---|---|---|
成績 | 排名 | 成績 | 排名 | 成績 | 排名 | ||
Chris Colwill | 3米彈板 | 461.75 | 7Q | 339.80 | 18 | 未能晉級 | |
Troy Dumais | 486.60 | 3 Q | 490.55 | 5 Q | 498.35 | 5 | |
大衛·布迪亞 | 10米高台 | 439.15 | 18 Q | 531.15 | 3 Q | ||
尼克·麥克羅里 | 480.90 | 8 Q | 506.50 | 7 Q | |||
Troy Dumais 克里斯蒂安·伊普森 |
雙人3米彈板 | 不適用 | 446.70 | ![]() | |||
大衛·布迪亞 尼克·麥克羅里 |
雙人10米高台 | 不適用 | 463.47 | ![]() |
- 女子
運動員 | 項目 | 預賽 | 準決賽 | 決賽 | |||
---|---|---|---|---|---|---|---|
Points | Rank | Points | Rank | Points | Rank | ||
Cassidy Krug | 3米彈板 | 320.10 | 10 Q | 345.60 | 5 Q | 342.85 | 7 |
Christina Loukas | 330.45 | 7 Q | 339.75 | 6 Q | 332.10 | 8 | |
Katherine Bell | 10米高台 | 326.95 | 9 Q | 296.80 | 15 | 未能晉級 | |
Brittany Viola | 322.55 | 14 Q | 300.50 | 14 | 未能晉級 | ||
Kelci Bryant Abigail Johnston |
雙人3米彈板 | 不適用 | 321.90 | ![]() |
柔道
[編輯]美國有三名男選手和兩名女選手獲得參賽資格。
運動員 | 項目 | 64強 | 32強 | 16強 | 半準決賽 | 準決賽 | 復活賽1 | 決賽 | |
---|---|---|---|---|---|---|---|---|---|
對手 結果 |
對手 結果 |
對手 結果 |
對手 結果 |
對手 結果 |
對手 結果 |
對手 結果 |
排名 | ||
Nick Delpopolo | 73公斤 | 不適用 | ![]() 勝 0020–0000 |
![]() 勝 0001–0000 |
![]() 負 0000–0000 |
未能晉級 | ![]() 負 0002–0011 |
未能晉級 | |
特拉維斯·史蒂文斯 | 81公斤 | 不適用 | ![]() 勝 0101–0002 |
![]() 勝 1001–0001 |
![]() 勝 0101–0000 |
![]() 負 0000–0000 |
不適用 | 銅牌賽![]() 負 0000–0011 |
5 |
Kyle Vashkulat | 100公斤 | 不適用 | ![]() 負 0000–1000 |
未能晉級 | |||||
瑪蒂·馬洛伊 | 57公斤 | 不適用 | ![]() 勝 0001–0000 |
![]() 勝 0100–0000 |
![]() 勝 0012–0011 |
![]() 負 0001–1001 |
不適用 | 銅牌賽![]() 勝 0100–0001 |
![]() |
凱拉·哈里森 | 78公斤 | 不適用 | 不適用 | ![]() 勝 0100–0000 |
![]() 勝 0101–0010 |
![]() 勝 0101–0000 |
不適用 | ![]() 勝 0002–0000 |
![]() |
現代五項
[編輯]三名美國運動員獲得現代五項比賽資格。丹尼斯·鮑舍爾和瑪歌·伊薩克森通過2011年泛美運動會獲得了參賽資格。
運動員 | 項目 | 擊劍 (銳劍,一劍定勝負) |
游泳 (200米自由式) |
馬術 (騎馬跳躍) |
跑射聯項 (10米空氣手槍)/(3200米) |
總分數 | 總排名 | ||||||||
---|---|---|---|---|---|---|---|---|---|---|---|---|---|---|---|
成績 | 排名 | 分數 | 時間 | 排名 | 分數 | 罰分 | 排名 | 分數 | 時間 | 排名 | 分數 | ||||
Dennis Bowsher | 男子 | 12–23 | =34 | 688 | 2:05.15 | 18 | 1300 | 124 | 29 | 1076 | 11:25.09 | 30 | 2260 | 5324 | 32 |
Margaux Isaksen | 女子 | 22–13 | =4 | 928 | 2:18.53 | 16 | 1140 | 80 | 23 | 1120 | 11:54.51 | 4 | 2144 | 5332 | 4 |
Suzanne Stettinius | 11–24 | =32 | 664 | 2:22.29 | 27 | 1096 | 80 | 20 | 1120 | 12:42.84 | 25 | 1952 | 4832 | 28 |
藝術游泳
[編輯]運動員 | 項目 | 技術自選 | 自由自選(預賽) | 自由自選(決賽) | |||||
---|---|---|---|---|---|---|---|---|---|
分數 | 排名 | 分數 | 總分數 (技術+自由) |
排名 | 分數 | 總分數 (技術+自由) |
排名 | ||
Mary Killman Mariya Koroleva |
女子雙人 | 87.900 | 10 | 88.270 | 176.170 | 11 Q | 87.770 | 175.670 | 11 |
桌球
[編輯]美國共派出3個名單出賽,一名男子和兩名女子及一個女子團隊。
運動員 | 項目 | 預賽 | 第一輪 | 第二輪 | 第三輪 | 第四輪 | 半準決賽 | 準決賽 | 決賽 | |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對手 比數 |
排名 | ||
王浩平 | 男子單打 | ![]() 負 0–4 |
未能晉級 | |||||||
邢延華 | 女子單打 | 不適用 | ![]() 勝 4–0 |
![]() 勝 4–2 |
![]() 負 2–4 |
未能晉級 | ||||
張安 | 不適用 | ![]() 負 0–4 |
未能晉級 | |||||||
邢延華 吳炫寧 張安 |
女子團體 | 不適用 | ![]() |
未能晉級 |
跆拳道
[編輯]美國派出分別兩名男子及女子選手參賽。
運動員 | 項目 | 16強 | 半準決賽 | 準決賽 | 復活賽 | 決賽 | |
---|---|---|---|---|---|---|---|
對手 結果 |
對手 結果 |
對手 結果 |
對手 結果 |
對手 結果 |
排名 | ||
特倫斯·詹寧斯 | 68公斤級 | ![]() 負 6–8 PTF |
未能晉級 | ![]() 勝 3–2 PTF |
銅牌賽![]() 勝 8–5 PTF |
![]() | |
史蒂文·洛佩斯 | 80公斤級 | ![]() 負 2–3 PTF |
未能晉級 | ||||
迪亞娜·洛佩斯 | 57公斤級 | ![]() 負 0–1 SDP |
未能晉級 | ![]() 負 4–9 PTF |
未能晉級 | ||
佩奇·麥克弗森 | 67公斤級 | ![]() 勝 5–1 PTF |
![]() 負 1–6 PTF |
未能晉級 | ![]() 勝 15–2 PTG |
銅牌賽![]() 勝 8–3 PTF |
![]() |
網球
[編輯]美國網球協會提名了六名男網球運動員和六名女網球運動員參加此次網球錦標賽。[3]
- 男子
運動員 | 項目 | 1/32決賽 | 1/16決賽 | 1/8決賽 | 1/4決賽 | 準決賽 | 決賽/銅牌賽 | |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排名 | ||
瑞恩·哈里森 | 單打 | ![]() 負 5–7, 3–6 |
未能晉級 | |||||
約翰·伊斯內爾 | ![]() 勝 7–6(7–1), 6–4 |
![]() 勝 7–6(7–1), 6–2 |
![]() 勝 7–5, 7–6(16–14) |
![]() 負 4–6, 6–7(5–7) |
未能晉級 | |||
安迪·羅迪克 | ![]() 勝 7–5, 6–4 |
![]() 負 2–6, 1–6 |
未能晉級 | |||||
唐納德·揚 | ![]() 負 4–6, 4–6 |
未能晉級 | ||||||
鮑勃·布賴恩 邁克·布賴恩 |
雙打 | 不適用 | ![]() 薩(巴西) 勝 7–6(7–5), 6–7(5–7), 6–3 |
![]() 尤日內(俄羅斯) 勝 7–6(8–6), 7–6(7–1) |
![]() 拉姆(以色列) 勝 7–6(7–4), 7–6(12–10) |
![]() 加斯凱(法國) 勝 6–4, 6–4 |
![]() 特松加(法國) 勝 6–4, 7–6(7–2) |
![]() |
約翰·伊斯內爾 安迪·羅迪克 |
![]() 蘇雷斯(巴西) 負 2–6, 4–6 |
未能晉級 |
- 女子
運動員 | 項目 | 1/32決賽 | 1/16決賽 | 1/8決賽 | 1/4決賽 | 準決賽 | 決賽/銅牌賽 | |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排名 | ||
瓦爾瓦拉·列普琴科 | 單打 | ![]() 勝 7–5, 6–7(6–8), 6–2 |
![]() 負 3–6, 5–7 |
未能晉級 | ||||
克里斯蒂娜·麥克哈爾 | ![]() 負 4–6, 5–7 |
未能晉級 | ||||||
塞蕾娜·威廉士 | ![]() 勝 6–3, 6–1 |
![]() 勝 6–2, 6–3 |
![]() 勝 6–1, 6–0 |
![]() 勝 6–0, 6–3 |
![]() 勝 6–1, 6–2 |
![]() 勝 6–0, 6–1 |
![]() | |
維納斯·威廉士 | ![]() 勝 6–3, 6–1 |
![]() 勝 6–1, 6–3 |
![]() 負 6–7(5–7), 6–7(5–7) |
未能晉級 | ||||
莉澤爾·許貝爾 麗莎·雷蒙 |
雙打 | 不適用 | Bye | ![]() U·拉德萬斯卡(波蘭) 勝 6–4, 7–6(7–3) |
![]() 韋斯寧娜(俄羅斯) 勝 6–3, 6–3 |
![]() 赫拉德卡(捷克) 負 1–6, 6–7(2–7) |
![]() 彼得羅娃(俄羅斯) 負 6–4, 4–6, 1–6 |
4 |
塞蕾娜·威廉士 維納斯·威廉士 |
![]() 哈勒普(羅馬尼亞) 勝 6–3, 6–2 |
![]() 利斯基(德國) 勝 6–2, 7–5 |
![]() 文奇(義大利) 勝 6–1, 6–1 |
![]() 彼得羅娃(俄羅斯) 勝 7–5, 6–4 |
![]() 赫拉德卡(捷克) 勝 6–4, 6–4 |
![]() |
- 混合
運動員 | 項目 | 1/8決賽 | 1/4決賽 | 準決賽 | 決賽/銅牌賽 | |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排名 | ||
麗莎·雷蒙德 邁克·布賴恩 |
雙打 | ![]() 塞皮(義大利) 勝 7–5, 6–3 |
![]() 德爾波特羅(阿根廷) 勝 6–2, 7–5 |
![]() 米爾內(白俄羅斯) 負 3–6, 6–4, [7–10] |
![]() 利斯基(德國) 勝 6–3, 4–6, [10–4] |
![]() |
莉澤爾·許貝爾 鮑勃·布賴恩 |
![]() 利斯基(德國) 負 6–7(5–7), 7–6(7–5), [5–10] |
未能晉級 |
鐵人三項
[編輯]運動員 | 項目 | 游泳(1.5公里) | 換項1 | 自由車(40公里) | 換項2 | 賽跑(10公里) | 總成績 | 排名 |
---|---|---|---|---|---|---|---|---|
Manuel Huerta | 男子 | 18:57 | 0:39 | 58:51 | 0:33 | 34:39 | 1:53:39 | 51 |
Hunter Kemper | 17:25 | 0:44 | 58:44 | 0:33 | 31:20 | 1:48:46 | 14 | |
Laura Bennett | 女子 | 18:36 | 0:40 | 1:06:22 | 0:29 | 36:10 | 2:02:17 | 17 |
Sarah Groff | 19:20 | 0:37 | 1:05:40 | 0:31 | 33:52 | 2:00:00 | 4 | |
格溫·喬根森 | 19:27 | 0:44 | 1:11:06 | 0:33 | 34:44 | 2:06:34 | 38 |
水球
[編輯]男子賽事
[編輯]- 隊員名單
隊伍 | 項目 | 小組賽 | 1/4決賽 | 準決賽 | 決賽/銅牌賽 | ||||||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排名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排名 | ||
![]() |
男子 | ![]() 勝 8-7 |
![]() 勝 10-8 |
![]() 勝 13-7 |
![]() 負 6-11 |
![]() 負 6-11 |
4 Q | ![]() 負 2-8 |
![]() 負 7-8 |
![]() 負 9-10 |
![]() |
女子賽事
[編輯]- 隊員名單
隊伍 | 項目 | 小組賽 | 1/4決賽 | 準決賽 | 決賽/銅牌賽 | ||||||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排名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對手 比分 |
排名 | ||
![]() |
女子 | ![]() 勝 14-13 |
![]() 平 9-9 |
![]() 勝 7-6 |
不適用 | 2 | ![]() 勝 9-6 |
![]() 勝 11-9OT |
![]() 勝 8-5 |
![]() |
舉重
[編輯]運動員 | 項目 | 抓舉 | 挺舉 | 總計 | 排名 | ||
---|---|---|---|---|---|---|---|
結果 | 排名 | 結果 | 排名 | ||||
Kendrick Farris | 男子85公斤級[4] | 155 | =12 | 200 | =9 | 355 | 10 |
Holley Mangold | 女子75公斤以上級 | 105 | 11 | 135 | 10 | 240 | 10 |
薩拉·羅布爾斯 | 120 | 7 | 145 | 7 | 265 | 7 |
制服爭議
[編輯]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美國奧運隊的制服,由拉爾夫·勞倫設計的,但在中國生產,掀起了美國國會兩黨的反彈,抗議美國奧運健兒不重視美國製造業。[5]
2012年7月13日,六名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宣布,他們有共同的想法,要求在2012年美國奧運代表隊穿美國製造的制服。「美國隊在美國2012年法」共同提案的參議員包括羅伯特·梅嫩德斯和弗蘭克·R.勞滕伯格,同時新澤西的鮑勃·凱西、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和布朗查爾斯·E·舒默和柯爾斯滕紐約的吉利布蘭德。[6]
由於夏季奧運會發生此爭議,2012年7月13日,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表示,將在俄羅斯索契舉辦的2014年冬季奧運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穿著美國所制的制服。[7]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美国队公布530人奥运名单 平均27岁女将首过半-搜狐体育. 2012.sohu.com. [2021-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31).
- ^ 存档副本. [2012-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2).
- ^ Serena, Venus, Roddick, Isner headline U.S. Olympic Tennis Teams. United States Tennis Association. June 26, 2012 [July 12,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5, 2012).
- ^ Pan-American Qualification Team Classification for London Olympic Games – Men (PDF). IWF. May 19, 2012 [May 19, 2012].
- ^ Lawmakers furious over China-made U.S. Olympic unifor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012-07-12
- ^ Langell, Sean. Bill calls for Olympians to wear U.S.-made gear. The Washington Times. [201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 ^ Carter, Chelsea. For 2014 Olympics, Team USA uniforms to be made in the United States. CNN. [2012-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