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黃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黃淑(1906年11月9日—1983年2月28日),字志良,又名梅連,廣東五華縣郭田鎮龍潭村人。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軍校第3期步兵科畢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及軍長等軍職。在校期間,先後加入國民黨共產黨 (1925年6月)。

1925年9月參加第二次東征軍,在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3師9團任代理排長,隨軍參與惠州戰役,後調14師42團1營1連任黨代表。

1926年3月20日"中山艦事件"後,在周恩來任主任的高級政治訓練班學習,之後在北伐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後方留守處徵募處宣傳股當科員,不久轉到國民政府財政部緝私衛商隊(前身是省港大罷工工人糾察隊)第18連任連長,直至1927年廣州"四一五"事變全隊被繳械解散,後為躲避追捕而隱藏家鄉,傷病痊癒後赴廣州隨軍參加廣州起義。

1929年底經南京黃埔同學會登記,重入國民革命軍部隊服役,歷任各級軍職,並先後參加廬山軍官訓練團第三期,洛陽作訓班第一期,重慶中訓團黨政班第廿七期等訓練學習。

1932年春任河南省保安三團上尉營附

1933年9月任"剿匪"軍第二縱隊四支隊7團1營少校營長,後任團附。

1937年春隨部隊改編任國民革命軍第166師中校副團長

1938年9月任第91軍166師496旅996團上校團長,不久隨部隊改編為第93軍166師496團上校團長,後出任166師少將參謀長。

1942年7月任166師少將副師長,後部隊改隸第97軍,其兼任重慶衛戌總司令部江南地區指揮部副指揮官,1943年憑政績獲頒忠勤勳章。

1944年11月任第97軍166師代理師長,率部參加桂柳會戰與日軍展開激戰,獲頒忠勇勳章。

1946年3月任第8軍166師少將師長,1947年5月隨部隊整編為整編166旅少將旅長,7月隨軍參與臨朐戰役。

1948年1月任整編榮譽第一師少將副師長,4月26日升任師長。

1948年5月13日隨部隊改編任第13兵團第9軍中將軍長

1948年12月20日獲批准核備為第13兵團司令職務第一代理人

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戰役中暫代兵團司令職務收容第8軍、第9軍及第115軍餘部繼續作戰,1月10日於戰場被俘。

1961年12月25日作為第三批首要戰犯被特赦釋放,後獲安排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

1963年9月起歷任廣東省政協秘書處專員、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委員、省政協委員。

著有《第九十七軍在黔桂邊境對日作戰經過》、《淮海戰役第九軍被殲經過》、《臨朐戰役記實》等文章。

軍旅期間,因戰功卓著,先後獲頒忠勤勳章(1943年)、忠勇勳章(1944年)、四等雲麾勳章(1947年)、四等寶鼎勳章(1948年)。

抗戰期間,在國軍第166師以團級和師級軍職率部在河南、河北、山西、四川、廣西及貴州等地區抗戰,負責洛陽城防及重慶衛戌區防守,參加較大戰事有濟源戰役、淞滬會戰、徐州會戰、蘭封會戰、中條山會戰、武漢會戰及桂柳會戰等,1946年1月率部在山東濰坊地區迫使日軍瀧本一麿少將第12獨立警備隊繳械投降。國民政府因其著有勳績,特頒予"抗戰勝利勳章"(1946年)。

     參考資料:

         1. 黃淑手稿 1951年、1972年

         2. 《黃埔軍校第三期生全記錄》 981頁 陳予歡著 2017年

         3. 《粵桂黔滇抗戰--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 443頁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3年

         4. 台灣國史館文檔典藏號001-035100-00014-029、001-035100-00018-026、002-090105-00014-200、129-030000-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