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高遵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高遵裕(1026年—1085年),字公綽,蒙城(今安徽蒙城縣)人。

忠武軍節度使高瓊之孫,高繼宣之子。以父蔭累遷秦鳳安撫副使。神宗即位,以與夏人交涉得體,擢知保安軍。熙寧年間,請人繪製「青唐武勝形勢」獻上朝廷,擢拔為副使。元豐四年(1081年)冬,率領宋軍近九萬人同西夏軍作戰,這時涇原副都總管劉昌祚已先奪堪哥平磨哆隘口(靈州南百餘里),勢如破竹,十月三十日至靈州(寧夏靈武)城下,遵裕恐劉昌祚先攻下靈州城,搶了戰功,遂命令昌祚暫緩攻城,以致貽誤戰機。[1]三日後,高遵裕趕至靈州,結果攻城十八天不下,士兵乏食,夏人決黃河七級渠水淹灌宋軍。宋軍在靈州(今寧夏靈武縣西南)被打敗,軍民死傷甚眾。遵裕被貶為郢州(今湖北鍾祥)團練副使。宰相蔡確請復其官職,太后不准。[2]哲宗即位,恢復右屯衛將軍之職,不久去世。元豐八年(1085)卒,[3]年六十,追贈永州團練使。

注釋

[編輯]
  1. ^ 《長編》卷318稱劉昌祚受高遵裕指示暫停進攻的說法,出自張舜民所撰之劉昌祚墓志銘。
  2. ^ 《宋史紀事本末》卷44:「蔡確思求媚於太后以自固,太后從父高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因上言乞複遵裕官。後曰:『遵裕靈武之役,塗炭百萬,先帝中夜得報,起,環榻而行,徹旦不能寐,自是驚悸,馴致大故。禍由遵裕,得免刑誅,幸矣。先帝肉未冷,吾何敢顧私恩,而違天下公議乎』確悚慄而退。」
  3. ^ 《長編》卷359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史·卷464》,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書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