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士加路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士加路也
Francisco Mascarenhas
澳門總督
任期
1623年—1626年
君主腓力三世
前任卡洛告(未到任)
繼任羅保
個人資料
出生葡萄牙王國
國籍葡萄牙人
配偶馬加里達·德維列納
父母努諾·馬什卡雷尼亞什與伊莎貝爾·德卡斯楚
居住地大炮台
漢語名稱
正體字馬士加路也
簡化字马士加路也

馬士加路也,即弗朗西斯科·馬什卡雷尼亞什(葡萄牙語:Francisco Mascarenhas),是葡萄牙貴族,於1623年至1626年間擔任澳門首任總督兼兵頭。在此之前,葡萄牙在中國沿海的澳門殖民地由「中日貿易船隊總指揮」以及澳門議事會共同管理,而議事會則反對新任總督所擁有的權力。馬士加路也與澳門既有權力機構之間的衝突日益激化,最終導致1624年10月10日爆發了一場針對他的叛亂,儘管這場叛亂很快便被平息。

早年生活及職業生涯

[編輯]

馬士加路也出生在貴族馬什卡雷尼亞什家族,是努諾·馬什卡雷尼亞什與伊莎貝爾·德卡斯楚的兒子。他與若昂·馬什卡雷尼亞什的女兒兼自己的侄女馬加里達·德維列納結婚。[1]

馬士加路也的兩個兄弟於1606年在馬六甲海域為葡萄牙對抗荷蘭人時陣亡,但他本人直到1622年3月18日才前往東方。當時他作為「聖若瑟號」船長[2],隨葡屬印度總督弗朗西斯科·達伽馬的艦隊一同前往果阿[1]途中在7月於莫三比克海域,該艦隊遭到英荷聯合艦隊的襲擊而落敗。臥床不起的馬士加路也因發燒而沒有參加戰鬥,不得不在戰鬥中途被抬上岸。[2]儘管如此,他和艦隊最終從這次挫敗中恢復過來,繼續前往果阿,並於1623年5月6日抵達該城。抵達後,馬士加路也什立即被任命為澳門總督。[1]

澳門總督

[編輯]
《特洛伊故事》掛毯中的《海倫的綁架》,據信是由馬士加路也委託創作的
《海倫的綁架》中馬士加路也家族(錯誤)徽章的細節

明朝廣東官員允許葡萄牙人在後來被稱為澳門的地方定居,澳門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展成為通往日本的重要貿易中轉站。這一貿易路線通往長崎,自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一直由葡萄牙人壟斷。最初這座新興城市並無總督,權力由「中日貿易船隊總指揮」與代表本地葡萄牙利益的澳門議事會共同掌握,而前者在駐城期間擁有最高權力。由於1622年荷蘭人入侵澳門,長期以來一直反對外來權力干預的議事會最終認定澳門亟需一位常駐的最高軍事指揮官,遂向印度總督請願要求設立一位兵頭。總督同意了這一請求,馬士加路也遂被任命為澳門首任總兵兼兵頭,全面統轄澳門事務。[3][4]

馬士加路也於1623年7月17日正式就任澳門總督。其權力包括他可以任命所有空缺官職(由治安官負責的法律職位除外)。軍事職位的填補須經參議院協商後方可,因為參議院負責支付軍餉。無論文職還是軍事職務的所有提名,均須經總督確認。同時他還有權逮捕並將任何他認為「暴亂、叛變或擾亂治安」的人,並送往果阿。儘管馬士加路也 是應澳門居民的請求被任命為澳門總督,但市民們對他被賦予如此巨大的權力卻並不高興,並很快正式否認了他對這些權力的主張。[5]1624年,澳門爆發了一場挑戰馬士加路也權威的暴亂,據義大利旅行家馬爾科·達瓦洛的說法,耶穌會士和一些澳門市民襲擊了他所下榻的的聖奧斯定教堂,並「用三發炮彈向他射擊,炮彈穿透了修道院的牆壁」。[6]據稱馬士加路也將這三枚炮彈鍍金,一枚送給印度總督,一枚獻給國王,最後一枚自己保留。[7]

馬士加路也在任內推行了多項改革。他採取措施限制商人的影響力,禁止他們通過高利海上借貸賺取白銀,這一舉措導致澳門商人減少了對長崎日本人的投資,引發了後者的不滿。[8]他還建立了一套機制,確保關稅所得的收入直接上繳葡萄牙國王[9]他於1625年在澳門進行了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城中葡萄牙男性人口為437人,土生葡人男性為403人(女性及其他族群的人口則未被記錄)。[10]

為加強澳門對荷蘭進一步襲擊的防禦能力,馬士加路也在澳門修築了城牆和防禦工事。然而這一舉措引起了中國當局的干預。[8]經過一番協商後雙方達成協議:葡萄牙人每年向廣東當局支付22,000兩白銀,以換取繼續建設防禦工事的許可[11],同時必須拆除位於沙梨頭堡壘及通往內港的城牆。[12]馬士加路也還在澳門建立了鑄炮廠,在佈加路(後來的澳門總督)的管理下,該廠所生產的大炮質量位於全球前列。[13]

對馬士加路也的不滿最終在1624年10月10日引發了全城的叛亂。有地方傳說稱他在這次動亂中被憤怒的民眾殺害,也有說法稱他已乘船逃回印度。但事實上,馬士加路也迅速平息了叛亂,並一直擔任總督直到1626年7月任期結束。[14]叛亂發生四天後,他宣布對叛亂者予以赦免。[15]

馬士加路也對自己的官邸感到不滿,認為其不符合自己作為總督的身份,遂設法占據耶穌會位於山頂的聖保祿炮台(即大炮台)。[16]他採取了一個巧計[17],先是以希望登上炮台俯瞰全城為由,請求耶穌會神父允許他進入要塞,隨後悄悄讓自己的士兵分批進入。傍晚時分,當耶穌會士告知他炮台大門即將關閉時,馬士加路也反而將他們驅逐出堡壘,並宣布大門將在第二天早上以國王的名義重新開啟。[18]就這樣,聖保祿炮台成為總督官邸,這一安排一直持續到1749年。[16]

據信,馬士加路也在擔任澳門總督期間,委託本地中國工坊製作了一套名為《特洛伊故事》的掛毯共七幅。這套掛毯以中國工藝演繹了經典的西方題材——特洛伊戰爭,具有鮮明的中西融合特色。如今這批掛毯分藏於多個博物館,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里昂美術館,以及澳門的保利美高梅博物館。[19][20]

後續生涯

[編輯]

1626年7月任期結束後,馬士加路也將澳門總督一職移交給繼任者羅保,並經由果阿啟程返回歐洲。1627年,在旅程的最後階段,由於馬德里的當局尚不知他已返歐,便任命他為葡屬印度總督英語List of governors of Portuguese India。馬士加路也遂於1628年4月再次離開歐洲前往赴任,但在幾內亞海岸遭遇逆風被迫返航。在返回里斯本途中,他當場捉拿貴族弗朗西斯科·佩雷拉·平托實施㚻姦行為,並將其處以火刑。這起事件被歷史學家C·R·博克瑟稱為「唯一一次發生在海上的信仰審判」。[21]此舉因牽涉貴族身分而引發爭議,馬士加路也因此在案件調查期間短暫入獄。雖最終被判無過,但未能再次出任印度總督[21],轉而被任命為馬德里的葡萄牙王國國務委員會成員。1640年葡萄牙王政復辟戰爭爆發時,他希望返回祖國,卻因此再次被囚禁數月。獲釋後他返回里斯本,獲葡萄牙國王若昂四世任命為國務委員會成員。[1]馬士加路也還被認為是最早將中國甜橙引入歐洲的人之一,他於1635年從中國帶回橙樹,種植於里斯本沙布雷加斯的莊園中。[2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de Castro, Nuno. Chinese Porcelain At The Time Of Empire. ACD Editions. 2007. ISBN 978-9728855-39-0.  Quoted in TIANQI, MADE FOR D.FRANCISCO DE MASCARENHAS c.1623-1626 Ming Porcelain. Robert McPherson Antiques. [2025-02-23] (英國英語). 
  2. ^ 2.0 2.1 Boxer 1948,第94頁.
  3. ^ 張廷茂. 澳門總督制緣起. 文化雜誌 (澳門: 文化局). 2006, (58): 100. 
  4. ^ 葡印總督任命唐‧馬士加路也為澳門總督. 澳門記憶. [2025-04-29]. 
  5. ^ Boxer 1948,第94-95頁.
  6. ^ Cummins, Stephen; Kounine, Laura. Cultures of Conflict Resolution in Early Modern Europe. Florence: Taylor and Francis. 2017: 170–1. ISBN 978-1-134-80264-7. 
  7. ^ Boxer 1948,第95頁.
  8. ^ 8.0 8.1 Oka 2021,第116頁.
  9. ^ Oka 2021,第155-156頁.
  10. ^ Oka 2021,第117頁.
  11. ^ Oka 2021,第75頁.
  12. ^ Garrett 2010,第16頁.
  13. ^ Garrett 2010,第20頁.
  14. ^ Boxer 1948,第94-98頁.
  15. ^ Boxer 1948,第100頁.
  16. ^ 16.0 16.1 Garrett 2010,第14頁.
  17. ^ Boxer 1948,第97頁.
  18. ^ Boxer 1948,第96-97頁.
  19. ^ From Lyon to Macao, the scattered hanging of the Trojan War. Musée des Beaux Arts. [2025-01-14]. 
  20. ^ Basu, Chitralekha. Tale of three cities. China Daily. 2024-12-30 [2025-01-17]. 
  21. ^ 21.0 21.1 Boxer 1948,第98頁.
  22. ^ Rodrigues, Ana Duarte. The Orange Folly and its dissemination from the Iberian Peninsula to the Old and New Worlds (PDF). Old and New Worlds: The Global Challenges of Rural Histor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Lisbon). 2016: 9. 

參考書籍

[編輯]
官銜
前任:
卡洛告
(尚未到任)
澳門總督
1623年7月7日—1626年7月19日
繼任:
羅保